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使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路面设计不周或者施工原因,结构层本身强度不足,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及轴载作用而产生强度裂缝,最初一般表现为纵向开裂,然后发展为网裂,这一类由荷载产生的裂缝中、低级道路及一些超载严重的高等级车道轮迹处常见,属于荷载裂缝。而我国对大多数等级公路来说,由于普遍采用了半刚性基层,有足够的强度,这一类荷载裂缝并不是主要的,相反另一类裂缝即非荷载裂缝则普遍存在,这已引起我国道路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温度裂缝常垂直于路线方向,裂缝间距变化在数米至100米之间,当路面宽度大于裂缝间距时,还将产生纵向温度裂缝,从而形成块状裂缝,温度裂缝破坏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及连续性,水分通过裂缝渗入基层,浸蚀路基,导致路面承载力降低,还为冻融提供了条件,另外温度裂缝对将来的加铺层的影响不容忽视,否则病害仍将继续,直至重修,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加养护费用,而且在高等级公路上进行补强、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路基层(1)、平铺于碎石路基层上方的支撑层(2)、平铺于支撑层上方的混凝土层(3)、平铺于混凝土层上方的路面层(4);所述支撑层包括水平放置于碎石路基层上方的钢架框(21)和若干水平设于钢架框内部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与钢架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高度与边框的高度等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路基层(1)、平铺于碎石路基层上方的支撑层(2)、平铺于支撑层上方的混凝土层(3)、平铺于混凝土层上方的路面层(4);所述支撑层包括水平放置于碎石路基层上方的钢架框(21)和若干水平设于钢架框内部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与钢架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高度与边框的高度等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支撑杆之间形成的第一凹槽(23)、支撑杆与钢架框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24)内均填充有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框和支撑杆上方沿着竖直方向固定设有钢筋(25),所述钢筋的上端嵌入混凝土层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由碎石和沥青混合料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
SBS改性沥青4.2-4.6%,改性玄武岩纤维0.26-0.43%,余量为矿料;所述矿料由集料和矿粉组成,所述矿粉占矿料质量的1.5-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开裂沥青混凝土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粒度小于0.075mm的石灰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