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系统及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72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水管网系统及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和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壁上;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水流仓,所述水流仓的进液口与所述进液通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水流仓的出液口与所述出液通道的进液口连通;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水流仓内,所述水流仓内流体流动驱动所述发电组件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供电装置利用管道内流体的动能,能量转换实现发电,且操作简单,只需在管道上开设通孔形成出水和进水循环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水管网系统及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水管网系统及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供水管网的智慧化改造日趋被人们所重视,改造中必然需要在管道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处理、传输设备,这些设备的都需要电力系统的支撑。然而很多管道是埋在地下的,如果采用电池技术,有几个弊端1、电池需要定期更换;2、地下环境潮湿较重,电池可更换,则很难处理好密封技术,易导致电池亏电。若采用太阳能、风能发电也有几个弊端:1、管网上方地面的情况不确定,如在马路、建筑物等下方的管网,导致施工困难;2、成本较高;3、供电不稳定,需要加大电池的容量。若直接采用市电,现场条件不一定许可,且工程量通常较大。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供水管网的智慧化改造中供电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该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供水管网的智慧化改造中供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供电装置的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11)和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12)均位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壁上;/n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的水流仓(14),所述水流仓(14)的进液口与所述进液通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水流仓(14)的出液口与所述出液通道的进液口连通;/n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水流仓(14)内,所述水流仓(14)内流体流动驱动所述发电组件发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11)和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12)均位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壁上;
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的水流仓(14),所述水流仓(14)的进液口与所述进液通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水流仓(14)的出液口与所述出液通道的进液口连通;
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水流仓(14)内,所述水流仓(14)内流体流动驱动所述发电组件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壁上还固定有沿弧形延伸的挡板(13),所述挡板(13)围绕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11)设置,所述挡板(13)的两端之间形成流体进口;
所述挡板(13)由中部至两端其高度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11)靠近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12)的一侧为第一侧且背离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12)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挡板(13)由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11)的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
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段由其进液口逐渐向靠近所述挡板(13)的一侧倾斜,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段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段倾斜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体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装置与流体管道连接后,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11)和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12)在所述流体管道轴向上相错分布,且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口(11)位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口(12)的上游,所述挡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增辉汪书培李冕王务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欧泰祺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