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48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外箱、研磨装置、分筛装置、气孔、循环净化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研磨装置、分筛装置和气孔分别设置在外箱中,所述循环净化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设置在外箱下方的控制舱中,通过设置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全面智能地控制研磨和分筛环境变化,降低外界因素对研磨分筛过程的影响,同时确保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对控制离心研磨和超声波机械复合震荡分筛的使用,可有效提高研磨效率、提升分筛精度,并保留各种条件下研磨和分筛的结果用于后续研究溯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
本技术涉及颗粒材料的研磨筛分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
技术介绍
黏土的吸水膨胀在钻井液对井壁稳定性研究以及钻井液体系的构建与改良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不同尺寸的黏土颗粒在一定条件下的吸附水类型和吸附水含量不同。在黏土粉末研磨和分筛过程中,黏土样品较多的情况下,研磨和分筛周期很长,并且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处理过程繁琐,中途的不可控因素经常导致吸水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误差过大,影响研究进程。现有的研磨装置在样品较多时研磨不均匀、不充分,研磨效率低;操作过程中易造成粉尘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对实验人员有一定危害性,在室内封闭环境下还有引起粉尘爆炸可能;分筛装置多局限于单一的超声波震荡或单一的机械震荡方式,筛网附着吸附环境中的水、氧、有机物形成的团簇颗粒或黏土颗粒团聚体,造成分筛效率低;黏土粒径一般可小至纳米级,研磨产生粒径范围20nm~50μm,震筛时易悬浮不落筛,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条件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包括外箱、研磨装置、分筛装置、气孔、循环净化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外箱内部设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下方设有控制舱,所述外箱后壁上设有与所述控制舱连通的气体流道,所述外箱包括透明玻璃面、手套窗、置物门、置物搁板、控制面板、移动底架、导热板、半导体制冷器,所述透明玻璃面设置在外箱正面,两组所述手套窗设置在透明玻璃面中部,所述置物门设置在外箱侧面;所述置物搁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所述控制面板设在外箱侧面,所述移动底架包括移动轮和移动轮上方的可调节式垫脚,所述移动底架共四组分别设置于箱体底部四角,所述导热板设置在工作室一侧内壁上,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工作室后方内壁上部;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设置在控制舱中,并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气孔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所述循环净化系统设置在控制舱中,与进气口和出气口构成循环管路,并与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所述环境控制系统设置在控制舱中,与所述导热板、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并与外箱后壁上的气体流道连通;所述安全控制系统设置在控制舱内,经管路连通外箱工作室内和外箱外部,并与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所述研磨装置设置在工作室中,包括研磨盘、研磨罐、研磨球、凹槽、固定盖、升降臂、研磨控制器、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控制舱中,上方设置有升降臂,所述研磨盘设置在工作室一侧底部,所述升降臂穿过研磨盘中心,所述研磨盘上设置有4个均匀分布的圆形凹槽,凹槽上分别设置有4个与圆形凹槽规格相配适的研磨罐,所述研磨罐中分别设置有研磨球,所述固定盖设在研磨盘正上方,并与升降臂相连,所述升降臂穿过固定盖中心;所述研磨控制器设置在控制舱中,紧靠旋转电机,并与控制面板、旋转电机和数据处理系统相连。所述分筛装置包括底座、内筛框、外筛框、盖板、加盖式进料口、漏斗形导流管、接料器、初级筛网、初级出料口、机械震荡机构、超声波震荡机构、次级筛网、分筛控制器;所述底座设置在工作室一侧底面上,所述接料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漏斗形导流管设置在接料器上方,所述外筛框设置在盖板下方,两侧设置有机械震荡机构,表面设有初级筛网,所述内筛框设置在漏斗形导流管上方,表面设有次级筛网,所述次级筛网下方设置有超声波震荡机构,所述初级出料口设置在外筛框一侧;所述盖板上方设置有加盖式进料口;所述分筛控制器设置在控制舱中,并分别与超声波震荡机构、机械震荡机构和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盖与所述研磨盘直径相等,所述固定盖下方设置有4个与所述研磨盘上的圆形凹槽直径相等的圆槽。进一步的,所述外箱外部还设有绝热密封层,箱体上设置有与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的电脑数据线接口。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可智能调节控制物料样品的研磨和分筛环境(水氧环境、有机物浓度、温度、湿度与压力),设备精密度较高,可有效消除研磨分筛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对研磨分筛操作的影响。2、通过制造密闭工作室避免粉粒扩散,同时实时监控仪器内外的粉尘浓度,并对其进行智能反馈调节,有效减小对实验人员的安全影响。3、通过控制离心研磨,超声波机械复合震荡分筛,能够有效提高研磨效率和分筛精度,减少实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实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连接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研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分筛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控制舱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箱,2控制舱,3透明玻璃面,4手套窗,5置物门,6置物搁板,7控制面板,8移动底架,9导热板,10半导体制冷器,A研磨装置,A1研磨盘,A2研磨罐,A3研磨球,A4凹槽,A5固定盖,A6升降臂,A7研磨控制器,A8旋转电机,B分筛装置,B1底座,B2内筛框,B3外筛框,B4盖板,B5加盖式进料口,B6漏斗形导流管,B7接料器,B8初级筛网,B9初级出料口,B10机械震荡机构,B11超声波震荡机构,B12次级筛网,B13分筛控制器,C气孔,C1进气口,C2出气口,D循环净化系统,E环境控制系统,F安全控制系统,G数据处理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指出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6,外箱1外部设有绝热密封层,外箱1内部设有工作室,工作室下方设有控制舱2,外箱1后壁上设有与控制舱2连通的气体流道,透明玻璃面3设置在外箱1正面,两组手套窗4设置在透明玻璃面3中部,置物门5设置在外箱1侧面,置物搁板6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控制面板7设在外箱1侧面,移动底架8共四组分别设置于箱体底部四角,导热板9设置在工作室一侧内壁上,半导体制冷器10设置在工作室后方内壁上部;数据处理系统G设置在控制舱2中,并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箱体上设置有与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的电脑数据线接口,进气口C1和所述出气口C2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环境控制系统E设置在控制舱中,导热板9、半导体制冷器10和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并与外箱1后壁上的气体流道连通,安全控制系统F设置在控制舱2中,连通外箱1工作室内和外箱1外部,并与数据处理系统G相连,循环净化系统D设置在控制舱2中,与进气口C1和出气口C2分别相连,并与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研磨装置A设置在工作室中,研磨装置A中的旋转电机A8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包括外箱(1)、研磨装置(A)、分筛装置(B)、气孔(C)、循环净化系统(D)、环境控制系统(E)、安全控制系统(F)和数据处理系统(G),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内部设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下方设有控制舱(2),所述外箱(1)后壁上设有与所述控制舱(2)连通的气体流道,所述外箱(1)包括透明玻璃面(3)、手套窗(4)、置物门(5)、置物搁板(6)、控制面板(7)、移动底架(8)、导热板(9)、半导体制冷器(10),所述透明玻璃面(3)设置在外箱(1)正面,两组所述手套窗(4)设置在透明玻璃面(3)中部,所述置物门(5)设置在外箱(1)侧面,所述置物搁板(6)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所述控制面板(7)设在外箱(1)侧面,所述移动底架(8)包括移动轮和移动轮上方的可调节式垫脚,所述移动底架(8)共四组分别设置于箱体底部四角,所述导热板(9)设置在工作室一侧内壁上,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设置在工作室后方内壁上部;所述数据处理系统(G)设置在控制舱(2)中,并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所述气孔(C)包括进气口(C1)和出气口(C2),所述进气口(C1)和所述出气口(C2)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所述环境控制系统(E)设置在控制舱中,与所述导热板(9)、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和所述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并与外箱(1)后壁上的气体流道连通;所述安全控制系统(F)设置在控制舱(2)内,经管路连通外箱(1)工作室内和外箱(1)外部,并与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包括外箱(1)、研磨装置(A)、分筛装置(B)、气孔(C)、循环净化系统(D)、环境控制系统(E)、安全控制系统(F)和数据处理系统(G),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内部设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下方设有控制舱(2),所述外箱(1)后壁上设有与所述控制舱(2)连通的气体流道,所述外箱(1)包括透明玻璃面(3)、手套窗(4)、置物门(5)、置物搁板(6)、控制面板(7)、移动底架(8)、导热板(9)、半导体制冷器(10),所述透明玻璃面(3)设置在外箱(1)正面,两组所述手套窗(4)设置在透明玻璃面(3)中部,所述置物门(5)设置在外箱(1)侧面,所述置物搁板(6)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所述控制面板(7)设在外箱(1)侧面,所述移动底架(8)包括移动轮和移动轮上方的可调节式垫脚,所述移动底架(8)共四组分别设置于箱体底部四角,所述导热板(9)设置在工作室一侧内壁上,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设置在工作室后方内壁上部;所述数据处理系统(G)设置在控制舱(2)中,并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所述气孔(C)包括进气口(C1)和出气口(C2),所述进气口(C1)和所述出气口(C2)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所述环境控制系统(E)设置在控制舱中,与所述导热板(9)、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和所述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并与外箱(1)后壁上的气体流道连通;所述安全控制系统(F)设置在控制舱(2)内,经管路连通外箱(1)工作室内和外箱(1)外部,并与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净化系统(D)设置在控制舱(2)中,与进气口(C1)和出气口(C2)构成循环管路,并与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研磨分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装置(A)设置在工作室中,包括研磨盘(A1)、研磨罐(A2)、研磨球(A3)、凹槽(A4)、固定盖(A5)、升降臂(A6),研磨控制器(A7)、旋转电机(A8);所述旋转电机(A8)设置在控制舱(2)中,上方设置有升降臂(A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刚李涛安雯余红梅王陆海邓明毅罗平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