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73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模组和显示模组,所述主机模组和显示模组通过安装于连接部两端的转动组件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驱动显示模组的驱动电路板安装于显示模组一侧的前盖与后盖之间,避免驱动电路板占用显示屏的空间,并且转轴在显示屏的下方呈“一”字形分布,大幅度降低转轴的固定空间,进一步增大显示屏的空间,提高屏占比,更大化实现笔记本电脑的无边框显示,为用户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提高了显示屏的屏占比,解决了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空间浪费的问题,可以给用户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屏笔记本电脑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消费理念的变革,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等显示终端设备均流行高屏占比的设计,由此衍生出全面屏的概念,即显示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四周采用无边框设计,以接近100%的屏占比。因此,目前的消费市场决定了笔记本电脑越做越薄,显示屏越做越大,且在保证便携性的基础上希望尽可能地将显示屏做大。然而现有技术中,传统笔记本电脑中用于连接主机和屏幕的转轴结构、以及用于驱动屏幕显示的驱动电路板都会占用显示屏的空间,显示屏的屏占比不能最大化,存在空间浪费的问题,导致用户的视觉感受受限。因此,笔记本电脑的全面屏要求也成为了市场焦点。如何开发屏占比高的笔记本电脑,解决传统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空间浪费的问题,从而给用户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已经成为目前笔记本电脑市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解决显示屏空间浪费的问题,为用户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模组、显示模组、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机模组与显示模组上的两转动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后盖、安装于所述后盖上的显示屏、安装于后盖上的前盖、及安装于前盖与后盖之间的驱动电路板;所述显示屏为全面屏,所述后盖包括安装部及从安装部一侧延伸凸出的连接部,所述显示屏安装于安装部上,所述前盖安装于连接部上;所述主机模组包括本体及相对设于本体一侧的凸起的两转轴座;每一转动组件包括一转轴与一与转轴转动连接的转轴承架,所述转轴分别安装于连接部两端,所述转轴承架分别安装于两转轴座内;所述本体在两转轴座之间定义一凹进的连接区;所述连接部伸入连接区。所述后盖还包括两转轴支架,所述两转轴支架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端;所述转轴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从而将转轴安装在后盖上。所述两转轴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部两端的转轴支架,另一端凸出于连接部并与转轴承架转动连接。每一转轴座相对设有连接孔;所述转轴承架包括固定于本体的固定部及连接于固定部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设有铰接孔;所述两转轴凸出于连接部的一端分别伸入该两转轴座的连接孔与对应的铰接孔配合连接,从而转轴能相对于转轴承架转动。所述显示屏通过易拉胶固定的方式固定安装于后盖上。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显示屏驱动板,所述显示屏驱动板与显示屏电性连接,用于驱动显示屏显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绑定于显示屏远离后盖的表面上;所述触摸屏的材料为玻璃,所述触摸屏为2.5D结构;所述驱动电路板还包括触摸屏驱动板,所述触摸屏驱动板电性连接触摸屏,用于驱动触摸屏以完成触控功能;所述触摸屏驱动板和显示屏驱动板为一个整体。所述显示屏驱动板通过屏线与所述主机模组电性连接,从主机模组中获取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板平行于显示屏放置;所述驱动电路板固定于显示屏上,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显示屏驱动板与显示屏直接电性连接,从而驱动显示屏显示;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显示屏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前盖靠近显示屏的一端通过所述间隔与后盖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相对于显示屏倾斜放置;所述驱动电路板固定于后盖上,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显示屏驱动板通过一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显示屏,从而驱动显示屏显示;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显示屏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前盖靠近显示屏的一端通过所述间隔与后盖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模组、显示模组、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机模组与显示模组上的两转动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后盖、安装于所述后盖上的显示屏、安装于后盖上的前盖、及安装于前盖与后盖之间的驱动电路板。本专利技术将驱动电路板安装于显示模组一侧的前盖与后盖之间,避免驱动电路板占用显示屏的空间,并且转轴在显示屏的下方呈“一”字形分布,大幅度降低转轴的固定空间,进一步增大显示屏的空间,提高屏占比,更大化实现笔记本电脑的无边框显示,为用户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附图说明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屏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屏笔记本电脑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屏笔记本电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对应于图4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组件的局部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屏笔记本电脑在主机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的夹角为180°时的外观效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屏笔记本电脑在主机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的夹角为90°时的外观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模组2、显示模组4、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机模组2与显示模组4上的两转动组件6。具体地,所述显示模组4包括后盖41、安装于所述后盖41上的显示屏42、安装于后盖41上的前盖44、及安装于前盖44与后盖41之间的驱动电路板45。所述显示屏42为全面屏,所述后盖41包括安装部411及从安装部411一侧延伸凸出的连接部412,所述显示屏42安装于安装部411上,所述前盖44安装于连接部412上。所述主机模组2包括本体21及相对设于本体21一侧的凸起的两转轴座22。每一转动组件6包括一转轴61及一与转轴61转动连接的转轴承架63,所述转轴61分别安装于连接部412两端,所述转轴承架63分别安装于两转轴座22内。所述本体21在两转轴座22之间定义一凹进的连接区211。所述连接部412伸入连接区211。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组件6使得显示模组4与主机模组2能够相对转动,并且在所述在显示模组4相对于主机模组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412均位于连接区211内,使得所述全屏笔记本电脑在外观上是一个整体。特别地,当所述主机模组2与显示模组4之间的夹角为180°时,所述全屏笔记本电脑的外观效果如图7所示。当所述主机模组2与显示模组4之间的夹角为90°时,所述全屏笔记本电脑的外观效果如图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将驱动电路板45安装于显示模组4一侧的前盖44与后盖41之间,提高了显示屏的屏占比,解决显示屏空间浪费的问题,为用户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具体地,所述后盖41还包括两转轴支架413,所述两转轴支架413分别位于连接部412的两端;所述转轴支架4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41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61,从而将转轴61安装在后盖41上。为了满足强度要求,所述后盖4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所述后盖41一体成型,或者先同时形成安装部411及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模组(2)、显示模组(4)、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机模组(2)与显示模组(4)上的两转动组件(6);其特征在于:/n所述显示模组(4)包括后盖(41)、安装于所述后盖(41)上的显示屏(42)、安装于后盖(41)上的前盖(44)、及安装于前盖(44)与后盖(41)之间的驱动电路板(45);所述显示屏(42)为全面屏,所述后盖(41)包括安装部(411)及从安装部(411)一侧延伸凸出的连接部(412),所述显示屏(42)安装于安装部(411)上,所述前盖(44)安装于连接部(412)上;/n所述主机模组(2)包括本体(21)及相对设于本体(21)一侧的凸起的两转轴座(22);/n每一转动组件(6)包括一转轴(61)及一与转轴(61)转动连接的转轴承架(63),所述转轴(61)分别安装于连接部(412)两端,所述转轴承架(63)分别安装于两转轴座(22)内;/n所述本体(21)在两转轴座(22)之间定义一凹进的连接区(211);/n所述连接部(412)伸入连接区(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屏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模组(2)、显示模组(4)、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机模组(2)与显示模组(4)上的两转动组件(6);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4)包括后盖(41)、安装于所述后盖(41)上的显示屏(42)、安装于后盖(41)上的前盖(44)、及安装于前盖(44)与后盖(41)之间的驱动电路板(45);所述显示屏(42)为全面屏,所述后盖(41)包括安装部(411)及从安装部(411)一侧延伸凸出的连接部(412),所述显示屏(42)安装于安装部(411)上,所述前盖(44)安装于连接部(412)上;
所述主机模组(2)包括本体(21)及相对设于本体(21)一侧的凸起的两转轴座(22);
每一转动组件(6)包括一转轴(61)及一与转轴(61)转动连接的转轴承架(63),所述转轴(61)分别安装于连接部(412)两端,所述转轴承架(63)分别安装于两转轴座(22)内;
所述本体(21)在两转轴座(22)之间定义一凹进的连接区(211);
所述连接部(412)伸入连接区(2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屏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41)还包括两转轴支架(413),所述两转轴支架(413)分别位于连接部(412)的两端;所述转轴支架(4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41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61),从而将转轴(61)安装在后盖(4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屏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转轴(6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部(412)两端的转轴支架(413),另一端凸出于连接部(412)并与转轴承架(63)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屏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每一转轴座(22)相对设有连接孔(221);所述转轴承架(63)包括固定于本体(21)的固定部(631)及连接于固定部(631)的铰接部(633);所述铰接部(633)设有铰接孔(6331);
所述两转轴(61)凸出于连接部(412)的一端分别伸入该两转轴座(22)的连接孔(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卓怡恒通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