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缑兴莉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17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包括铺设于混凝土下方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接触层、加强层和地基接触层,所述混凝土接触层包括竖向布置的镀锌钢丝和横向布置的聚乙烯纤维绳,所述加强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抗形变网格、抗低温层、防渗层和聚氯乙烯树脂层,所述地基接触层包括竖向布置的聚四氟乙烯丝、横向布置的碳纤维丝以及布置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丝和碳纤维丝编织间隙之间的氧化铜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新颖,易于实现,增加铺设与柔性的地基层与硬质的混凝土层之间复合层,来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道路铺设
,具体为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市政工程中道路铺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市政道路需要考虑城市管道、城市绿化带、自行车道等的布置,因此市政道路要比公路更为复杂,现有的市政工程道路铺设一般只能满足基本的通行需求,使用寿命不长久,并且现阶段的道路很多都是多层铺设的,按照一般市政工程道路铺设标准一般分为地基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底基层和混凝土层之间的加固较为重要,由于地质条件的问题,柔性的地基层与硬质的混凝土层之间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而现阶段的道路施工中很少有加设于地基层和混凝土层的铺设曾,这就导致了这样的路面使用寿命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包括铺设于混凝土下方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接触层、加强层和地基接触层,所述混凝土接触层包括竖向布置的镀锌钢丝和横向布置的聚乙烯纤维绳,所述加强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抗形变网格、抗低温层、防渗层和聚氯乙烯树脂层;所述地基接触层包括竖向布置的聚四氟乙烯丝、横向布置的碳纤维丝以及布置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丝和碳纤维丝编织间隙之间的氧化铜丝。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镀锌钢丝和聚乙烯纤维绳交错编织,且相邻的镀锌钢丝和相邻的聚乙烯纤维绳之间均留有间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形变网格为PVC塑料制作的网格;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低温层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抗低温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氧化铜丝顶端布置于聚氯乙烯树脂层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渗层为膨润土防水毯的防渗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镀锌钢丝和聚乙烯纤维绳交错编织,且相邻的镀锌钢丝和相邻的聚乙烯纤维绳之间均留有间隙,进而可以使得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能够对混凝土接触层粘接并且可以向上渗透与混凝土粘接,提高混凝土接触层与上方混凝土的固定效果;2、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能够渗透混凝土接触层并向上与混凝土粘接,抗形变网格保证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向下延伸的局域控制,改变在高温情况下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的流动性能,使得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的粘接效果更为稳定,抗低温层可以保证复合层在寒冷且受压情况下的寿命,防渗层能够对由混凝土向下渗透的水或地基向上渗透的水进行隔离,聚氯乙烯树脂层采用软质材质,再保证和地基接触层及防渗层正常结合的同时提高加强层的使用寿命。3、聚四氟乙烯丝和碳纤维丝的耐腐蚀性均较为理想,布置于底基层上方可以有效的对复合层进行保护,并且其耐撕裂程度较为理想;氧化铜丝的顶端布置于聚氯乙烯树脂层内部,进而铜丝的固定效果得以保证,氧化铜丝穿过聚四氟乙烯丝和碳纤维丝的编织间隙,氧化铜丝的直径可以设置为不小于5毫米,保证铜丝的硬度,使氧化铜丝向下延伸至底基层,使得复合层可以更加稳定的布置于底基层上放,进而起到提高底基层和混凝土层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混凝土接触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加强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地基接触层示意图。图中:1复合层、2混凝土接触层、3加强层、4地基接触层、5镀锌钢丝、6聚乙烯纤维绳、7间隙、8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9抗形变网格、10抗低温层、11防渗层、12聚氯乙烯树脂层、13聚四氟乙烯丝、14碳纤维丝、15氧化铜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包括铺设于混凝土下方的复合层1,按照一般市政工程道路铺设标准一般分为地基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底基层和混凝土层之间的加固较为重要,为此本复合层1铺设于混凝土下方,复合层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接触层2、加强层3和地基接触层4,采用多层复合结构,能否有效的提高并整合各分层起到的作用,混凝土接触层2包括竖向布置的镀锌钢丝5和横向布置的聚乙烯纤维绳6,由镀锌钢丝5和聚乙烯纤维绳6相互交错编织的混凝土接触层2的使用寿命较长,可以有效的提高复合层的抗撕裂性,进而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加强层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抗形变网格9、抗低温层10、防渗层11和聚氯乙烯树脂层12,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能够渗透混凝土接触层2并向上与混凝土粘接,保证加强层3的稳定性,抗形变网格9可以保证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向下延伸的局域控制,改变在高温情况下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的流动性能,使得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的粘接效果更为稳定,抗低温层10可以保证复合层在寒冷且受压情况下的寿命,防渗层11能够对由混凝土向下渗透的水或地基向上渗透的水进行隔离,进而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聚氯乙烯树脂层12采用软质材质,再保证和地基接触层4及防渗层11正常结合的同时提高加强层3的使用寿命;地基接触层4包括竖向布置的聚四氟乙烯丝13、横向布置的碳纤维丝14以及布置于聚四氟乙烯丝13和碳纤维丝14编织间隙之间的氧化铜丝15,聚四氟乙烯丝13和碳纤维丝14的耐腐蚀性均较为理想,布置于底基层上方可以有效的对复合层1进行保护,并且其耐撕裂程度较为理想,在生产过程中,氧化铜丝15的顶端可布置于聚氯乙烯树脂层12内部,进而铜丝的固定效果得以保证,氧化铜丝15穿过聚四氟乙烯丝13和碳纤维丝14的编织间隙,氧化铜丝15的直径可以设置为不小于5毫米,保证铜丝的硬度,使氧化铜丝15向下延伸至底基层,使得复合层1可以更加稳定的布置于底基层上放,进而起到提高底基层和混凝土层的使用效果。镀锌钢丝5和聚乙烯纤维绳6交错编织,且相邻的镀锌钢丝5和相邻的聚乙烯纤维绳6之间均留有间隙7,进而可以使得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能够对混凝土接触层2粘接并且可以向上渗透与混凝土粘接,提高混凝土接触层2与上方混凝土的固定效果;抗形变网格9为PVC塑料制作的网格,此处的PVC采用硬质材料,进而保证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向下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包括铺设于混凝土下方的复合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接触层(2)、加强层(3)和地基接触层(4),所述混凝土接触层(2)包括竖向布置的镀锌钢丝(5)和横向布置的聚乙烯纤维绳(6),所述加强层(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抗形变网格(9)、抗低温层(10)、防渗层(11)和聚氯乙烯树脂层(12);/n所述地基接触层(4)包括竖向布置的聚四氟乙烯丝(13)、横向布置的碳纤维丝(14)以及布置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丝(13)和碳纤维丝(14)编织间隙之间的氧化铜丝(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包括铺设于混凝土下方的复合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接触层(2)、加强层(3)和地基接触层(4),所述混凝土接触层(2)包括竖向布置的镀锌钢丝(5)和横向布置的聚乙烯纤维绳(6),所述加强层(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自沾橡胶改性沥青层(8)、抗形变网格(9)、抗低温层(10)、防渗层(11)和聚氯乙烯树脂层(12);
所述地基接触层(4)包括竖向布置的聚四氟乙烯丝(13)、横向布置的碳纤维丝(14)以及布置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丝(13)和碳纤维丝(14)编织间隙之间的氧化铜丝(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缑兴莉马小龙何达明冯彩荣陈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缑兴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