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多维双通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155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维双通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其包括第一液相泵、第二液相泵、六通阀、初级分析柱、第一次级分析柱、第二次级分析柱以及分析柱位置切换装置的液相色谱的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可防止多维液相色谱中特定的流动相成分对质谱系统的损害,特别是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维双通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分析中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质联用)的
,具体涉及一种多维双通道的液质联用装置,以及该装置的应用方法,特别是在蛋白质组鉴定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蛋白质是生命体遗传信息的翻译产物和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催化和控制生物体内大部分的过程。传统的蛋白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并将其结果匹配已有的基因序列信息,进而阐释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现象。然而,由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大多数的生理或病理过程往往需要多个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分子)的参与,针对与单个蛋白质进行研究往往并不能反映生理或病理过程中涉及的多个蛋白质之间的种类及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以特定生物体系的整体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开始出现并在近年迅速发展。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对生命体内的全套蛋白质进行规模化系统分析的新兴学科,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蛋白质的规模化定性和定量,还包括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相互作用、结构和功能研究。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质谱(massspectrum,MS)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相比其他的蛋白质组的研究工具(如2DPAGE),质谱具有足够的分析灵敏度及分析广度以匹配蛋白质组研究中信息的复杂度。在大规模的自下而上(bottom-up)的蛋白质组学中,由蛋白酶消化产生的肽混合物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在质谱仪分析之前需要有效的分离方法,因此通常采用两种正交分离方法,例如已开发出的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multidimensionalproteinidentificationtechnology,MudPIT)(Washburn,M.P.等,Large-scaleanalysisoftheyeastproteomebymultidimensionalproteinidentificationtechnology.NatBiotechnol,19(3),242-7,2001)。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已将蛋白质组学中样品制备过程的模式从2D凝胶发展为直接以溶液形式消化,并使得蛋白质组学的操作从低通量线下(off-line)模式变为高通量线上(on-line)模式。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工具的核心部分,随着仪器内部组件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质谱仪变得越先进,但MudPIT的兼容性越差,部分原因在于,在经典的MudPIT肽洗脱过程中,肽会通过盐梯度从强阳离子交换(SCX)部分移至反相(RP)部分,然后从RP洗脱到质谱仪中。随着洗脱盐浓度从1%增加到100%,该过程将重复数个周期(Washburn,M.P.等,同上)。尽管蛋白质组学分析中广泛使用了与质谱兼容的挥发性盐(例如乙酸铵),但在现代质谱仪器中,超高灵敏度的特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盐的耐受性,即使是挥发性盐亦如此。质谱仪器中引入高浓度会迅速污染离子光学器件,从而大大降低灵敏度和性能。此外,以阳离子形式的NH4+离子还会增加肽离子的多分散性,从而降低质谱图的质量。因此,在将样品注入质谱仪之前,必须进行脱盐步骤。两种代表性方法是通过C18捕集柱(trappingcolumn)脱盐以及使用pH梯度而非盐梯度来分离SCX柱中的肽。然而,这两种代表性方法都存在固有的缺陷:通过C18捕集柱脱盐的方法一般通过在SCX的下游加入一部分C18作为双相捕集柱,其需要断开液相的流路使得其中的盐组成被完全冲洗入废液后才能继续使用有机流动相梯度洗脱保留在分析柱中的肽;而对于pH梯度的方法,尽管其可以使用传统的MudPIT设置,但在SCX柱中需要使用pH梯度而非盐梯度,或者需要加入新的环-捕集柱以完成MudPIT的酸-盐-pH梯度,这样的正交性并不能令人满意或者死体积过高而导致大量样品丢失,且这些方法过于复杂,故未得到广泛使用。为了实现对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同时又不污染质谱仪,人们最近又试图进行线下操作,然而,线下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大量样品损失。因此,如何优化经典的MudPIT方法使其保持高通量的分析能力同时避免将任何盐类物质引入质谱系统,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多维双通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所述液相色谱的组件包括:第一液相泵、第二液相泵、六通阀、初级分析柱、第一次级分析柱、第二次级分析柱以及分析柱位置切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和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相同;其中,所述组件的连接状态选自状态A和状态B中的其中一种,并且所述状态A和所述状态B通过所述六通阀切换;所述状态A由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一液相泵、所述初级分析柱、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并且所述第二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二液相泵、所述六通阀、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所述状态B由第三通路和第四通路组成,其中所述第三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一液相泵、所述初级分析柱、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所述第四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二液相泵、所述六通阀、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其中所述分析柱位置转换装置用于切换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或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与质谱的离子源入口的对准状态,使得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而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不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或者使得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而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不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多维双通道”指具有初级分析柱以及两个并行通道(ParallelChannels,PC)的次级分析柱的液相色谱结构,例如,将该此类多维双通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用于MudPIT方案时,可以称为“PC-MudPIT”(ParallelChannels-multidimensionalproteinidentificationtechnology,双通道的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与之相对的,现有技术中的MudPIT在本文中也可以替换性地被称为“经典MudPIT”或“传统MudPIT”。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在本文中可以与“液质联用”、LC-MS、LC/MS等术语互换使用,表示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的化学物质的分析系统。在本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的多维双通道的液质联用装置中所包含的质谱可以为1级质谱,也可以是多级串联质谱,例如2级串联质谱LC-MS/MS。本专利技术的质谱除了进样系统之外,其他部分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类型。例如,本专利技术的质谱的离子源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电离、化学离子、场电离、快原子轰击(FAB)、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MALDI)、通过(ES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优选是电喷雾电离源(ESI)或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更优选是电喷雾电离(ESI);本专利技术的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包括但不限于单聚焦质量分析器、双聚焦质量分析器、四级杆质量分析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或者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在质谱选用多级串联质谱的形式时,其中所用的质量分析器可以是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维双通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所述液相色谱的组件包括:第一液相泵、第二液相泵、六通阀、初级分析柱、第一次级分析柱、第二次级分析柱以及分析柱位置转换装置;/n其中,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和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相同;/n其中,所述组件的连接状态为选自状态A和状态B中的其中一者,并且所述状态A和所述状态B通过所述六通阀切换;/n所述状态A由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一液相泵、所述初级分析柱、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并且所述第二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二液相泵、所述六通阀、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n所述状态B由第三通路和第四通路组成,其中所述第三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一液相泵、所述初级分析柱、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所述第四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二液相泵、所述六通阀、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并且/n其中,所述分析柱位置转换装置用于切换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或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与质谱的离子源入口的对准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而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不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或者使得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而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不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双通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所述液相色谱的组件包括:第一液相泵、第二液相泵、六通阀、初级分析柱、第一次级分析柱、第二次级分析柱以及分析柱位置转换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和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相同;
其中,所述组件的连接状态为选自状态A和状态B中的其中一者,并且所述状态A和所述状态B通过所述六通阀切换;
所述状态A由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一液相泵、所述初级分析柱、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并且所述第二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二液相泵、所述六通阀、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
所述状态B由第三通路和第四通路组成,其中所述第三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一液相泵、所述初级分析柱、所述六通阀、以及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所述第四通路依次包括所述第二液相泵、所述六通阀、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并且
其中,所述分析柱位置转换装置用于切换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或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与质谱的离子源入口的对准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而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不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或者使得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而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不对准质谱的离子源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其中,所述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其中,所述初级分析柱为阳离子交换色谱(SCX)柱,并且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和第二分析柱都为反相色谱(RP)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所述六通阀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使所述组件的连接状态在状态A或状态B之间切换;并且所述分析柱位置转换装置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切换第一次级分析柱的出口或第二次级分析柱的出口与质谱的离子源入口的对准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与所述六通阀之间设置有液接电压装置,并且所述第二次级分析柱与所述六通阀之间设置有液接电压装置;并且,所述液接电压装置为PEEK微型三通,所述PEEK微型三通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分别连接六通阀和第一次级分析柱或第二次级分析柱,并且所述PEEK微型三通的第三端连接液接电压装置。


6.一种分析蛋白质组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进行,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所述六通阀使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处于所述状态A,并通过所述分析柱位置转换装置使所述第一次级分析柱不对准所述质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兰高帅鑫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