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发电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72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轮胎发电装置和车辆,轮胎发电装置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形成有胎腔;囊体,囊体设于胎腔内,囊体具有囊腔,囊体设有连通囊腔的进口和出口;发电组件,包括马达和与马达连接的发电机,马达设有入口和排出口;其中,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外循环模式和/或内循环模式;在外循环模式,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出口与入口连通,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内循环模式,出口与入口连通,排出口与进口连通或排出口和进口与胎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轮胎发电装置,该轮胎发电装置不妨碍电动车辆的使用,且使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效的补充电量,有效提高续航里程的同时,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发电装置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轮胎发电装置和应用该轮胎发电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纯电动车有效的缓解了传统燃油车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其使用电池的比能量(Wh/kg)较低,因此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较短,在得不到充电系统有效保障的前提下,无法长距离远行;同时,充电等待的时间过长,降低了电动车性能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发电装置和车辆,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轮胎发电装置,该轮胎发电装置不妨碍电动车辆的使用,且使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效的补充电量,有效提高续航里程的同时,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轮胎发电装置,应用于车辆,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形成有胎腔;囊体,所述囊体设于所述胎腔内,所述囊体具有囊腔,所述囊体设有连通所述囊腔的进口和出口;及发电组件,包括马达和与所述马达连接的发电机,所述马达设有入口和排出口;其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外循环模式和/或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或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进口与所述胎腔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囊体为气囊,所述囊腔用于流通气体;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外循环模式和/或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进口与所述胎腔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进气管;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通过所述进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胎腔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设于所述进气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排气管和设于所述排气管的消音器;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排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连通管和设于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空气过滤器,所述出口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入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马达为气动马达或齿轮式气动马达。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同步导气环,所述同步导气环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道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进口与所述胎腔连通,所述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入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囊体为液囊,所述囊腔用于流通液;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进口之间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具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容腔,所述储液箱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输液管和设于所述输液管的液泵,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进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储液箱。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同步导油环,所述同步导油环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或,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出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入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马达为液压马达。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包括轮毂和设于所述轮毂的轮胎,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围合形成所述胎腔,所述胎腔沿所述驱动轮的周向环绕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囊体,多个所述囊体沿所述胎腔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囊体,每一所述囊体沿所述胎腔的延伸方向环绕设置,多个所述囊体沿所述驱动轮的轴向间隔排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囊体,多个所述囊体层叠设置于所述轮毂和所述轮胎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囊体的多个所述进口和多个所述出口呈均匀分布,多个所述进口和多个所述出口沿所述胎腔延伸方向的周向环绕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囊体的囊壁厚度范围为0.3mm~10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进口处;且/或,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出口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马达和所述发电机设于所述驱动轮的轮毂;或,所述马达和所述发电机设于车辆的车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为免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所述车体设有车轴,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连接于所述车轴的端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发射极,所述发射极设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的驱动轮,并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的发电机电连接;和接收极,所述接收极与所述发射极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接收极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极发射的电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输出线,所述输出线与所述接收极连接,所述输出线用于将所述接收极接收的电能导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极沿所述驱动轮的周向设置,所述接收极环绕所述车轴的周向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轴设有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驱动轮的胎腔;所述车辆还包括胎压调节器,所述胎压调节器包括:输气环,所述输气环设于所述车轴,并与所述气道连通;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气管与所述输气环连通;胎压传感器,所述胎压传感器设于所述气管,用于检测气管内的气压;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泵和所述胎压传感器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胎压调节器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气管,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和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所述控制阀连接,并与所述气管连通;其中,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气泵输气或所述输气管排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胎压调节器还包括发电传感器,所述发电传感器与所述输出线连接,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轮胎发电装置通过在驱动轮的胎腔设置囊体,囊体设有囊腔以及连通囊腔的进口和出口,并设置发电组件,使得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外循环模式和/或内循环模式,在轮胎发电装置处于外循环模式时,囊体的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囊体的出口与马达的入口连通,马达的排出口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发电装置,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包括:/n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形成有胎腔;/n囊体,所述囊体设于所述胎腔内,所述囊体具有囊腔,所述囊体设有连通所述囊腔的进口和出口;及/n发电组件,包括马达和与所述马达连接的发电机,所述马达设有入口和排出口;/n其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外循环模式和/或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或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进口与所述胎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发电装置,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包括:
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形成有胎腔;
囊体,所述囊体设于所述胎腔内,所述囊体具有囊腔,所述囊体设有连通所述囊腔的进口和出口;及
发电组件,包括马达和与所述马达连接的发电机,所述马达设有入口和排出口;
其中,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外循环模式和/或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或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进口与所述胎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为气囊,所述囊腔用于流通气体;
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外循环模式和/或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进口与所述胎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进气管;
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通过所述进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胎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设于所述进气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排气管和设于所述排气管的消音器;
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排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连通管和设于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空气过滤器,所述出口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入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为气动马达或齿轮式气动马达。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同步导气环,所述同步导气环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
在所述外循环模式,所述进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道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进口与所述胎腔连通,所述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入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为液囊,所述囊腔用于流通液;
所述轮胎发电装置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进口之间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具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容腔,所述储液箱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口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输液管和设于所述输液管的液泵,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进口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储液箱。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发电装置还包括同步导油环,所述同步导油环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连通;
或,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平唐崇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界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