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129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包括:立板;设在立板上的水平固定板,设有豁口槽;设在豁口槽中的伺服电机,其输出轴向下延伸;固定在水平固定板上的上夹持机构,设有上夹持孔;设在立板正面的滑轨;设在滑轨上的滑块,设有丝孔,丝孔中旋合有丝杆,丝杆的上端与输出轴连接;固定在滑块上的下夹持机构,设有与上夹持孔相对应下夹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能够精准的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工艺持续或连续的供料,并能对软管组装后长度进行精准的裁切,防止插偏、软管裁切后头部圆偏现象,保障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留置针软管与漏斗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企业在生产组装留置针时,大多采用人工组装。由于留置针型号种繁多,在更换不同料号生产时,需更换不同组装治具,使用大量人力生产,生产效率极低。并且,组装后留置针软管与漏斗根部组装不稳定、不良率高、制作成本高。此外,由于留置针软管直径过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长时间的人工操作会产生疲劳,人员的疲劳就会引起软管插偏现象发生,在实际人工生产后还需增加后段制程来检验软管与漏斗对接是否完整,有无漏气进行检测,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包括:立板,具有相背对的正面和背面;水平固定板,设在所述立板的上部并位于所述立板的正面;固定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水平固定板向下延伸;固定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并位于所述立板正面的上夹持机构,所述上夹持机构设有用于夹持留置针软管的上夹持孔;设在所述立板正面并位于所述水平固定板下方的滑轨,所述滑轨沿上下方向延伸;设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中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丝孔,所述丝孔中旋合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上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下夹持机构,所述下夹持机构设有下夹持孔,所述下夹持孔与所述上夹持孔相对应。优选地,所述上夹持机构包括:竖直固定板,设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设在所述水平固定板和/或竖直固定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竖直固定板向前延伸;设在所述竖直固定板正面的第一外固定块,所述第一外固定块面对竖直固定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夹持凹槽;设在所述竖直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外固定块之间的第一内移动块,所述第一内移动块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内移动块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相对应的第一移动夹持凹槽;其中,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和第一移动夹持凹槽能拼合形成所述上夹持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固定块面对竖直固定板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行程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设在所述行程凹槽的底壁上;所述行程凹槽的两侧形成连接翼,所述第一外固定块通过两个所述连接翼与所述竖直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行程凹槽的底壁中央向内凹陷形成有导向凹槽,所述第一内移动块的外表面中央向外凸起形成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插设在所述导向凹槽中;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分布在所述导向凹槽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移动块被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在所述行程凹槽中移动,从而所述第一内移动块具有使其外表面与所述行程凹槽底壁贴合的夹紧工作位置,以及,其外表面与所述行程凹槽底壁分离的放松工作位置;当所述第一内移动块处于夹紧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移动夹持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拼合在一起,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当所述第一内移动块处于放松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移动夹持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分离,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时,留置针软管能被夹紧在所述上夹持孔,留置针软管沿上下方向被固定;当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张开状态时,留置针软管具有沿上下方向被所述下夹持机构牵引而向下移动的自由度。优选地,所述下夹持机构包括:固定件,设在所述滑块上;设在所述固定件和/或滑块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固定件向前延伸;设在所述固定件正面的第二外固定块,所述第二外固定块面对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夹持凹槽;设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块之间的第二内移动块,所述第二内移动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二内移动块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夹持凹槽相对应的第二移动夹持凹槽;其中,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夹持凹槽和第二移动夹持凹槽能拼合形成所述下夹持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内移动块被所述第二气缸驱动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块之间移动,从而所述第二内移动块具有使其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固定块外表面贴合的夹紧工作位置,以及,其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固定块外表面分离的放松工作位置;当所述第二内移动块处于夹紧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移动夹持凹槽与所述第二固定夹持凹槽拼合在一起,所述下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当所述第二内移动块处于放松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移动夹持凹槽与所述第二固定夹持凹槽分离,所述下夹持孔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下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时,留置针软管能被夹紧在所述下夹持孔,留置针软管沿上下方向被固定;当所述下夹持孔处于张开状态时,留置针软管具有沿上下方向与所述下夹持机构发生相对运动的自由度。优选地,所述滑块上设有用于切断留置针软管的裁切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滑块上的裁切固定板、设在所述裁切固定板上的第三气缸、与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导向固定件、设在所述导向固定件上的刀片夹持块、固定在所述刀片夹持块上的裁切刀片;其中,所述导向固定件与所述第三气缸的缸套外表面接触,所述裁切刀片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呈锐角。优选地,所述装置具有拉料状态、回程状态和定切状态;当所述装置处于拉料状态时,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下夹持机构向下移动,所述上夹持孔和下夹持孔均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装置处于回程状态时,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下夹持机构向上移动,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所述下夹持孔处于放松状态;当所述装置处于定切状态时,所述伺服电机停车,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所述下夹持孔处于放松状态,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裁切刀片移动切断留置针软管。优选地,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设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中设有上下贯通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孔与所述上夹持孔相对应;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设在所述支撑柱上的加热块,所述加热块的外表面设有加热凹槽;设在所述加热块外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加热凹槽形成所述加热通道。优选地,所述上夹持机构和下夹持机构之间设有导向伸缩管,所述导向伸缩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夹持孔和下夹持孔对接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能够精准的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工艺持续或连续的供料,并能对软管组装后长度进行精准的裁切,防止插偏、软管裁切后头部椭圆偏平、软管翻边现象,保障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的左侧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的右侧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1和/或图2中的加热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板,具有相背对的正面和背面;/n水平固定板,设在所述立板的上部并位于所述立板的正面;/n固定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水平固定板向下延伸;/n固定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并位于所述立板正面的上夹持机构,所述上夹持机构设有用于夹持留置针软管的上夹持孔;/n设在所述立板正面并位于所述水平固定板下方的滑轨,所述滑轨沿上下方向延伸;/n设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中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丝孔,所述丝孔中旋合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上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n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下夹持机构,所述下夹持机构设有下夹持孔,所述下夹持孔与所述上夹持孔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留置针软管与漏斗的组装持续提供留置针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板,具有相背对的正面和背面;
水平固定板,设在所述立板的上部并位于所述立板的正面;
固定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水平固定板向下延伸;
固定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并位于所述立板正面的上夹持机构,所述上夹持机构设有用于夹持留置针软管的上夹持孔;
设在所述立板正面并位于所述水平固定板下方的滑轨,所述滑轨沿上下方向延伸;
设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中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丝孔,所述丝孔中旋合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上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下夹持机构,所述下夹持机构设有下夹持孔,所述下夹持孔与所述上夹持孔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机构包括:
竖直固定板,设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上;
设在所述水平固定板和/或竖直固定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竖直固定板向前延伸;
设在所述竖直固定板正面的第一外固定块,所述第一外固定块面对竖直固定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夹持凹槽;
设在所述竖直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外固定块之间的第一内移动块,所述第一内移动块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内移动块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相对应的第一移动夹持凹槽;
其中,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和第一移动夹持凹槽能拼合形成所述上夹持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固定块面对竖直固定板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行程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设在所述行程凹槽的底壁上;所述行程凹槽的两侧形成连接翼,所述第一外固定块通过两个所述连接翼与所述竖直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行程凹槽的底壁中央向内凹陷形成有导向凹槽,所述第一内移动块的外表面中央向外凸起形成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插设在所述导向凹槽中;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分布在所述导向凹槽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移动块被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在所述行程凹槽中移动,从而所述第一内移动块具有使其外表面与所述行程凹槽底壁贴合的夹紧工作位置,以及,其外表面与所述行程凹槽底壁分离的放松工作位置;
当所述第一内移动块处于夹紧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移动夹持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拼合在一起,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当所述第一内移动块处于放松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移动夹持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夹持凹槽分离,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张开状态;
当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夹紧状态时,留置针软管能被夹紧在所述上夹持孔,留置针软管沿上下方向被固定;当所述上夹持孔处于张开状态时,留置针软管具有沿上下方向被所述下夹持机构牵引而向下移动的自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机构包括:
固定件,设在所述滑块上;
设在所述固定件和/或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如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政虞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