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91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内锅的煲体,其中,内锅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且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如此设置,通过降低1杯米水位线的设置高度,有利于缩短将锅壁的热量传导至米水液面处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减少内锅中米水的上下温差,这样,可使内锅中的米粒受热更为均匀,进而降低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夹生的概率,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和烹饪器具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内锅的煲体和盖体,且盖体能够打开或封闭内锅的顶端开口。目前,采用传统的烹饪器具烹煮米饭(尤其是烹煮较少米量的米饭,如1杯米量),烹煮出来的米饭往往会出现部分米饭熟烂而部分米饭却夹生的情形,不仅会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而且还会让用户产生烹饪器具发生故障的错觉,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能够提升米饭烹饪效果,有效避免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部分熟烂而部分却夹生的情形,有利于提升米饭的食用口感,从而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锅,所述内锅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所述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可选地,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10mm。可选地,所述内锅可为适于家用的容积不大于5L且不小于2L的家用锅体。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沿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米水水位线各自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10mm。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5杯米水位线,所述5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2不大于60mm;并且/或者,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8杯米水位线,所述8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3不大于80mm。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为用于烹饪米饭的水位线。可选地,所述内锅为内锅周壁围绕内锅中心轴线的回转体,位于所述1杯米水位线下方的底部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不小于230mm。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沿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米水水位线之间的相邻水位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也不小于230mm。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装置包括上述的内锅。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所述内锅的煲体和用于封盖所述内锅的顶端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内锅的锅腔与外界大气的通气通道以及用于对所述通气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冷凝的制冷装置。可选地,所述通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盖体的底部的进气口和设于所述盖体的顶部的出气口,其中:沿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排气方向,所述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缩小,或者所述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恒定且不小于314mm2。可选地,所述通气通道沿高度方向向上盘旋延伸。可选地,所述煲体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的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的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在烹饪过程的沸腾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不小于800W。在本技术中,内锅的内周壁设有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的米水水位线,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如此设置,降低了1杯米水位线的设置高度,相应地也降低了内锅中其它的米水水位线(如2杯米水位线或3杯米水位线等)的设置高度,这样,在用烹饪器具烹煮米饭的过程中,能够缩短将锅壁的热量传导至米水液面处的路径和时间,有利于减少内锅中米水的上下温差,从而使得内锅中的米粒受热更为均匀,进而可有效降低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夹生的概率,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整体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内锅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煲体2盖体11内锅12内锅加热装置1111杯米水位线1125杯米水位线1138杯米水位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目前,若采用传统的烹饪器具对米饭进行烹煮,尤其是烹煮较少米量(如1杯米量)的米饭,烹煮出来的米饭往往会出现部分米饭熟烂而部分米饭却夹生的情形。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内锅。参照图1和图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锅11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111,1杯米水位线111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11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针对上述较少米量煮饭容易产生夹生的痛点,专利技术人进行反复试验、观察,并对诸多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后发现,解决所述痛点的关键是提升加热均衡性、导热有效性,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在烹煮米饭前,置于内锅11中的水米的液面高度,这是决定米饭食用口感较为重要的因素。其中,内锅11适于应用到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烹饪装置中。在小家电领域中,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烹饪装置的内锅11的内壁面都标示有带刻度的米水水位线,而本技术中的1杯米水位线定义为在普通煮饭模式下蒸煮150g大米时加入适量水后的水位高度线,从而能够蒸煮出既不夹生也不过口感过绵软的米饭。其中,N杯米水位线即在普通煮饭模式下蒸煮N*150g大米时加入适量水后的水位高度线,依此类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米水水位线的标定场景是在普通煮饭模式下,而非煮粥等烹饪模式下。此外,即便在同样的普通煮饭模式下对不同类型的大米(例如东北大米、五常大米、丝苗米、泰国香米等)进行蒸煮,各自的1杯米水位线对应的液位高度也不尽相同。本技术中所定义的1杯米水位线应理解为在普通煮饭模式下分别蒸煮150g不同类型的大米时所对应的不同的1杯米水位线中的液位高度最低者。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内锅适于家用烹饪装置中,而非用于大容量的商用烹饪装置中。例如,本技术的内锅11为适于家用的容积不大于5L且不小于2L的家用锅体。在本技术中,降低了1杯米水位线111的设置高度,也即相应降低了内锅11中其它的米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所述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所述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为适于家用的容积不大于5L且不小于2L的家用锅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沿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米水水位线各自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5杯米水位线,所述5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2不大于60mm;
并且/或者,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8杯米水位线,所述8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3不大于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水水位线为用于烹饪米饭的水位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为内锅周壁围绕内锅中心轴线的回转体,位于所述1杯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勇罗飞龙黄韦铭邢胜华羊小亮瞿月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