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026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包括可移动小车,所述可移动小车的车厢位置处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增材建设系统,增材建设系统和防护罩均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可移动小车的车尾部设有输料系统,输料系统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移动增材建造设备,用卡车强大的载重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性作为移动式的前提;实需实造,生产设备到一线,省去中间运输环节,设备运输过程还可实现生产,在本身灵活性生产的特性上再升级;实地实造,具有应急特性,救灾应急,根据现场实地所需,可快速制定生产计划,并进行生产;任意制造,依靠增材制造设备,生产出的建筑形体可以任意造型,更具有艺术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增材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本身具有强大的灵活性,但是工时长和规模受限,以及传统行业的效率和成本原因,导致增材制造的发展无法突破自身为了尽量增大增材制造的优点和减少一些弊端,现有一种移动增材建造设备,移动增材建造设备,主要是两种设备的结合,增材制造设备加上汽车,让汽车为增材制造设备实现移动式,增强灵活性,两种设备的结合,可以在不同领域带来更多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实地制造和实时制造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包括可移动小车,所述可移动小车的车厢位置处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增材建设系统,增材建设系统和防护罩均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可移动小车的车尾部设有输料系统,输料系统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所述增材建设系统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加工喷头和可移动滑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两侧,可移动滑轨一端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可移动滑轨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导轨上,可移动滑轨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成角均为直角,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与所述可移动滑轨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可移动滑轨中部设置有加工喷头,加工喷头与可移动滑轨之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所述输料系统包括放料斗和支架,支架放置于所述可移动小车尾部且与可移动小车之间焊接,放料斗置于支架顶部且与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小车底部,支架上部可进行自由伸缩。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所述防护罩顶部和端部均设有矩形状的开口,防护罩两侧部和顶部为折叠式,可自由打开和组合,防护罩底部与可移动小车之间焊接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到达目的地,对增材建设系统调试对点,将数字模型文件进行切片;S2:在计算机中自动编程,导入增材建设系统中;S3:支架收缩,采用放料斗对增材建设系统进行输料;S4: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进行自动生产。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移动增材建造设备,用卡车强大的载重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性作为移动式的前提;龙门式的增材制造设备可以良好的利用有限空间最大化生产的范围,并且提高传动效率,节省能源;龙门式增材设备和厢体一体化,整体完整,转换方便,混凝土增材制造已经日渐成熟,且成本较低,逐渐成为小型住房,临时住所,造型建筑建造的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得当,很可能成为现代化智能建造的主流;实需实造,生产设备到一线,省去中间运输环节,设备运输过程还可实现生产,在本身灵活性生产的特性上再升级;实地实造,具有应急特性,救灾应急,根据现场实地所需,可快速制定生产计划,并进行生产;任意制造,依靠增材制造设备,生产出的建筑形体可以任意造型,更具有艺术化。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轴侧视图;图中标记为:1、可移动小车;2、增材建造系统;3、输料系统;4、防护罩;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加工喷头;8、可移动滑轨;9、放料斗;1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轴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包括可移动小车1,可移动小车1的车厢位置处设有防护罩4,防护罩4内设有增材建设系统2,增材建设系统2和防护罩4均与可移动小车1之间固定连接,可移动小车1的车尾部设有输料系统3,输料系统3与可移动小车1之间固定连接;增材建设系统2包括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6、加工喷头7和可移动滑轨8,第一导轨5和第二导轨6均固定设置在防护罩4两侧,可移动滑轨8一端设置在第一导轨5上,可移动滑轨8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导轨6上,可移动滑轨8与第一导轨5和第二导轨6所成角均为直角,第一导轨5和第二导轨6与可移动滑轨8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可移动滑轨8中部设置有加工喷头7,加工喷头7与可移动滑轨8之间固定连接;输料系统3包括放料斗9和支架10,支架10放置于可移动小车1尾部且与可移动小车1之间焊接,放料斗9置于支架10顶部且与支架10之间固定连接;支架10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小车1底部,支架10上部可进行自由伸缩;防护罩4顶部和端部均设有矩形状的开口,防护罩4两侧部和顶部为折叠式,可自由打开和组合,防护罩4底部与可移动小车1之间焊接。使用时,首先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到达目的地,对增材建设系统进行调试对点,将数字模型文件进行切片,在计算机中自动编程,导入增材建设系统中,可移动滑轨8在第一导轨5和第二导轨6上移动,加工喷头7开始工作,支架10收缩,采用放料斗9对增材建设系统进行输料,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进行自动生产。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移动增材建造设备,用卡车强大的载重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性作为移动式的前提;龙门式的增材制造设备可以良好的利用有限空间最大化生产的范围,并且提高传动效率,节省能源;龙门式增材设备和厢体一体化,整体完整,转换方便,混凝土增材制造已经日渐成熟,且成本较低,逐渐成为小型住房,临时住所,造型建筑建造的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得当,很可能成为现代化智能建造的主流;实需实造,生产设备到一线,省去中间运输环节,设备运输过程还可实现生产,在本身灵活性生产的特性上再升级;实地实造,具有应急特性,救灾应急,根据现场实地所需,可快速制定生产计划,并进行生产;任意制造,依靠增材制造设备,生产出的建筑形体可以任意造型,更具有艺术化。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包括可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小车的车厢位置处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增材建设系统,增材建设系统和防护罩均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可移动小车的车尾部设有输料系统,输料系统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包括可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小车的车厢位置处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增材建设系统,增材建设系统和防护罩均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可移动小车的车尾部设有输料系统,输料系统与可移动小车之间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建设系统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加工喷头和可移动滑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两侧,可移动滑轨一端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可移动滑轨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导轨上,可移动滑轨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成角均为直角,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与所述可移动滑轨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可移动滑轨中部设置有加工喷头,加工喷头与可移动滑轨之间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增材建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系统包括放料斗和支架,支架放置于所述可移动小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晗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匠铸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