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989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属于生物医药和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其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丙烯酸10‑100份,多巴胺0.1‑5份,吡咯0.1‑5份,过硫酸铵0.5‑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1‑0.1份,三氯化铁0.01‑0.1份还公开了上述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一锅法进行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心肌补片材料具有与人体心脏匹配的机械强度、电活性以及优异的自粘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和生物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心肌梗死患者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临床上有溶栓的药物干预、介入治疗,甚至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来缓解梗死区域的扩大;但是心肌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上述的这些手段对坏死的心肌细胞并没有修复作用。如果大面积的心肌细胞坏死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癒痕愈合、心衰甚至骤停。目前临床上已经证明干细胞植入对心梗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所改善,但是干细胞植入治疗最大的瓶颈在于植入后细胞的存活率有限,细胞流失严重,细胞植入后的免疫反应还有可能导致其发生病理性的改变。心肌补片作为修复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如果补片需要外加的帮助(比如手速缝合线固定、组织专用的固定胶带)这无疑会给心脏带来二次伤害。另外,组织工程支架是用于修复梗死细胞比较有前景的方式,理想的心肌补片材料应该具有与心脏器官相匹配的机械强度,太弱无法承受心脏跳动所产生的力,太强与人体柔软的组织摩擦力会增大产生不舒适的体验;其次作为心脏补片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样在植入人体后可以进行生物电的传递;再其次作为植入性的补片还应该具有在体内不引起炎症反应、毒性反应及免疫排斥反应的性能,即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提供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丙烯酸10-100份,多巴胺0.1-5份,吡咯0.1-5份,过硫酸铵0.5-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1-0.1份,三氯化铁0.01-0.1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丙烯酸50份,多巴胺0.125份,吡咯0.38份,过硫酸铵1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4份,三氯化铁0.015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重量份的丙烯酸、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40-70℃条件下反应20-40小时;(2))将所述重量份的多巴胺、吡咯0.01-0.08份的三氯化铁在室温下反应2-5小时;(3)将步骤(1)和(2)反应后的产物混合在一起超声分散,再加入剩余的三氯化铁,40-70℃加热搅拌5-20min,在室温下静置成胶;(4)在使用前用消毒,然后分别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浸泡。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心肌补片的厚度一般设置成1-3mm,凝胶补片的形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灶形状灵活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先将吡咯溶解在水溶液中,室温下搅拌20-40min,得到吡咯溶液;然后将多巴胺溶解在水中后加入到吡咯溶液中,再加入一部分三氯化铁,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然后再加入Tris缓冲液反应1-3小时,最后在8000-12000r/min条件下离心洗涤后,备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混合后在功率为100W的超声下,超声分散10-20min;加入0.01-0.02份三氯化铁到凝胶体系。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加入三氯化铁溶液的过程中在400-800r/min的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所述消毒方法为:先用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浸泡10min,然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冲洗干净后再用生理盐水浸泡24-48小时,并且4-6小时换一次浸泡液;之后再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浸泡24-48小时,并且4-6小时换一次浸泡液。本专利技术采用适当的原料及配比,制得了一种械强度与心脏匹配、具有自粘附功能(从而不需要对补片进行额外的固定操作,使得心脏免受二次伤害),且具有电活性的心肌补片。该补片具有与心脏相匹配的机械强度,通过交联氧化多巴胺仿贻贝丝足蛋白实现自粘附功能,通过添加聚吡咯这种无生物毒性的高分子导电材料来增加心肌补片的电活性,从而增强心脏生物电信号的传导。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简单易行的超声辅助、一锅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心肌补片。其中,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通过超声处理和不超声处理的凝胶对比可以看出,通过超声处理后纳米粒子不会出现团聚分层的现象,见图1(a)所示是未经超声处理的凝胶,见图1(b)是经超声处理后的凝胶;(2)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组成凝胶的各组分比例来改善凝胶的相关功能。比如通过调整三氯化铁的添加量来控制形成凝胶的力学强度,通过调整吡咯的添加量来控制形成凝胶的电导率,通过调整多巴胺的氧化程度来控制其粘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心肌补片可以根据患者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三氯化铁具有多重功能,首先,三价铁离子可以氧化吡咯和多巴胺聚合,其次三价铁离子可以与丙烯酸的羧酸根离子进行络合形成物理交联点,一方面可以降低丙烯酸的酸性(因为酸性环境易滋生细菌或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凝胶的强度;即,添加适量三价铁离子的作用是同时改善了补片的自粘附和导电的功能;(4)本专利技术的导电凝胶是离子导电凝胶和聚合物导电凝胶体系形成的多重导电网络体系,具体而言,离子导电水凝胶的体系是通过移动电子和移动离子的混合电路起作用;聚合物导电凝胶是由于导电聚合物链中的原子通过共轭不饱和键连接,从而通过聚合物的共轭键使电子离域形成的电路起作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导电凝胶,正是由上述两种凝胶体系形成的多重导电网络,从而能够在1V电压条件下电亮小灯泡,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中,多巴胺作为主要的粘附功能成分,虽然中国专利CN110124104A中加入了多巴胺,但是其聚多巴胺的合成是在PBS缓冲液里合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聚多巴胺是在Tris缓冲液里进行的,PBS和Tris缓冲液都是在碱性条件下的溶液,但是PBS的pH为7.2左右,Tris缓冲液的PH是8.5,pH值不一样将会影响聚多巴胺的聚合度;并且,CN110124104A中加入了多巴胺其作用是与氧化石墨烯等共同作用以提高导电性和机械延展性,这与本申请中所起的增强粘附功能的作用明显不同。另外,中国专利CN110013567A公开了“心肌修复补片表层涂布聚多巴胺,以利于组织粘附”,但是其与本申请采用多巴胺与吡咯共聚制备的纳米颗粒不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按照该专利公开的方法进行聚多巴胺的制备,从扫描电镜图上可以看出,CN110013567A涂布的聚多巴胺是大小均匀的圆形颗粒,如图3(a)所示;但是,在本申请中,当多巴胺和吡咯共聚时就形成了片状颗粒如图3(b)所示,这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聚合情况导致的差异,也就是说,CN110013567A涂布的聚多巴胺与本申请采用特殊方式形成的纳米颗粒的粘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制得的多巴胺-吡咯共聚纳米片状颗粒由于接触面积更大,其黏附性能明显强于CN110013567A所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n丙烯酸10-100份,多巴胺0.1-5份,吡咯0.1-5份,过硫酸铵0.5-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1-0.1份,三氯化铁0.01-0.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
丙烯酸10-100份,多巴胺0.1-5份,吡咯0.1-5份,过硫酸铵0.5-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1-0.1份,三氯化铁0.01-0.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
丙烯酸50份,多巴胺0.125份,吡咯0.38份,过硫酸铵1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4份,三氯化铁0.015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粘附心肌补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重量份的丙烯酸、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40-70℃条件下反应20-40小时;
(2)将所述重量份的多巴胺、吡咯0.01-0.08份的三氯化铁在室温下反应2-5小时;
(3)将步骤(1)和(2)反应后的产物混合在一起超声分散,再加入0.01-0.02三氯化铁,40-70℃加热搅拌5-20min,在室温下静置成胶;
(4)在使用前用消毒,然后分别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逦陈钦赵长生赵伟锋李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