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32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河渠的一侧河岸设置有进口渐变段,另一侧河岸设置有出口段,进口渐变段包括沉沙井、拦污井、进水井,沉沙井上连接有进水管道,与沉沙井连接的设置有拦污井,拦污井内部设置有拦污筒,沉沙井上与拦污井连通的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位于拦污筒的上部,与拦污井连接的设置有进水井,拦污井上与拦污筒相对应的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进水井连通,进水井上固定连接有倒虹吸管道,倒虹吸管道另一端与出口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避免管道堵塞、杂质清理简单的优点,其主要用于水的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的说是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进行水利调运时,经常或遇到障碍物,如河渠,此时需要以折线的方式从河渠底部通过,并在河渠两岸修建虹吸井,这种结构为倒虹吸结构。而输水过程中管道内部的淤泥以及杂质可能会堵塞管道,而且堵塞后对管道清理十分困难,因此一般在虹吸井内设置有栅栏来拦截杂质,但当杂质较多时,需要下井内部进行清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管道堵塞、杂质清理简单的河渠倒虹吸结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所述河渠的一侧河岸设置有进口渐变段,另一侧河岸设置有出口段,所述进口渐变段包括沉沙井、拦污井、进水井,所述沉沙井上连接有进水管道,与所述沉沙井连接的设置有所述拦污井,所述拦污井的深度大于所述沉沙井,所述拦污井内部设置有拦污筒,所述拦污筒的外壁与所述拦污井的内壁贴合,所述沉沙井上与所述拦污井连通的设置有进水口,且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拦污筒的上部,与所述拦污井连接的设置有所述进水井,所述拦污井上与所述拦污筒相对应的设置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井连通,所述进水井上固定连接有倒虹吸管道,所述倒虹吸管道另一端与所述出口段连接,所述出口段包括消力池和位于所述消力池内部的闸门,所述消力池上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倒虹吸管道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水平段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倾斜段,一组所述倾斜段与所述进水井连接,另一组所述消力池连接。所述水平段的两端均设置有镇墩,每组所述倾斜段上固定连接有中间支墩,所述镇墩采用混凝土浇筑构成。所述拦污井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嵌合安装有井盖。所述拦污筒采用金属滤网构成,所述拦污筒上部固定连接有吊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在进水的位置设置有进口渐变段,通过沉沙井可将水中的砂石进行下沉,之后流入拦污井内,通过栏污筒进行杂质的拦截,最后通过进水井流出,这样的结构设置可避免淤泥或杂质堵塞管道,造成输水困难,而且拦污筒采用筒状结构,可将杂质留在筒内,当需要清理时,只需借助工具将其从拦污井内吊出,便可轻松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0细节结构示意图。图中:1河渠、2沉沙井、3拦污井、4进水井、5进水管道、6拦污筒、7进水口、8出水口、9倒虹吸管道、10消力池、11闸门、12出水管道、13镇墩、14中间支墩、15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1,河渠1的一侧河岸设置有进口渐变段,另一侧河岸设置有出口段,进口渐变段包括沉沙井2、拦污井3、进水井4,沉沙井2上连接有进水管道5,与沉沙井2连接的设置有拦污井3,拦污井3的深度大于沉沙井2,拦污井3内部设置有拦污筒6,拦污筒6的外壁与拦污井3的内壁贴合,使得运输的水内杂质必须经过拦污筒6进行拦截,沉沙井2上与拦污井3连通的设置有进水口7,且进水口7位于拦污筒6的上部,与拦污井3连接的设置有进水井4,拦污井3上与拦污筒6相对应的设置有出水口8,且出水口8与进水井4连通,进水井4上固定连接有倒虹吸管道9,倒虹吸管道9另一端与出口段连接,出口段包括消力池10和位于消力池10内部的闸门11,通过闸门11可实现水道的关、闭,消力池10上连接有出水管道12。本技术中,倒虹吸管道9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水平段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倾斜段,一组倾斜段与进水井4连接,另一组消力池10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满足倒虹吸要求,并且为保证倒虹吸管道9的安装稳固,倒虹吸管道9水平段的两端均设置有镇墩13,每组倾斜段上固定连接有中间支墩14,镇墩13采用混凝土浇筑构成;拦污井3的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上嵌合安装有井盖15,拦污筒6采用金属滤网构成,拦污筒6上部固定连接有吊耳,当拦污筒6内部的杂质较多时,可打开井盖15,之后借助工具,如绳索,将拦污筒6从拦污井3内吊出,从而对拦污筒6内部进行清理,清理简单方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输运的水从进水管道5进入沉沙井2内部,从而使得水内的砂石沉淀,之后水通过进水口7留至拦污井3内的拦污筒6内,水从出水口8流至进水井4内部,而水中的杂质被过滤在拦污筒6内部,进水井4内部的水经过倒虹吸管道9进入消力池10内,减弱水的冲力,之后通过出水管道12流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1),所述河渠(1)的一侧河岸设置有进口渐变段,另一侧河岸设置有出口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渐变段包括沉沙井(2)、拦污井(3)、进水井(4),所述沉沙井(2)上连接有进水管道(5),与所述沉沙井(2)连接的设置有所述拦污井(3),所述拦污井(3)的深度大于所述沉沙井(2),所述拦污井(3)内部设置有拦污筒(6),所述拦污筒(6)的外壁与所述拦污井(3)的内壁贴合,所述沉沙井(2)上与所述拦污井(3)连通的设置有进水口(7),且所述进水口(7)位于所述拦污筒(6)的上部,与所述拦污井(3)连接的设置有所述进水井(4),所述拦污井(3)上与所述拦污筒(6)相对应的设置有出水口(8),且所述出水口(8)与所述进水井(4)连通,所述进水井(4)上固定连接有倒虹吸管道(9),所述倒虹吸管道(9)另一端与所述出口段连接,所述出口段包括消力池(10)和位于所述消力池(10)内部的闸门(11),所述消力池(10)上连接有出水管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1),所述河渠(1)的一侧河岸设置有进口渐变段,另一侧河岸设置有出口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渐变段包括沉沙井(2)、拦污井(3)、进水井(4),所述沉沙井(2)上连接有进水管道(5),与所述沉沙井(2)连接的设置有所述拦污井(3),所述拦污井(3)的深度大于所述沉沙井(2),所述拦污井(3)内部设置有拦污筒(6),所述拦污筒(6)的外壁与所述拦污井(3)的内壁贴合,所述沉沙井(2)上与所述拦污井(3)连通的设置有进水口(7),且所述进水口(7)位于所述拦污筒(6)的上部,与所述拦污井(3)连接的设置有所述进水井(4),所述拦污井(3)上与所述拦污筒(6)相对应的设置有出水口(8),且所述出水口(8)与所述进水井(4)连通,所述进水井(4)上固定连接有倒虹吸管道(9),所述倒虹吸管道(9)另一端与所述出口段连接,所述出口段包括消力池(10)和位于所述消力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斌张志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嘉源易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