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及散热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973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及散热控制方法,电器包括:内部工作单元在主电路板供电的情况下工作,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主电路板,设置在内部工作单元与外壳之间,用于供电;底板,设置在内部工作单元的底部且具有开孔;外壳与底板连接且设置在内部工作单元的外部;半导体散热装置嵌入到与开孔的区域形成封闭的底部,封闭的底部与外壳形成的第一腔体与内部工作单元之间有空腔;在主电路板供电情况下散热。半导体散热装置对电器底部进行散热,取代了传统的自然对流换热,全封闭的底部结构在保证散热的同时也能防止外界物质进入,为电器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的优点,及时地将电器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及散热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及散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厨用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厨用电器功能不断完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厨用电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对于厨用电器来说,大部分都是通过加热来对食物进行烹饪,所以无论是电器的电路板还是加热盘都会在电器的底部产生热量。目前最常见的是采用带有散热孔的底板结构,通过空气自然对流来实现散热,也有采用散热孔和凸起肋板的底板结构。由于厨用电器不需要长时间的运行,所以这种自然对流的散热方式也可以满足其散热要求。但是,由于传统厨用电器底部区域都是不封闭的,而且具有环境温暖、结构稳定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蟑螂等虫类生活与繁殖。厨用电器的底部区域属于清理的盲区,这就导致很多厨用电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底部就完全被虫类所破坏,极大地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对厨房的卫生条件造成威胁。因此,传统厨用电器的散热结构存在严重的弊端,有必要改进厨用电器底部结构,既保证其封闭性,又能把底部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及散热控制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包括:内部工作单元、主电路板、底板、外壳和半导体散热装置,所述内部工作单元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的情况下工作,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所述主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与所述外壳之间,用于供电;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底部且具有开孔;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外部;所述半导体散热装置嵌入到与所述开孔的区域形成封闭的底部,所述封闭的底部与所述外壳形成的第一腔体与所述内部工作单元之间有空腔;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情况下散热。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散热装置依序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冷块和散热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吸收所述空腔的热量;所述导冷块与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相连;所述散热模块与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相连。优选地,还包括电流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控制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导线相连,与所述主电路板集成在一起;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流控制器通信连接,安装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电流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温度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当所述电流控制器判定当前温度过高时,则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增大;当所述电流控制器判定当前温度过低时,则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减小。优选地,所述导冷块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大小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等,厚度为7-11毫米。优选地,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相连,大小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等,是风扇或相变散热器。优选地,所述底板的材料是塑料或不锈钢,厚度在2-4毫米,所述开孔为长或宽在30-50毫米的方形开孔;所述外壳的材料为塑料或不锈钢,厚度在1-3毫米。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散热装置可拆卸的嵌入到与所述开孔的区域。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功率在40-80W。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的散热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任一所述的电器,包括如下步骤:在电器供电工作过程中,所述内部工作单元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的情况下工作,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所述半导体散热装置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情况下散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及散热控制方法,通过半导体散热装置对电器底部进行散热,取代了传统的自然对流换热,全封闭的底部结构在保证散热的同时也能防止外界物质进入,为电器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体积小、工作没有震动和噪声、寿命长、价格低廉、易于控制等优点,能够及时地将底部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底部封闭的电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散热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散热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冷块和相变散热器的温度(半导体制冷片冷热端温度)与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电流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面包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电路连通作用。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半导体制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冷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半导体的热电效应(珀尔贴效应)来实现热量传递的,而热电效应是指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半导体制冷不需要制冷剂,没有旋转部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声,寿命长,而且可以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虽然半导体制冷的制冷系数较低,但是对于厨用电器的散热来说,半导体制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是厨用电器底部的散热量相对较小,二是半导体制冷片的体积较小便于安装,而且价格低廉。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半导体制冷改造厨用电器的底部结构,以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包括:内部工作单元18、主电路板17、底板2、外壳1和半导体散热装置,所述内部工作单元18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的情况下工作,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所述主电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工作单元、主电路板、底板、外壳和半导体散热装置,/n所述内部工作单元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的情况下工作,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n所述主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与所述外壳之间,用于供电;/n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底部且具有开孔;/n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外部;/n所述半导体散热装置嵌入到与所述开孔的区域形成封闭的底部,所述封闭的底部与所述外壳形成的第一腔体与所述内部工作单元之间有空腔;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情况下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工作单元、主电路板、底板、外壳和半导体散热装置,
所述内部工作单元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的情况下工作,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
所述主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与所述外壳之间,用于供电;
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底部且具有开孔;
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外部;
所述半导体散热装置嵌入到与所述开孔的区域形成封闭的底部,所述封闭的底部与所述外壳形成的第一腔体与所述内部工作单元之间有空腔;在所述主电路板供电情况下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封闭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散热装置依序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冷块和散热模块;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吸收所述空腔的热量;
所述导冷块与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相连;
所述散热模块与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封闭的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电流控制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导线相连,与所述主电路板集成在一起;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流控制器通信连接,安装在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外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部封闭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内部工作单元的温度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峰崔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