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61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该线束支架包括:支架底部,支架底部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第一底部与第二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和支架上盖,支架上盖盖合在支架底部上,支架上盖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第一上盖分别与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线束支架的第二底部与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且第一上盖分别与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便于组装;第一底部、第二底部及第一上盖装配后两两连接,相互作用,连接可靠稳定,结构强度可靠。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插接固定,线束支架的装配便捷,结构强度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
技术介绍
发动机线束是发动机上的中枢神经,发动机上的信号通过发动机线束传输到ECU(电子控制单元)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由于发动机所处环境恶劣,发动机线束在围绕发动机周围,并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导致易受损。因此,线束的保护设计是线束设计的重要组成之一。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线束的主要保护方式是容纳安装在线束支架中,线束支架可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或者钣金件上。但是,目前该种发动机线束的连接方式中,线束支架采用直线型结构,空间布局受限,不易于线束的走线。线束支架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和下半部相互扣合在一起从而组成线束支架。为满足线束走线的空间布局,需要额外添加直线型线束支架,线束支架之间的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支架底部,所述支架底部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和支架上盖,所述支架上盖盖合在所述支架底部上,所述支架上盖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及所述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一上盖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二底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段弯折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底部端部设置有第一插设部;所述第一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一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一插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对配卡扣;所述第一插设部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在长度方向上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一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一插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一挡壁,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对配挡壁;当所述第一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一对配挡壁在长度方向上相抵挡。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二插槽,在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二插设部;在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三插槽,在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三插设部;当所述第一上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底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底部上时,所述第二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三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插设部上设置有第二对配卡扣;所述第二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中时,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对配卡扣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二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三插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三插设部上设置有第三对配卡扣;所述第三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三插槽中时,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三对配卡扣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三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三插槽。可选地,所述第二插设部与所述第三插设部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二底部与所述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时,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三插槽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分别供所述第二插设部与所述第三插设部插入。可选地,所述第一上盖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插槽,所述第二上盖端部设置有第四插设部;所述第四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四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上盖卡扣连接,以防止所述第四插设部脱离所述第四插槽。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组件。该线束组件包括:上述的线束支架;线束,所述线束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中。可选地,还包括发泡件,用于容纳安装线束;所述线束支架的刚度大于所述发泡件的刚度;所述发泡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线束支架上;所述线束还容纳安装在所述发泡件中。可选地,还包括套管,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线束;所述发泡件的刚度大于所述套管的刚度,所述套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线束支架和/或所述发泡件上;所述线束还容纳安装在所述套管中。不同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中,线束支架的第二底部与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且第一上盖分别与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便于组装;第一底部、第二底部及第一上盖装配后两两连接,相互作用,连接可靠稳定,结构强度可靠。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插接固定,线束支架的装配便捷,结构强度可靠。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安装图。图4为图3中的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的第一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的第二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发泡部与套管的安装图。图9为图8中的分解图。图10为图2线束支架中的第二底座与第二上盖的安装图。图11为图10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的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4为图10中的第二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6为图1中的线束支架与连接器的安装图。图17为图16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中的第二底座与连接器的安装示意图。图19为图16中的第二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请参阅图1,所述连接器安装结构包括线束组件和连接器7。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线束安装结构和线束。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线束支架1。所述线束支架1设置有第一容腔,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线束。所述线束至少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1中。请参阅图2,所述线束支架1具有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高度方向H。所述线束支架1包括支架底部10和支架上盖20。所述支架底部10包括第一底部12和第二底部14。所述第一底部12与所述第二底部14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底部12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底部14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140和第二段142。所述第一段140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段段142相对于所述第一段140弯折设置。所述支架上盖20盖合在所述支架底部10上,并与所述支架底部10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腔。所述支架上盖20包括第一上盖22和第二上盖24。所述第一上盖22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支架,用于容纳安装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底部,所述支架底部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和/n支架上盖,所述支架上盖盖合在所述支架底部上,所述支架上盖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及所述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一上盖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支架,用于容纳安装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底部,所述支架底部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和
支架上盖,所述支架上盖盖合在所述支架底部上,所述支架上盖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及所述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一上盖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段弯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底部端部设置有第一插设部;
所述第一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一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一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对配卡扣;
所述第一插设部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在长度方向上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一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一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一挡壁,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对配挡壁;
当所述第一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一对配挡壁在长度方向上相抵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二插槽,在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二插设部;在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三插槽,在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三插设部;
当所述第一上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底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底部上时,所述第二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根全张奔张仁文杜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