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丽琴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30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施工装置,包括车体、电动机、旋土刀片、刀架、安装轴、第一连杆、第一转轴、固定杆、翻土齿、第二连杆、第二转轴和承载杆,刀架设置在安装轴上,旋土刀片设置在刀架上,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安装轴传动连接,固定杆固定在车体内部,第一转轴通过传动带与电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承载杆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承载杆的中段,翻土齿与承载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土刀片对需要开槽的土地进行旋土操作,减轻了翻土的压力,并对需要开槽的土地进行翻土,帮助施工人员开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施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有技术中电缆施工属于电力施工的一种,但传统的电缆施工是由人工开槽,并布设电线电缆,这种方式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施工人员的体力,另一方面人工开的槽深度均不相同,布设线缆之前还需要统一槽的深度,十分麻烦,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电力施工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施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旋土机构和翻土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车体、动力轮、行走轮、把手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在车体内部,所述动力轮转动连接在车体下端面靠后侧位置,所述行走轮转动连接在车体下端面靠前侧位置,所述把手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施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旋土机构(3)和翻土机构(4),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车体(1)、动力轮(2)、行走轮(5)、把手(8)和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设置在车体(1)内部,所述动力轮(2)转动连接在车体(1)下端面靠后侧位置,所述行走轮(5)转动连接在车体(1)下端面靠前侧位置,所述把手(8)设置在车体(1)后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土机构(3)包括旋土刀片(31)、刀架(32)和安装轴(33),所述安装轴(33)转动连接在车体(1)内部,所述刀架(32)设置在安装轴(33)上,所述旋土刀片(31)设置在刀架(32)上,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安装轴(33)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施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旋土机构(3)和翻土机构(4),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车体(1)、动力轮(2)、行走轮(5)、把手(8)和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设置在车体(1)内部,所述动力轮(2)转动连接在车体(1)下端面靠后侧位置,所述行走轮(5)转动连接在车体(1)下端面靠前侧位置,所述把手(8)设置在车体(1)后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土机构(3)包括旋土刀片(31)、刀架(32)和安装轴(33),所述安装轴(33)转动连接在车体(1)内部,所述刀架(32)设置在安装轴(33)上,所述旋土刀片(31)设置在刀架(32)上,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安装轴(33)传动连接;
所述翻土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一转轴(42)、固定杆(43)、翻土齿(44)、第二连杆(45)、第二转轴(46)和承载杆(47),所述固定杆(43)固定在车体(1)内部,所述第一转轴(42)与第二转轴(46)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杆(43)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转轴(42)通过传动带与电动机(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42)上,所述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承载杆(47)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林
申请(专利权)人:林丽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