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63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8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包括积料箱和吸尘管,积料箱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中的过滤筒,过滤筒的上筒口朝上,下筒口封闭,箱体的底部有可关闭的排空口,顶部连通用于连接外接风源的进气管,进气管的出口位于过滤筒的正上方,吸尘管的一端连通在进气管的侧面。优选地,在进气管的侧面还连通有吹尘管。吹尘管在进气管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吸尘管在进气管上的连接位置的上方。该装置利用喷射泵原理,用压缩空气将设备表面积料抽进积料箱再进行过滤,最后回收进入储存袋。吸尘管采用软管,前段加装硬质管作为手持柄,端头配备可拆卸式吸尘扩容器,再并接一个可调风压的细管,可以将复杂构造内部或夹缝中不易清扫出来的积料轻轻吹起再进行吸尘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洁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适用于重型企业厂房内各种环境下的大型设备内、外表面的除尘和保洁。
技术介绍
电解厂房内由于受现场各种操作造成的影响以及净化设施不完备的局限性,电解槽上部、多功能天车表面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内外表面都不同程度会存在积灰。目前主要的除尘手段(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简单地用小扫帚手工清扫;另一种是用胶皮管接上空压风直接将积灰吹干净。这两种做法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电解槽或其它设备上部由于夹缝多,清扫积料费时费力,还无法做到彻底清理。2.用高压风吹,只能是将这里的灰尘吹到别的地方,造成粉尘搬家。3.从安全环保的角度来讲,大量粉尘飞扬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4.积料没有回收,造成很大的物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其结构较为简单,充分利用电解厂房内风源布置较多的特点,解决了由于设备构造复杂,夹缝处积料清理不彻底的问题,避免吹灰过程中因为粉尘飞扬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对积料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减少物料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包括积料箱1和吸尘管2,所述积料箱1包括箱体11和位于箱体11中的过滤筒12,过滤筒12的上筒口朝上,下筒口封闭,所述箱体11的底部有可关闭的排空口13,顶部连通用于连接外接风源的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的出口位于过滤筒12的正上方,所述吸尘管2的一端连通在所述进气管14的侧面。优选地,所述过滤筒12的下筒底与箱体11共底。优选地,所述过滤筒12采用两级过滤结构,包括内侧的一级过滤网121和外侧的二级过滤网122。优选地,所述排空口13连接外部的可回收布袋41或可排放布袋42。优选地,所述吸尘管2由软管21和硬质管22连接组成,其中,软管21的尾端接所述进气管14的侧面,前端连接硬质管22,硬质管22作为手持柄。优选地,所述硬质管22的前端设置可拆卸式吸尘扩容结构。优选地,在所述进气管14的侧面还连通有吹尘管3。所述吹尘管3在进气管14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吸尘管2在进气管14上的连接位置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吹尘管3上设置有风压调节阀。优选地,所述吹尘管3在进气管14上呈斜向下角度。优选地,所述进气管14中设置阔口在上的锥形导流口15,锥形导流口15的阔口用于连接外接风源,所述吹尘管3在进气管14上的连接位置在阔口上方,所述吸尘管2在进气管14上的连接位置在阔口下方。该吸尘装置利用喷射泵原理,用压缩空气将设备表面积料抽进积料箱再进行过滤,最后回收进入储存袋。吸尘管采用软管,前段加装硬质管作为手持柄,端头配备可拆卸式吸尘扩容器,再并接一个可调风压的细管,可以将复杂构造内部或夹缝中不易清扫出来的积料轻轻吹起再进行吸尘回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充分利用电解厂房内原有风源,基本不需要其它动力机构。2.对积料进行了二次回收利用,有效减少了物料浪费。3.基本消除了原来在吹灰过程中因为粉尘飞扬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问题。4.有效解决了因为设备构造复杂导致积料清理不彻底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过滤筒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吸尘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吸尘管和吹尘管并行设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截面图)。图中,带箭头实线表示风源走向,带箭头虚线表示灰尘走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包括积料箱1和吸尘管2,积料箱1包括箱体11和位于箱体11中的过滤筒12,过滤筒12的上筒口朝上,下筒口封闭,箱体11的底部有可关闭的排空口13,顶部连通用于连接外接风源的进气管14,进气管14的出口位于过滤筒12的正上方,吸尘管2的一端连通在进气管14的侧面。本实施例中,箱体11和过滤筒12都为圆柱体结构,箱体11采用钢筒,二者同轴同底设置,即过滤筒12的下筒底与箱体11共底。为了进一步增加过滤效果,过滤筒12可如图2所示采用两级过滤结构,包括内侧的一级过滤网121和外侧的二级过滤网122。在本实施例中,一级过滤网121的孔径为4.75mm,材质为纤维介质和介质滤网交替叠层,主要是滤除较大的粉尘颗粒。二级过滤网122的孔径为2.00mm,材质为多层环氧树脂粘合混合纤维介质,主要是滤除聚结水、油雾和固态颗粒。为便于实际操作,参考图3,吸尘管2由软管21和硬质管22连接组成,其中,软管21的尾端接进气管14的侧面,前端连接硬质管22的尾端,硬质管22作为手持柄,硬质管22的前端设置可拆卸式吸尘扩容结构23。本装置以外接风源为动力,以垂直的角度向积料箱1送风,根据喷射泵原理,当高压风源进入后,喷射泵腔内会形成压差,即将侧面的吸尘管2中的空气也吸入到过滤筒12,使得吸尘管2形成真空,从而将粉尘吸入过滤筒12内,吸入的粉尘经过滤后,气体从排空口13排出。在实践中,可使用现场的压缩空气作为外接风源,风源压力大于0.4Mpa就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实施例2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吹尘管3,吹尘管3的尾端连通进气管14的侧面,前端开放,吹尘管3在进气管14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吸尘管2在进气管14上的连接位置的上方,吹尘管3可垂直于进气管14,也可在进气管14上呈斜向下的角度。在该结构中,由于吹尘管3是在吸尘管2上方,因此来自外接风源的一部分风力会沿吹尘管3向其前端吹动,可以将复杂构造内部或夹缝中不易清扫出来的积料轻轻吹起,从而便于吸尘管2的前端吸入粉尘。吹尘管3上可设置风压调节阀,开闭或者调节吹风的大小。其中,排空口13可连接外部收集布袋,例如可回收布袋41或可排放布袋42,利用外接风源、一级过滤网121和外侧的二级过滤网122,可对粉尘进行两次过滤,将空气排出,粉尘统一进行清理回收。参考图6,吹尘管3和吸尘管2的一种集成形式,其中,软管21采用透明25加钢丝软管,硬质管22为25mm热熔管,考虑到磁场的影响,端头配备可拆卸式铝制吸尘扩容器,吹尘管3为一个可调风压的ppr材质16mm细管,其前端伸出在吸尘扩容器前方,确保吹、吸在同一位置,避免扬尘,可以将复杂构造内部或夹缝中不易清扫出来的积料轻轻吹起再进行吸尘回收。实施例3参考图7,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进气管14中设置阔口在上的锥形导流口15,锥形导流口15的阔口用于连接外接风源,吹尘管3在进气管14上的连接位置在阔口上方,吸尘管2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包括积料箱(1)和吸尘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料箱(1)包括箱体(11)和位于箱体(11)中的过滤筒(12),过滤筒(12)的上筒口朝上,下筒口封闭,所述箱体(11)的底部有可关闭的排空口(13),顶部连通用于连接外接风源的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的出口位于过滤筒(12)的正上方,所述吸尘管(2)的一端连通在所述进气管(14)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包括积料箱(1)和吸尘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料箱(1)包括箱体(11)和位于箱体(11)中的过滤筒(12),过滤筒(12)的上筒口朝上,下筒口封闭,所述箱体(11)的底部有可关闭的排空口(13),顶部连通用于连接外接风源的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的出口位于过滤筒(12)的正上方,所述吸尘管(2)的一端连通在所述进气管(14)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12)的下筒底与箱体(11)共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12)采用两级过滤结构,包括内侧的一级过滤网(121)和外侧的二级过滤网(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口(13)连接外部的可回收布袋(41)或可排放布袋(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便携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2)由软管(21)和硬质管(22)连接组成,其中,软管(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衡茂林刘锋杨国文杨旸杨红军岳继伟朱洪春高连山祝豫海张佐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