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及温度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2507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及温度补偿方法,所述温度补偿电路,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利用所述第一电信号对电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电信号到所述功率控制电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化为第四电信号,输出所述第四电信号到功率放大器;所述第四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随温度变化呈现预设的变化规律。如此,通过在功率放大电路中增加上述温度补偿电路,保证功率放大器增益的稳定性以及输出功率的稳定性,使功率放大器的性能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及温度补偿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及温度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在饱和工作模式下,为了满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协议对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输出功率在时域上功率时间模板(PVT)要求,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是受外部电压Vramp控制的。功放电路工作在高低温状态时,由于电路器件参数会随着温度变化,在高温下,功放的增益及输出功率会减小;相反,在低温下,功放的增益及输出功率会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高低温的变化会使功放的增益及输出功率较常温有较大的变化,从而很难满足行业指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及温度补偿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所述温度补偿电路,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利用所述第一电信号对电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电信号到所述功率控制电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化为第四电信号,输出所述第四电信号到功率放大器;其中,所述第四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随温度变化呈现预设的变化规律。上述方案中,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电流补偿电路和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流补偿电路,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所述电流补偿电路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中间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和所述中间电信号为电流信号;所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中间电信号转化为所述第三电信号输出;其中,所述第三电信号为电压信号。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流补偿电路包括:温控电流源和电流调整电路;所述温控电流源,用于提供随温度变化的电流信号;所述电流调整电路,用于将所述温控电流源提供的电流信号调整为所述第一电信号。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流调整电路包括:稳态电流源、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稳态电流源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所述稳态电流源的另一端与温控电流源相连,所述稳态电流源和所述温控电流源的中间连接节点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漏极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电流补偿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的变化规律为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上述方案中,所述温度补偿电路为电压补偿电路;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为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电压补偿电路包括:温控电压源和电压调整电路;所述温控电压源,用于提供随温度变化的电压信号;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用于将所述温控电压源提供的电压信号调整为所述第一电信号。上述方案中,所述功率控制电路至少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正向输入端作为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三电信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温度补偿电路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利用所述第一电信号对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电信号;控制功率控制电路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化为第四电信号,输出所述第四电信号到功率放大器;利用所述第四电信号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随温度变化呈现预设的变化规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及温度补偿方法,所述温度补偿电路,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利用所述第一电信号对电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电信号到所述功率控制电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化为第四电信号,输出所述第四电信号到功率放大器;所述第四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随温度变化呈现预设的变化规律。如此,通过在功率放大电路中增加上述温度补偿电路,保证功率放大器增益的稳定性以及输出功率的稳定性,使功率放大器的性能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补偿电路的第一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功率控制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补偿电路的第二组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流和温度的线性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压和电流的线性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补偿电路的第三组成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补偿电路的第一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温度补偿电路11,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利用所述第一电信号对电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电信号到所述功率控制电路12;所述功率控制电路12,用于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化为第四电信号,输出所述第四电信号到功率放大器13;其中,所述第四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13的增益随温度变化呈现预设的变化规律。这里,所述温度补偿电路11能够根据当前环境温度的变化自适应调整第三电信号,保证功率放大器12增益的稳定性以及输出功率的稳定性,使功率放大器的性能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功率放大器工作在高低温状态时,由于电路器件参数会随着温度变化,在高温下,功率放大器的增益及输出功率会减小;相反,在低温下,功率放大器的增益及输出功率会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对第四电信号进行调整来保证功率放大器增益的稳定性。实际应用中,温度补偿电路可以对外部输入电压Vramp转换的电流信号进行补偿,也可以对外部输入电压Vramp信号进行直接补偿。即电信号输入端接收的第二电信号为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功率控制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温度补偿电路21对电信号输入端的电信号进行温度补偿后,输入到功率控制电路22,功率控制电路22对输入到V+端的电压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电压信号Vout(即Vcc)供给功率放大电路23。功率控制电路22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Regulator,LDO)、电阻R1和R2、电容C1,LDO的正向输入端V+接收温度补偿电路21输出的电压信号,电阻R1和R2串联后一端连接LDO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n所述温度补偿电路,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利用所述第一电信号对电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电信号到所述功率控制电路;/n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化为第四电信号,输出所述第四电信号到功率放大器;其中,所述第四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随温度变化呈现预设的变化规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放大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补偿电路,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利用所述第一电信号对电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电信号;输出所述第三电信号到所述功率控制电路;
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化为第四电信号,输出所述第四电信号到功率放大器;其中,所述第四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随温度变化呈现预设的变化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电流补偿电路和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电流补偿电路,用于产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
所述电流补偿电路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调整,得到中间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和所述中间电信号为电流信号;
所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中间电信号转化为所述第三电信号输出;其中,所述第三电信号为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补偿电路包括:温控电流源和电流调整电路;
所述温控电流源,用于提供随温度变化的电流信号;
所述电流调整电路,用于将所述温控电流源提供的电流信号调整为所述第一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整电路包括:稳态电流源、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稳态电流源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所述稳态电流源的另一端与温控电流源相连,所述稳态电流源和所述温控电流源的中间连接节点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漏极相连;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压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强李咏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