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007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及工艺方法;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包括上下压料板、凹模、凸模、压料圈、上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和压床下气垫;上压料板与凹模通过导板B滑配运动,上模压料板氮气缸位于上压料板内;下压料板、压料圈与凸模通过导板A滑配活运动,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位于下压料板内,压床下气垫压力控制压料圈的压料力;拉延成型性的方法,包括:拉延外圈压料;拉延内圈压料;拉延成型;上模压料板氮气缸、上模氮气弹缸、下模氮气弹缸、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行程释放,模具恢复初始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下压料板,可以控制内侧板料的流动,改善了成型时开裂问题,可以控制内侧板料的流动,改善了R角滑移线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工艺
,涉及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乘用车型SUV在国内普遍热销,各汽车厂家都推出各种尺寸、类型的SUV,在SUV车型中后盖外板尤为重要,与顶盖、侧围等主要部件均有严格的匹配关系。为了后盖外板的造型特点,并保证冲压模具各工序在成形过程中产品的成形质量,有必要针对后盖外板外观棱线及表面质量的成形性加以研究,在冲压工艺上进行突破,使其产品形状特征得以实现。后盖外板上部这种表面覆盖件冷冲压拉延模结构通常有五部分:下底板、凸模、压料圈、上底板、凹模。其中是凹模安装在上底板上,上底板装在压机滑块上;凸模安装在下底板上,下底板装在工作台上,压料圈在凸模外,用侧销或退料板螺钉与下底板锁住,保证压料圈在下气垫的作用下浮起行程。这种结构要求制件形状高低落差较小,起伏要相对连续,否则拉延成型时容易开裂、起皱,棱线滑移。某款SUV车型的后盖外板,与一般车型不同之处是:一般车型扰流板为塑料件,而此车型扰流板与后盖外板是一个整体。这就造成此后盖外板整体型面落差较大,并且扰流板造型型面夹角小,凸R小,这些特征传统拉延工艺很难保证生产出制件的表面质量。CN104889246A阐述的是一种带双上压料的拉延模结构,通过上压料板辅助压料,避免汽车钣金件在拉延过程中产生起皱的成形缺陷。CN206997518U阐述的是在不带闭锁延时功能的冲床上进行生产时并且上模压料板必须在凹模上做过桥所用的方法,上模压料板与下模在制件外部布置机构控制延缓上模压料板顶出,压料力有气缸体提供。CN205020640U阐述的是用气缸控制延缓上模压料板顶出的拉延模结构,用于上压料板做过桥的结构的小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冲压工艺在采用传统工艺(即凸模、压料圈、凹模)之外,在后风窗内增加上下压料板。目的是在拉延成型过程中,内压料板与外压料板同时参与工作,以改善成型过程中板料流动,成型,以及R角滑移线等问题,制造出合格的拉延件,达到客户对制件表面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及工艺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包括上压料板1、下压料板2、凹模3、凸模4、压料圈6、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和压床下气垫;所述上压料板1与凹模3通过导板B14滑配运动,上压料板1与凹模3通过侧销A12连接限位,所述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位于上压料板1内;所述下压料板2、压料圈6与凸模4通过导板A13滑配活运动,下压料板2、压料圈6与凸模4通过侧销B16连接限位,所述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位于下压料板内,所述压床下气垫压力控制压料圈6的压料力。进一步地,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还包括上模氮气弹缸10;所述上模氮气弹缸10设置在上模内。进一步地,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还包括下模氮气弹缸11;所述下模氮气弹缸11设置在下模内。进一步地,所述压床下气垫有闭锁功能。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拉延外圈压料:上压料板1和凹模3与压床上滑块一起向下移动,直到接触到压料圈6;步骤二:拉延内圈压料:压床上滑块继续向下移动,直到上压料板1与下压料板2接触;步骤三:拉延成型:下压料板2工作行程完成后,后盖外板封窗内拉延成型过程完成;压床上滑块再向下移动,凹模3与压料圈6继续完成剩下的拉延行程后,拉延成型过程完成。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四:压床下气垫闭锁,凹模3随压床上滑块一起上行,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压缩行程释放,压床上滑块继续向上移动,上模氮气弹缸10行程释放完毕,下模氮气弹缸11行程释放,吸盘抓取制件;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五:压床下气垫闭锁结束,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行程释放,同时气垫升起,压料圈6随之升起,模具恢复初始状态。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控制压料力;所述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控制下压料板2的压料力;所述压床下气垫压力控制压料圈6的压料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内圈采用下压料板,改善合模压料时,板料与型面的贴合状态良好。2、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内圈同时采用上下压料板,可以控制内侧板料的流动,改善了成型时开裂问题。3、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内圈同时采用上下压料板,可以控制内侧板料的流动,改善了R角滑移线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结构剖面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结构剖面图二;图4为拉延初始状态图;图5为拉延外圈压料剖面图;图6为拉延内圈压料剖面图;图7拉延完成状态剖面图;图中:1、上压料板;2、下压料板;3、凹模;4、凸模;5、上底板;6、压料圈;7、上模压料板氮气缸;8、下底板;9、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10、上模氮气弹缸;11、下模氮气弹缸;12、侧销A;13、导板A;14、导板B;15、导板C;16、侧销B;17、上模;18、下模;19、压床上滑块;20、压床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提供后盖外板拉延模带有上下内压料板工艺方法,所设计的模具上下模内压料板参与拉延成型工作,既能保证制件在生产过程中压料状态的稳定性,改善板料与型面的贴合状态,又能有效解决成型时开裂问题和R角滑移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提供后盖外板拉延模带有上下内压料板工艺方法,其工作部件包括:上压料板1,下压料板2,凹模3,凸模4,压料圈6;其中上压料板1与凹模3通过导板B14滑配运动,使用侧销A12连接限位,利用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控制压料力;下压料板2,压料圈6与凸模4通过导板A13滑配活运动,使用侧销B16连接限位,利用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控制下压料板2的压料力,利用压床下气垫压力控制压料圈6的压料力。模具工作时,上压料板1和凹模3与压床上滑块一起向下移动,直到接触到压料圈6,拉延外圈压料过程完成;压床上滑块继续向下移动,拉延成型过程开始,直到上压料板1与下压料板2接触,拉延内圈压料过程完成;当下压料板2工作行程结束后,后盖外板封窗内拉延成型过程完成;压床上滑块再向下移动,凹模3与压料圈6继续完成剩下的拉延行程后,拉延成型过程完成。拉延成型过程完成后,压床上滑块向上打开,此时压床下气垫需要闭锁,上压料板1,下压料板2和压料圈6不动,凹模3随压床上滑块一起上行,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压缩行程释放,压床上滑块继续向上移动,上模氮气弹缸10行程释放完毕,下模氮气弹缸11行程释放,吸盘抓取制件;压床上滑块继续向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料板(1)、下压料板(2)、凹模(3)、凸模(4)、压料圈(6)、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和压床下气垫;/n所述上压料板(1)与凹模(3)通过导板B(14)滑配运动,上压料板(1)与凹模(3)通过侧销A(12)连接限位,所述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位于上压料板(1)内;/n所述下压料板(2)、压料圈(6)与凸模(4)通过导板A(13)滑配活运动,下压料板(2)、压料圈(6)与凸模(4)通过侧销B(16)连接限位,所述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位于下压料板内,所述压床下气垫压力控制压料圈(6)的压料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料板(1)、下压料板(2)、凹模(3)、凸模(4)、压料圈(6)、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和压床下气垫;
所述上压料板(1)与凹模(3)通过导板B(14)滑配运动,上压料板(1)与凹模(3)通过侧销A(12)连接限位,所述上模压料板氮气缸(7)位于上压料板(1)内;
所述下压料板(2)、压料圈(6)与凸模(4)通过导板A(13)滑配活运动,下压料板(2)、压料圈(6)与凸模(4)通过侧销B(16)连接限位,所述下模压料板可控氮气缸(9)位于下压料板内,所述压床下气垫压力控制压料圈(6)的压料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模氮气弹缸(10);所述上模氮气弹缸(10)设置在上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模氮气弹缸(11);所述下模氮气弹缸(11)设置在下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床下气垫有闭锁功能。


5.一种控制后盖外板拉延成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拉延外圈压料:上压料板(1)和凹模(3)与压床上滑块一起向下移动,直到接触到压料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慕寒孙淑环李凯王强董贵嗣孙瑞亮赵丹陈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