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92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涉及节能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尾气进气管,尾气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燃烧室,燃烧室远离尾气进气管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通过卡箍卡接有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后侧依次固定连通有储水罐、过热器、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燃烧室、尾气处理装置、储水罐、过热器、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的结合使用,能够将汽车产生的高温尾气,依次通过燃烧室、尾气处理装置、储水罐、过热器、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从而实现利用尾气发电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节能设备
,特别是涉及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但是汽车燃油热量仅有三分之一成为有效能量(作为动力),其余三分之二则是通过冷却水或排气方式排入大气,如何将这些热量加以利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就是有效利用这些热量的一个合理的途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比较简单,无法通过尾气进行高效率的发电,而且尾气在输送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热量的散失,从而导致尾气发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通过在连接管的内部开设真空腔,解决了现有的尾气输送过程中热量大量流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包括尾气进气管;所述尾气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远离尾气进气管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通过卡箍卡接有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的后侧依次固定连通有储水罐、过热器、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第二连接体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端口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端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进一步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和储水罐、储水罐和过热器、过热器和蒸汽涡轮机、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燃烧室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均开设有真空腔。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的长度和限位槽的深度相同,所述限位环的外径与限位槽的内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端口与第二连接管端口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管端口与第二连接管端口均为钢合金材质的构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燃烧室、尾气处理装置、储水罐、过热器、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的结合使用,能够将汽车产生的高温尾气,依次通过燃烧室、尾气处理装置、储水罐、过热器、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从而实现利用尾气发电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连接管端口的内侧开设限位槽,通过在第二连接管端口的一侧焊接有限位环,使限位环与限位槽进行结合,从而增强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减少热量从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连接处散失,从而提高尾气发电的效率。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开设真空腔,能够避免高温尾气在输送的过程中流失,保证发电的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连接处的爆炸图;图3为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尾气进气管,2-燃烧室,3-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5-卡箍,6-尾气处理装置,7-储水罐,8-过热器,9-蒸汽涡轮机,10-发电机,11-真空腔,301-第一连接管,302-第一连接管端口,303-限位槽,401-第二连接管,402-第二连接管端口,403-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为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包括尾气进气管1;尾气进气管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燃烧室2,燃烧室2远离尾气进气管1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体3,第一连接体3的一端通过卡箍5卡接有第二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6,尾气处理装置6的后侧依次固定连通有储水罐7、过热器8、蒸汽涡轮机9和发电机10;第一连接体3包括第一连接管301,第一连接管301靠近第二连接体4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端口302,第一连接管端口30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303;第二连接体4包括第二连接管401,第二连接管401靠近第一连接体3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端口402,第二连接管端口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03。其中如图1所示,尾气处理装置6和储水罐7、储水罐7和过热器8、过热器8和蒸汽涡轮机9、蒸汽涡轮机9和发电机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燃烧室2和尾气处理装置6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管301和第二连接管401的内部均开设有真空腔11,真空腔11能够减小尾气在输送的过程中热量的流失。其中如图3所示,限位环403的长度和限位槽303的深度相同,限位环403的外径与限位槽303的内径相同,限位环403能够伸进限位槽303的内部从而增强第一连接体3与第二连接体4之间的密封性能。其中如图2或3所示,第一连接管端口302与第二连接管端口402的直径相同,第一连接管端口302与第二连接管端口402均为钢合金材质的构件。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首先工作人员将汽车产生的高温尾气通过尾气进气管1通入到燃烧室2的内部,之后由于燃烧室2的作用,能够对尾气进行充分的燃烧,燃烧充分的高温尾气通过连接管输送到尾气处理装置6的内部,经过尾气处理装置6对尾气进行净化,净化之后干净的尾气通过连接管输送到储水罐7的内部,此时储水罐7中的水将会蒸发处水蒸气,之后水蒸气将会通过连接管输送到过热器8,经过过热器8之后,高温水蒸气将会通过连接管输送到蒸汽涡轮机9的内部,从而带动蒸汽涡轮机9进行工作,以此达到发电的目的;另外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连接管端口302的内侧开设限位槽303,通过在第二连接管端口402的一侧焊接有限位环403,使限位环403与限位槽303进行结合,从而增强第一连接体3与第二连接体4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减少热量从第一连接体3与第二连接体4的连接处散失,从而提高尾气发电的效率;通过在第一连接管301和第二连接管401的内部开设真空腔11,能够避免高温尾气在输送的过程中流失,保证发电的效率。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包括尾气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n所述尾气进气管(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燃烧室(2),所述燃烧室(2)远离尾气进气管(1)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体(3),所述第一连接体(3)的一端通过卡箍(5)卡接有第二连接体(4),所述第二连接体(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6),所述尾气处理装置(6)的后侧依次固定连通有储水罐(7)、过热器(8)、蒸汽涡轮机(9)和发电机(10);/n所述第一连接体(3)包括第一连接管(301),所述第一连接管(301)靠近第二连接体(4)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端口(302),所述第一连接管端口(30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303);/n所述第二连接体(4)包括第二连接管(401),所述第二连接管(401)靠近第一连接体(3)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端口(402),所述第二连接管端口(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03)。/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的处理装置,包括尾气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气进气管(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燃烧室(2),所述燃烧室(2)远离尾气进气管(1)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体(3),所述第一连接体(3)的一端通过卡箍(5)卡接有第二连接体(4),所述第二连接体(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尾气处理装置(6),所述尾气处理装置(6)的后侧依次固定连通有储水罐(7)、过热器(8)、蒸汽涡轮机(9)和发电机(10);
所述第一连接体(3)包括第一连接管(301),所述第一连接管(301)靠近第二连接体(4)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端口(302),所述第一连接管端口(30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303);
所述第二连接体(4)包括第二连接管(401),所述第二连接管(401)靠近第一连接体(3)的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端口(402),所述第二连接管端口(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03)。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蔡涛苏占秀杨彦平
申请(专利权)人:格尔木宏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