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130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箱,连通锅炉,并回收锅炉上方产生的蒸汽冷凝水;换热器,连通所述水箱;用热系统,相对所述水箱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热量流向反向连通所述换热器;第一省煤器,设于锅炉的烟道,且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出端连通所述锅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炉门抽风管道组件和炉内排风管道组件以及第一送风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传统锅炉系统中余热回收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供水
,尤其涉及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燃油、燃气、燃煤锅炉设计制造时,为了防止锅炉尾部受热面腐蚀和堵灰,标准状态排烟温度一般不低于180℃,最高可达250℃,高温烟气尾气排放不但造成大量热能浪费,同时也污染环境。同时,锅炉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温度较高的蒸汽冷凝水,其会带走燃煤的大量余热。回收烟气尾气中的热量加热锅炉补水、回收蒸汽冷凝水以供其他用热系统使用,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节省燃料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气排放。相关技术中,尾气余热回收一般是在烟道上设置一热交换器,将要注入锅炉的水源先通过烟道上的热交换器,以利用尾气的余热先对水源进行预热,再将预热后的水源注入锅炉中,加热至所需温度。但是在锅炉不需注水时,尾气的余热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同时,没有对锅炉产生的蒸汽冷凝水中余热回收的研究。因此,一种可同时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冷凝水余热和尾气余热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的出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锅炉系统中余热回收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箱,连通锅炉,并回收锅炉上方产生的蒸汽冷凝水;换热器,连通所述水箱;用热系统,相对所述水箱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热量流向反向连通所述换热器;第一省煤器,设于锅炉的烟道,且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出端连通所述锅炉。可选地,所述锅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蒸汽冷凝水管,所述蒸汽冷凝水管的流入端连通锅炉,所述蒸汽冷凝水管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泵;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出端,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第一用热管道,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用热系统,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出端;第二用热管道,所述第二用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用热系统。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量与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量之比为1.2~4.2:0.8~2.8。可选地,所述锅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所述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一烟道回收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泵;锅炉补水管道,所述锅炉补水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出端,所述锅炉补水管道的流出端连通锅炉的补水端。可选地,所述锅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省煤器,间隔所述第一省煤器设于锅炉的烟道;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所述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省煤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二烟道回收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泵;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省煤器的流出端,所述回流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可选地,所述用热系统为空调用热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中,通过优化设计锅炉余热的回收系统,以从锅炉燃气蒸汽带走的余热和尾气带走的余热两个方面对使用锅炉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以减小燃料的浪费以及减小周围空气的热污染。具体地,设置了换热器,并将所述换热器连通蒸汽冷凝水收集水箱,同时连通用热系统,以将蒸汽冷凝水中的余热置换给用热系统使用。设置了第一省煤器,所述第一省煤器的两端分别连通水箱和锅炉,且所述第一省煤器设于尾气排放的烟道处,以将尾气中的余热置换到锅炉给水中,减小另外对锅炉用水的热量输送。这样,实现了对锅炉产生的余热的最大的回收利用,且对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水箱20第一换热管道200换热器30第二换热管道300用热系统40第一用热管道400第一省煤器50第二用热管道500锅炉60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600第一泵70锅炉补水管道700第二省煤器80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800烟道90回流管道10蒸汽冷凝水管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箱100,连通锅炉500,并回收锅炉500上方产生的蒸汽冷凝水;换热器200,连通所述水箱100;用热系统300,相对所述水箱100与所述换热器200之间的热量流向反向连通所述换热器200;第一省煤器400,设于锅炉500的烟道800,且所述第一省煤器40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100,所述第一省煤器400的流出端连通所述锅炉500。本实施例中,为了回收锅炉500产生的余热,设置了水箱100。所述水箱100的设置,一方面方便收集锅炉500产生的余热;另一方面方便余热的再利用。例如但不限于,可通过所述水箱100给锅炉500供水,以提高锅炉500补给水的温度,从而减小对锅炉水的加热热量输送,进而实现能源的节省。为了方便锅炉500蒸汽管道产生的蒸汽产生的余热可直接供用热系统300利用,设置了换热器200。所述换热器200和所述水箱100的连通中水的流向与所述换热器200和所述用热系统300的连通中的水的流向相反,以实现热量的交换,即将所述水箱100中蒸汽冷凝水中带有的余热置换给用热系统300。为了方便回收利用锅炉500尾气中的余热,设置了第一省煤器400。所述第一省煤器400连通所述水箱100和锅炉500,以通过水箱100中的水流经所述第一省煤器400时置换处锅炉500尾气中的余热,并用升温后的水给锅炉500提供锅炉500补给用水,从而减少另外燃料对锅炉水的加热,进而减小锅炉500周围环境的热污染。同时,整个回收利用系统不产生多余的污染,对环境友好。可选地,所述换热器20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器200可并联设置,直接将每个用热系统300与水箱100关联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箱,连通锅炉,并回收锅炉上方产生的蒸汽冷凝水;/n换热器,连通所述水箱;/n用热系统,相对所述水箱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热量流向反向连通所述换热器;/n第一省煤器,设于锅炉的烟道,且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出端连通所述锅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连通锅炉,并回收锅炉上方产生的蒸汽冷凝水;
换热器,连通所述水箱;
用热系统,相对所述水箱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热量流向反向连通所述换热器;
第一省煤器,设于锅炉的烟道,且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出端连通所述锅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蒸汽冷凝水管,所述蒸汽冷凝水管的流入端连通锅炉,所述蒸汽冷凝水管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
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泵;
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出端,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
第一用热管道,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用热系统,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出端;
第二用热管道,所述第二用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用热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量与所述第一用热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勇张宝献张周芊滕世超王猛冯川
申请(专利权)人: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