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
,具体为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水力发电,研究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水体中的位能,为实现将水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兴建不同类型的水电站;在进行水利发电时水电站的储水量影响着发电量,由于水流的速度不稳定,使发电机产生的电压不稳定,另外,电站储水量少难以推动发电机组发电,使水电站的正常供电可能会因水量供应不足而遭到破坏,出力大为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电机供电电压不稳和储水量少发电机组发电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包括堤坝,水道,所述水道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堤坝的内腔底端,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位于水道的顶端并设置于堤坝的内腔,减速机构,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堤坝(1);/n水道(2),所述水道(2)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堤坝(1)的内腔底端;/n变速机构(3),所述变速机构(3)位于水道(2)的顶端并设置于堤坝(1)的内腔;/n减速机构(4),所述减速机构(4)设置于变速机构(3)的内腔底端;/n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设置于堤坝(1)的左侧;/n发电机(6),所述发电机(6)位于堤坝(1)的上表面并设置于变速机构(3)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堤坝(1);
水道(2),所述水道(2)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堤坝(1)的内腔底端;
变速机构(3),所述变速机构(3)位于水道(2)的顶端并设置于堤坝(1)的内腔;
减速机构(4),所述减速机构(4)设置于变速机构(3)的内腔底端;
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设置于堤坝(1)的左侧;
发电机(6),所述发电机(6)位于堤坝(1)的上表面并设置于变速机构(3)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3)包括:
壳体(31),所述壳体(31)设置于位于水道(2)的顶端设置于堤坝(1)的内腔,且壳体(31)的内腔顶端与发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
第一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2)位于壳体(31)的内腔与发电机(6)的输出端键连接;
第一转轴(33),所述第一转轴(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3)沿上下方向分别与壳体(31)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3)的外壁顶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壳体(31)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
第二齿轮(34),所述第二齿轮(3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齿轮(34)与第一转轴(33)的外壁顶端键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34)均与第一齿轮(32)啮合连接;
第一导向齿轮(37),所述第一导向齿轮(3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齿轮(37)与第一转轴(33)的外壁底端键连接;
滑套(39),所述滑套(3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套(39)与第一导向齿轮(37)的外壁套接;
第一电机(35),所述第一电机(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电机(35)分别与壳体(3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螺钉连接;
丝杠(36),所述丝杠(3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丝杠(36)均位于壳体(31)的内腔并沿上下方向分别与第一电机(35)的输出端键连接,所述丝杠(36)的外壁底端与壳体(3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丝杆(36)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壳体(3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
拨叉(38),所述拨叉(3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拨叉(38)分别与两个所述丝杠(36)螺接,且拨叉(38)与滑套(39)的外壁凹槽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发电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4)包括:
叶轮(41),所述叶轮(41)位于水道(2)的内腔与壳体(31)的内腔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叶轮(41)的外壁顶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壳体(31)的内腔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叶轮(41)的外壁顶端沿周向设置有齿牙;
第三齿轮(43),所述第三齿轮(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齿轮(43)位于壳体(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