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森专利>正文

一种排烟风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313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环保排气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排烟风帽,包括:风帽主体;排烟组件,转动设于所述风帽主体内腔底部;风力组件,设于所述风帽主体上方,由风力驱动转动,其数目至少为一个;其中,所述风力组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加快排烟速率;所述风帽主体下方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清扫烟筒内的烟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风力组件带动排烟组件转动,使其在有风条件下利用风能提高排烟效率,在无风或微风时对排烟效果无影响或低影响,并可清理烟筒内堆积的烟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烟风帽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排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排烟风帽。
技术介绍
现有主流风帽中可分为具有加速排烟尘(气)功能风帽和不具有加速排烟尘(气)功能风帽两种。其中以无动力风帽为代表的具有加速排烟尘(气)功能风帽虽然可以在有风条件下可以较好的排出烟尘(气),但由于镂空条缝窄小,排风阻力大,排风效果受到限制,且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不仅达不到排出烟尘(气)的目的,反而阻碍了烟尘(气)的排出,使得排烟尘(气)效率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远不及传统风帽;传统风帽一般分为伞形风帽、锥形风帽与筒形风帽,都不具有加速排烟尘(气)功能;而且现在的烟筒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会有大量的烟尘堆积,难以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烟风帽,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排烟风帽,所述排烟风帽包括:风帽主体;排烟组件,转动设于所述风帽主体内部;风力组件,设于所述风帽主体上方,由风力驱动转动,其数目至少为一个;其中,所述风力组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所述风帽主体下方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清扫烟筒内的烟尘。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帽主体为伞形风帽、筒形风帽或者锥形风帽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力组件为驱动风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风轮为风杯式驱动风轮、叶片式驱动风轮或者竖栅式驱动风轮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烟组件为排烟风机,其上设有排烟叶片,所述排烟叶片转动排出烟尘。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烟叶片为条形叶片或者桨形叶片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为直连传动轴,所述风力组件通过所述直连传动轴与所述排烟组件同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为变速传动组,所述风力组件通过所述变速传动组与所述排烟组件变速连接。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速传动组包括主齿轮、从齿轮;所述主齿轮与所述风力组件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从齿轮与所述排烟组件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与所述从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主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从齿轮的齿数。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清扫机构包括刷板、连接杆;所述刷板上设有毛刷,并与烟筒内壁贴合;所述刷板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无条缝设计,排烟口即为烟筒口;与条缝设计的无动力风帽相比,排风面积大、排风阻力低;在有风时,通过自然风力驱动所述风力组件转动,所述风力组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所述排烟组件将烟筒内下部的烟尘气体提升至烟筒口上方排入大气,提高排烟效率;并且可通过调节所述风力组件的大小和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来调节所述排烟组件的风量和风压,而且风量与现有风帽设计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只受限于烟筒本身;在无风或者微风时,与无动力风帽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排风阻力较低,与传统风帽相当,保证了在无风或者微风条件下的排烟效果。(2)在所述风力组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时,所述传动机构可带动所述清扫机构转动,从而可方便地对烟筒进行清理,避免烟尘在烟筒内大量堆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中变速传动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中筒形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中锥形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中风杯式驱动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中条形叶片式排烟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中桨形叶片式排烟风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风帽主体;2、驱动风轮;3、排烟风机;301、排烟叶片;4、烟筒;5、直连传动轴;6、变速传动组;7、主齿轮;8、从齿轮;9、刷板;1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烟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风帽主体1;排烟组件,转动设于所述风帽主体1内部;风力组件,设于所述风帽主体1上方,由风力驱动转动,其数目至少为一个;其中,所述风力组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所述风帽主体1下方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清扫烟筒4内的烟尘。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帽主体1安装在烟筒4的烟筒口处;在有风时,通过自然风力驱动所述风力组件转动,所述风力组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所述排烟组件将烟筒4内下部的烟尘气体提升至烟筒口上方排入大气,提高排烟效率;并且可通过调节所述风力组件的大小和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来调节所述排烟组件的风量和风压,而且风量与现有风帽设计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只受限于烟筒4本身;在无风或者微风时,与无动力风帽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排风阻力较低,与传统风帽相当,保证了在无风或者微风条件下的排烟效果;同时在所述风力组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时,所述传动机构可带动所述清扫机构转动,从而对烟筒4的内部进行清扫,避免烟尘大量附着在烟筒4内部。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风帽主体1为伞形风帽、筒形风帽或者锥形风帽中的一种;伞形风帽适用于一般机械通风系统;筒型风帽适用于自然通风系统;锥形风帽适用于除尘系统及非腐蚀性有毒系统;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风帽主体1的类型,扩大所述排烟风帽的使用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风力组件为驱动风轮2;所述驱动风轮2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风杯式驱动风轮,也可采用叶片式驱动风轮或者竖栅式驱动风轮;自然风力驱动所述驱动风轮2转动,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排烟组件为排烟风机3,其上设有排烟叶片301,所述排烟叶片301转动使空气产生负压,从而产生上升力使烟尘排出;所述排烟叶片301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条形叶片,也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桨形叶片;在静风天数多或者风力小的地区可以采用叶片空隙的条形叶片,以降低排风阻力,有利于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下的排风;在风能充沛地区可以采用面积大的叶片,加大叶片安装角,如采用桨形叶片,有利于增加风压,加大排风量,提高排风速率;可根据具体使用地区选择合适的排烟叶片类型,扩大所述排烟风帽的使用范围。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烟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风帽包括:/n风帽主体;/n排烟组件,转动设于所述风帽主体内部;/n风力组件,设于所述风帽主体上方,由风力驱动转动,其数目至少为一个;/n其中,所述风力组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所述风帽主体下方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清扫烟筒内的烟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烟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风帽包括:
风帽主体;
排烟组件,转动设于所述风帽主体内部;
风力组件,设于所述风帽主体上方,由风力驱动转动,其数目至少为一个;
其中,所述风力组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排烟组件转动;所述风帽主体下方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清扫烟筒内的烟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帽主体为伞形风帽、筒形风帽或者锥形风帽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烟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组件为驱动风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烟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风轮为风杯式驱动风轮、叶片式驱动风轮或者竖栅式驱动风轮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组件为排烟风机,其上设有排烟叶片,所述排烟叶片转动排出烟尘。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森凌颖蕾
申请(专利权)人:林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