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指示电势存在,还能指示两线之间有否形成回路的筷形电笔。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普通试电笔是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通常位于尾部),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电工在实际工作中,用普通试电笔不能测试两条线之间能否形成回路,表现为测试结果明明是有电的,但接上用电器又不能运转(如灯泡不亮),其实这是典型的零线断路,容易造成错误判断。比如,见到灯泡不亮,就以为没电了,这是很危险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普通试电笔不能判断两线之间能否形成回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筷形电笔,该筷形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检测出两线之间能否形成回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一支普通试电笔,将它的手触电极(尾部)用绝缘导线及触头引出。这就使得普通试电笔部分的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弹簧、手触电极与该技术方案中增加的导线及另一个触头相互电连接了,即在普通试电笔的手触电极(尾部)用绝缘导线电连接了另一个触头,形成了两个测试触头。当检测两线之间能否形成回路时,用两个测试触头分别接触两线,达到能够判断有否回路存在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判断出有无回路存在,结构简单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原理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说明书附图是本技术的主剖面图。图中1.前测试触头,2.绝缘外壳,3.限流电阻,4.氖管,5.弹簧,6.手触电极,7.导线,8.绝缘外壳,9.后测试触头。原有普通试电笔技术含1.前测试触头,2.绝缘外壳,3.限流电阻,4.氖管,5.弹簧,6.手触电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筷形电笔,在绝缘外壳中,前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弹簧、手触电极、导线、后测试触头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手触电极、导线、后测试触头顺序电连接,构造上有两个测试触头,形状像一双连线的筷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建,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