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996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涉及新能源领域;该装置中海水进流箱的进水口为斜向设置且其内设有垃圾挡板机构,所述垃圾挡板机构中五号连杆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海水进流箱内壁上,所述五号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元件与一号连杆和四号连杆铰接,所述一号连杆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与二号连杆铰接,所述二号连杆的端部与垃圾挡板连接,垃圾挡板与海水进流箱的进水口配合且开设有多个漏水口;所述四号连杆一侧与海水冲击板连接,所述海水冲击板的开口朝海水进流箱进水口放置;所述水车机构安装在海水上方且通过冲击机构与翻转通道连接,用于利用风能疏通翻转通道;实现了利用潮汐能将海水中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风能为水车提供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在现实生活中,海洋中漂浮着许多垃圾,这些垃圾给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所以需要一个利用潮汐能和风能来将海中的垃圾进行收集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包括海水进流箱、翻转通道、水车机构和挤压机构;其中所述海水进流箱的进水口为斜向设置且其内设有垃圾挡板机构,所述垃圾挡板机构包括铰接元件、一号连杆、二号连杆、垃圾挡板、海水冲击板、三号连杆、四号连杆和五号连杆,所述五号连杆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海水进流箱内壁上,所述五号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元件与一号连杆和四号连杆铰接,所述一号连杆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与二号连杆铰接,所述二号连杆的端部与垃圾挡板连接,所述垃圾挡板与海水进流箱的进水口配合且开设有多个漏水口;所述四号连杆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铰接在二号连杆上,所述四号连杆一侧通过三号连杆与海水冲击板连接,所述海水冲击板的开口朝海水进流箱进水口放置;所述翻转通道与海水进流箱的出水口连接且其内设有翻转机构,用于翻转垃圾,使垃圾中的海水排出;所述水车机构安装在海水上方且通过冲击机构与翻转通道连接,用于利用风能疏通翻转通道;所述挤压机构与翻转通道的排料口连接,用于将垃圾与海水分离。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一号翻转板和二号翻转板,所述一号翻转板和二号翻转板均与翻转通道内壁连接且斜向设置,一号翻转板和二号翻转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车机构包括扇叶、转轴、安装板、支架、水斗、集水管、支架环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围通过连杆与支架环连接,所述支架环上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水斗,所述水斗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支架环上,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上安装有扇叶,所述支架上还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集水口正对处于最高处的水斗的出水口安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水管通过二号连接管道与一号连接管道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管道与冲击机构连接,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管道和螺旋通水口,所述冲击管道中开设有螺旋通水口,所述螺旋通水口的进水口与一号连接管道连接,出水口通过三号连接管道与翻转通道连接,所述三号连接管道的出水端分别位于一号翻转板和二号翻转板的上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滤水板、传送轮和传达带,所述滤水板位于翻转通道下方且与二号翻转板的出料端连接,滤水板上开设有多个滤水孔且对称安装有传达带,每个所述传达带均与多个直径大小不同的传送轮连接,所述传送轮通过连杆与滤水板转动连接,两个传达带形成的挤压通道大小沿垃圾传送方向依次减小。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机构的一侧设有垃圾收集箱,所述垃圾收集箱与挤压通道的出料口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垃圾收集箱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滤水板和垃圾收集箱的底部均与集水箱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海水的作用撞击海水冲击板,进而通过连杆传动的作用将垃圾挡板抬离海水进流箱的进水口使得垃圾和海水一同落到海水进流箱中,以及通过垃圾挡板盖住海水进流箱的进水口,在海水退去时挡住垃圾避免海水将垃圾带走;实现了利用潮汐能将海水中的垃圾进行回收。2.本专利技术利用海上的风力驱动水车旋转,进而将海水送到冲击机构中,利用冲击机构中螺旋通水口的作用使得海水具有冲击力进而将中堵塞的垃圾往下冲,实现了利用风能为水车提供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垃圾挡板机构的工作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垃圾挡板机构的三维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挤压机构的三维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水车机构的三维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集水箱1、挤压机构2、翻转通道3、海水进流箱4、垃圾挡板机构5、冲击管道6、螺旋通水口7、一号连接管道8、水车机构9、二号连接管道10、三号连接管道11、一号翻转板12、二号翻转板13、垃圾收集箱14、滤水板21、滤水孔22、传送轮23、传达带24、铰接元件51、一号连杆52、二号连杆53、垃圾挡板54、海水冲击板55、三号连杆56、四号连杆57、五号连杆58、扇叶91、转轴92、安装板93、水斗95、集水管96、支架环97、连接块9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包括海水进流箱4、翻转通道3、水车机构9和挤压机构2;其中所述海水进流箱4的进水口为斜向设置且其内设有垃圾挡板机构5,所述垃圾挡板机构5包括铰接元件51、一号连杆52、二号连杆53、垃圾挡板54、海水冲击板55、三号连杆56、四号连杆57和五号连杆58,所述五号连杆58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海水进流箱4内壁上,所述五号连杆58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元件51与一号连杆52和四号连杆57铰接,所述一号连杆52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51与二号连杆53铰接,所述二号连杆53的端部与垃圾挡板54连接,所述垃圾挡板54与海水进流箱4的进水口配合且开设有多个漏水口;所述四号连杆57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51铰接在二号连杆53上,所述四号连杆57一侧通过三号连杆56与海水冲击板55连接,所述海水冲击板55的开口朝海水进流箱4进水口放置;所述翻转通道3与海水进流箱4的出水口连接且其内设有翻转机构,用于翻转垃圾,使垃圾中的海水排出;所述水车机构9安装在海水上方且通过冲击机构与翻转通道3连接,用于利用风能疏通翻转通道3;所述挤压机构2与翻转通道3的排料口连接,用于将垃圾与海水分离。工作原理:当海水往海水进流箱4处冲击时,海水打到海水冲击板55上,通过三号连杆56推动二号连杆53使得一号连杆52围绕五号连杆58的端部做圆周运动,进而可以将垃圾挡板54抬至海水进流箱4进水口上方如图2中的B所示,然后海水带着的海中的垃圾流到海水进流箱4中;当海水对海水冲击板55的冲撞力消失后,垃圾挡板54由于重力的作用将二号连杆53复位,然后将海水进流箱4的进水口盖住,海水部分海水从垃圾挡板54的漏水孔流出,而垃圾挡板54则把垃圾挡住避免被海水带走如图2中的A所示;进而实现了利用潮汐能的作用对海水中垃圾的进行自动回收,节能环保。实施例2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海水进流箱(4),进水口为斜向设置且其内设有垃圾挡板机构(5),所述垃圾挡板机构(5)包括铰接元件(51)、一号连杆(52)、二号连杆(53)、垃圾挡板(54)、海水冲击板(55)、三号连杆(56)、四号连杆(57)和五号连杆(58),所述五号连杆(58)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海水进流箱(4)内壁上,所述五号连杆(58)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元件(51)与一号连杆(52)和四号连杆(57)铰接,所述一号连杆(52)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51)与二号连杆(53)铰接,所述二号连杆(53)的端部与垃圾挡板(54)连接,所述垃圾挡板(54)与海水进流箱(4)的进水口配合且开设有多个漏水口;所述四号连杆(57)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51)铰接在二号连杆(53)上,所述四号连杆(57)一侧通过三号连杆(56)与海水冲击板(55)连接,所述海水冲击板(55)的开口朝海水进流箱(4)进水口放置;/n翻转通道(3),与海水进流箱(4)的出水口连接且其内设有翻转机构,用于翻转垃圾,使垃圾中的海水排出;/n水车机构(9),安装在海水上方且通过冲击机构与翻转通道(3)连接,用于利用风能疏通翻转通道(3);以及/n挤压机构(2),与翻转通道(3)的排料口连接,用于将垃圾与海水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海水进流箱(4),进水口为斜向设置且其内设有垃圾挡板机构(5),所述垃圾挡板机构(5)包括铰接元件(51)、一号连杆(52)、二号连杆(53)、垃圾挡板(54)、海水冲击板(55)、三号连杆(56)、四号连杆(57)和五号连杆(58),所述五号连杆(58)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海水进流箱(4)内壁上,所述五号连杆(58)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元件(51)与一号连杆(52)和四号连杆(57)铰接,所述一号连杆(52)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51)与二号连杆(53)铰接,所述二号连杆(53)的端部与垃圾挡板(54)连接,所述垃圾挡板(54)与海水进流箱(4)的进水口配合且开设有多个漏水口;所述四号连杆(57)的端部通过铰接元件(51)铰接在二号连杆(53)上,所述四号连杆(57)一侧通过三号连杆(56)与海水冲击板(55)连接,所述海水冲击板(55)的开口朝海水进流箱(4)进水口放置;
翻转通道(3),与海水进流箱(4)的出水口连接且其内设有翻转机构,用于翻转垃圾,使垃圾中的海水排出;
水车机构(9),安装在海水上方且通过冲击机构与翻转通道(3)连接,用于利用风能疏通翻转通道(3);以及
挤压机构(2),与翻转通道(3)的排料口连接,用于将垃圾与海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一号翻转板(12)和二号翻转板(13),所述一号翻转板(12)和二号翻转板(13)均与翻转通道(3)内壁连接且斜向设置,一号翻转板(12)和二号翻转板(13)的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收集海中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机构(9)包括扇叶(91)、转轴(92)、安装板(93)、支架、水斗(95)、集水管(96)、支架环(97)和连接块(98),所述连接块(98)的外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杨叶大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甲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