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19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内缘进气侧设置有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具有至少两个、沿着叶片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的形状为反翼形的头部。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上述叶片的离心风机,以及应用有该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叶片内缘进气侧采用反翼形曲线的头部,减少气流偏置损失和来流冲击损失,提升气动性能和效率;叶片外缘采用渐变波浪或者正翼形曲线,减少叶轮出口与蜗壳之间气流的动静干涉、利用凹凸部分分别左右控制局部气流流动,减少气流流出后的二次横流引起的损失,进而提升效率降低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应用有该叶片的离心风机,以及应用有该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
技术介绍
离心风机,依靠输入的机械能,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轴向进入叶轮的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方向,径向流出叶轮,最后经过蜗壳的出风口而出。多翼离心风机的风量风压较高,较小的叶轮出口直径即可达到大的风量风压和低转速低噪音,常应用在吸油烟机和吸排气等领域。叶轮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离心风机(吸油烟机)的性能。现有的叶轮的叶片主要采用单一圆弧型线结构,如申请号为201621179780.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多翼离心风机的叶轮,叶轮由沿周向均布的叶片组成,叶轮外径为180~240mm,内径为150~180mm,叶片呈圆弧形,曲率半径为18~25mm,叶片沿周向均布36~45片,投影弧度θ为8~10°,叶片厚度为0.8mm~1.2mm。这种叶轮进口气流冲击较大,会使效率降低同时增加噪音。此外,目前还有一些叶轮,如申请号为201410324541.X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应用于吸油烟机中的吸油烟机用仿生叶轮,包括若干组环形端面和叶片,叶片为仿生叶片,仿生叶片朝向叶轮油烟机吸入侧为波形结构的前缘,朝向叶轮油烟机吹出侧为锯齿结构的尾缘;又如申请号为201620830042.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仿生斜切叶轮,包括叶片,叶片为圆弧形,其前缘为正弦结构,尾缘为锯齿结构;又如申请号为201110246830.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仿生离心风机叶片及叶轮,叶片前缘和后缘设置有和沟槽相对应的三角型锯齿结构,叶片前、后缘的锯齿形结构。前两种现有技术类似,叶片前缘为波形、尾缘为锯齿结构,或者前缘为正弦结构、尾缘为锯齿结构,主要用于降低前缘压力冲击,改变尾缘涡脱落的连续性、降低尾缘涡脱落频率进而降低气动噪声;后一种现有技术则主要是利用沟槽改善气流流动,减少脉动,降低分离突变气流阻力。参见图8,上述任一现有技术中的叶片,典型工况下仿真展示的径流式离心叶轮进气具有的典型90°偏置,叶轮做功后流出的气流一般存在典型二次流(图中叶片尾缘出气处的右上角箭头所示即为二次流),叶片前缘和尾缘的上述设置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和降低对于叶轮进气本身的偏转和出叶片后的回流和二次流动造成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减少气流偏置损失,提升气动性能和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叶片的离心风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内缘进气侧设置有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具有至少两个、沿着叶片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的形状为反翼形的头部。为确保减少来流冲击损失,所述叶片的内缘所在位置的反翼形拟合圆参考半径为Ra,所述第一结构取用的反翼形总长度为By2,定义By1=By2-Ra,所述叶片的高度为H,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20,150]、的取值范围为[1,10]。为确保减少来流冲击损失的同时,切除多余部分保留叶片足够的做功面积,所述叶片的内缘凹处与叶片原始最内侧点之间的距离为b1,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0.7,1]。优选的叶片的第一结构的分布规律为,相邻两个第一结构之间的距离为h1,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0.7,3],预先设定基准间距为h2,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叶片的外缘出气侧设置有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呈叶片高度方向的波浪形,第二结构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为Mh,设定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1~10°,MRn为与叶片前侧端部间隔n-1个波谷的波谷半径,MRn+1为与叶片前侧端部间隔n个波谷的波谷半径。为减少气流流出叶轮后在蜗壳内因横向压差形成的二次横流的损失,进而提升效率降低噪声,最靠近叶片前侧端部的第二结构的波谷半径为MR1,并且满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叶片的外缘出气侧设置有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具有至少两个、沿着叶片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结构的形状为正翼形的头部。所述叶片外缘凹处与叶片外缘原始最外点部距离B1,第二结构取用的总长度为By2,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可选的为[0.9,1]。优选的叶片的第二结构的分布规律为,相邻第二结构之间距离为H1,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0.7,3],设定第二结构的基准间距为H2,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2,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所述的叶片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在蜗壳内的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前盘和后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设置在前盘和后盘之间。为适应偏离正常工况的运行,所述叶轮还包括中盘,所述第一结构的弦线相对于中盘所在平面形成一定的偏转角度。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叶片内缘进气侧采用反翼形曲线的头部,减少气流偏置损失和来流冲击损失,提升气动性能和效率;叶片外缘采用渐变波浪或者正翼形曲线,减少叶轮出口与蜗壳之间气流的动静干涉、利用凹凸部分分别左右控制局部气流流动,减少气流流出后的二次横流引起的损失,进而提升效率降低噪声;在不增加材料和加工成本的同时减轻部分叶轮重量,降低电机负载,同时增加与油烟气流的接触面积,提升油烟分离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叶轮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叶轮的叶片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低速翼形的示意图;图5为离心风机气流流速沿叶轮轴向变化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叶轮的叶片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心风机的叶轮的叶片第二个实施例的进气、出气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的离心风机的叶轮的叶片第二个实施例的进气、出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内缘进气侧设置有第一结构(231),所述第一结构(231)具有至少两个、沿着叶片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231)的形状为反翼形的头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内缘进气侧设置有第一结构(231),所述第一结构(231)具有至少两个、沿着叶片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231)的形状为反翼形的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内缘所在位置的反翼形拟合圆参考半径为Ra,所述第一结构(231)取用的反翼形总长度为By2,定义By1=By2-Ra,所述叶片的高度为H,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20,150]、的取值范围为[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内缘凹处与叶片原始最内侧点之间的距离为b1,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0.7,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结构(231)之间的距离为h1,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0.7,3],预先设定基准间距为h2,并且满足的取值范围为[2,8]。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离心风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外缘出气侧设置有第二结构(232),所述第二结构(232)呈叶片高度方向的波浪形,第二结构(232)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为Mh,设定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1~10°,MRn为与叶片前侧端部间隔n-1个波谷的波谷半径,MRn+1为与叶片前侧端部间隔n个波谷的波谷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立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