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02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外导体

设置在外导体中的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中的中心端子

外导体上形成有多个弹性悬臂,该弹性悬臂用于对配连接器的对配外导体的内壁电接触

中心端子具有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用于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电接触

[0003]在现有技术中,当同轴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在径向上存在较大偏差时,连接器的外导体的弹性悬臂和中心端子会在对配连接器的推压下朝向一侧偏移,以吸收同轴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径向偏差,保证两者可靠电接触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同轴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在径向上存在较大偏差时,连接器的外导体的弹性悬臂会受到较大的偏压力,这会导致外导体上的弹性悬臂发生塑性变形

此外,为了保证中心端子能够在绝缘体中偏移,需要将在绝缘体中形成有较大的内腔,这会增大绝缘体的体积,从而导致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体
(10)
,包括上部外导体
(11)
和下部外导体
(12)
;绝缘体
(20)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
(10)
中并包括上部绝缘体
(21)
和下部绝缘体
(22)
;和中心端子
(30)
,设置在所述绝缘体
(20)
中,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与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以可滑动配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使得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能够相对于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移动,所述上部外导体
(11)
与所述下部外导体
(12)
以可移动的方式接合在一起,使得所述上部外导体
(11)
能够随同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一起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与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以球面配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使得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能够相对于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围绕一个球心转动;所述上部外导体
(11)
能够随同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一起围绕同一个球心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具有下端口
(202)
,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具有上端部
(222)
,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的上端部
(222)
被插装到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的下端口
(202)
中;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的下端口
(202)
具有球形内表面
(202a)
,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的上端部
(222)
具有球形外表面
(222a)
,所述球形内表面
(202a)
与所述球形外表面
(222a)
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外导体
(11)
包括:筒体部
(111)
,具有轴向相对的上端和下端;和多个弹性臂
(112)
,连接到所述筒体部
(111)
的上端并围绕所述筒体部
(111)
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筒体部
(111)
的下端与所述下部外导体
(12)
以可移动的方式接合在一起,所述弹性臂
(112)
用于与对配连接器
(1

)
的对配外导体
(10

)
电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外导体
(11)
和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被保持在一起,以保证两者能够一同围绕同一个球心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
(111)
具有位于其上端的颈部
(113)
,所述多个弹性臂
(112)
的根部连接到所述颈部
(113)
的上周边;在所述颈部
(113)
上形成有第一卡槽
(11a)
,在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上形成有第一凸起
(21a)
,所述第一凸起
(21a)
接合到所述第一卡槽
(11a)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绝缘体
(21)
上还形成有第二凸起
(21b)
,所述第二凸起
(21b)
被卡持在相邻两个弹性臂
(112)
的根部之间并抵靠在所述颈部
(113)
的上周边上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外导体
(12)
包括:筒状部
(121)
,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上端和下端;
凸缘部
(122)
,连接到所述筒状部
(121)
的上端;和焊接部
(12a)
,与所述筒状部
(121)
的下端相连,用于焊接到电路板上,所述凸缘部
(122)
呈环形并相对于所述筒状部
(121)
的外周面朝外径向凸起,所述凸缘部
(122)
被插装到所述筒体部
(111)
的下端中,所述凸缘部
(122)
的外周面与所述筒体部
(111)
的下端的内壁面干涉配合,以保证在所述上部外导体
(11)
转动时所述筒体部
(111)
能够与所述凸缘部
(122)
始终保持电接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部
(111)
的下端形成有朝内翻卷的翻边部
(111a)
,所述翻边部
(111a)
适于抵靠在所述凸缘部
(122)
的底部
(122a)
上,以防止在所述上部外导体
(11)
转动时所述筒体部
(111)
与所述凸缘部
(122)
脱离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缘部
(122)
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多条分隔缝
(122b)
,所述多条分隔缝
(122b)
围绕所述凸缘部
(122)
间隔分布,使得所述凸缘部
(122)
被分割成多个悬臂;在所述凸缘部
(122)
上形成有圆锥形引导斜面
(122c)
,所述圆锥形引导斜面
(122c)
用于引导所述凸缘部
(122)
插入所述筒体部
(111)
的下端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具有筒状基部
(221)
,所述筒状基部
(221)
的外周面与所述下部外导体
(12)
的筒状部
(121)
的内周面干涉配合,以将所述下部外导体
(12)
和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保持在一起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外导体
(12)
的筒状部
(121)
的下周边上形成有定位凹槽
(121a)
,在所述下部绝缘体
(22)
的筒状基部
(221)
上形成有定位凸起
(221a)
,所述定位凸起
(221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礼伟祁建佳潘锋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