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78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和推送器;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推送器下侧;所述推送器包括手柄、圆管、调节管、连接管、中间管和前端针;所述手柄、圆管、调节管、连接管、中间管和前端针依次首尾连接;所述调节管圆周表面设置有调节器;所述圆管、调节管、连接管和中间管中间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间设置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下端设置有连接丝;所述连接丝与牵引装置连接。通过在推送器上设置有多个牵引装置,能够一次输送多个牵引装置,减少了手术中的操作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内镜治疗新技术应用而生,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肿瘤挖除术、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以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等。由于内镜本身的器械结构局限性,不能在镜下进行组织牵引,从而给内镜下实施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及障碍。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牙线牵引等技术辅助治疗,但这种牵引技术具有很多局限性,实施起来比较繁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157399.7公开了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组织牵引装置是两端O型圈中间连接线的哑铃型结构体;推送器包括细管前端连接前端针、后端连接握杆,从前端针后端面向内轴向开设两个管腔,管腔前端通至前端针周表面形成通孔,拉手与握杆相对移位活动连接,两根金属丝穿在前端针的管腔中,前端露出前端针周表面,组织牵引装置的两端O型圈孔分别卡在金属丝前端上,金属丝后端穿过软管中空腔,穿进握杆内与拉手连接。但是上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一次只能输送一个组织牵引装置,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多个组织牵引装置,此时,需要多次频繁操作,手术效率较低,操作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通过在推送器上设置有多个牵引装置,能够一次输送多个牵引装置,减少了手术中的操作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和推送器;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推送器下侧;所述推送器包括手柄、圆管、调节管、连接管、中间管和前端针;所述手柄、圆管、调节管、连接管、中间管和前端针依次首尾连接;所述调节管圆周表面设置有调节器;所述圆管、调节管、连接管和中间管中间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间设置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下端设置有连接丝;所述连接丝与牵引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管中间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金属丝贯穿弹性层上的通孔。优选的,所述调节管设置有多个调节扣;所述调节管设置有圆孔;所述调节扣位于圆孔处。优选的,所述调节扣横截面为近似椭圆形,所述调节扣一端位于调节管外侧。优选的,所述前端针内侧设置有两个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空腔均与通孔连接,所述空腔内均设置有金属丝。优选的,所述手柄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手柄下侧设置有凹槽。优选的,所述中间管上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中间管下侧设置有内螺纹。优选的,所述调节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调节扣对应设置;所述滑槽横截面为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金属丝为倒“Y”形结构,所述连接丝设置在金属丝的侧,位于金属丝上的连接丝的长度从下到上依次增加。优选的,所述圆管上的通孔进口处设置有固定环。优选的,所述连接丝的尾部设置有弯钩。优选的,所述牵引装置为医用硅橡胶,聚四氟乙烯膜,聚氨酯膜或聚酰胺膜中的一种,所述前端针为聚乙烯材料。优选的,为了使牵引装置能够顺利的达到病灶位置,相邻的连接丝之间的长度差d、调节扣位于调节管内侧的弧线对应的夹角θ及弧长半径R、调节扣位于调节管外侧的弧线顶点至调节扣的距离L1和滑槽之间的槽深L2之间满足以下关系:d=MθR(L1-L2);其中,d、R、L1和L2的单位为mm;θ的单位为rad,M为一个常数,取值范围为0.5-0.8。An-An-1=α·1/2n;式中:An-An-1为第n个调节扣至n-1个调节扣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α为相关系数:取值范围为11.1-13.0。优选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术中输送牵引装置的次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的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两根金属丝分别插入至前端针的两侧的空腔内,并在空腔的上端将两根金属丝粘接在一起,去除其中一根金属丝,使金属丝形成倒Y形结构;S2:将金属丝穿入依次穿入至中间管、连接管、调节管和圆管的通孔内,并将金属丝一端与圆管固定;S3:将牵引装置缠绕在前端针的表面,利用连接丝作用于牵引装置的两端的圆孔处将牵引装置进行固定;S4:利用推送器将牵引装置送入内镜手术病灶位置附近,移动调节器,依次释放牵引装置,完成牵引装置的输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二氧化碳气瓶空水架,通过设置多个调节扣,能够实现一次输送多个牵引装置的目的,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一种二氧化碳气瓶空水架,通过设置中间管,能够实现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推送器长度的目的,满足了手术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3)本专利技术一种二氧化碳气瓶空水架,通过设置调节器,操作过程方便,使用简单。(4)本专利技术一种二氧化碳气瓶空水架,通过限定相邻的连接丝之间的长度差d、调节扣位于调节管内侧的弧线对应的夹角θ及弧长半径R、调节扣位于调节管外侧的弧线顶点至调节扣的距离L1和滑槽之间的槽深L2之间的关系,能够使调节扣顺利的输送至病灶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管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牵引装置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丝示意图。图中:1、手柄;2、圆管;3、调节管;4、调节器;5、中间管;6、前端针;7、牵引装置;8、调节扣;9、通孔;10、金属丝;11、第一空腔;12、连接丝;13、滑槽;14、连接管;15、弹性层;16、圆孔;17、第二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装置7和推送器;所述牵引装置7设置在推送器下侧;所述推送器包括手柄1、圆管2、调节管3、连接管14、中间管5和前端针6;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装置(7)和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7)设置在推送器下侧;所述推送器包括手柄(1)、圆管(2)、调节管(3)、连接管(14)、中间管(5)和前端针(6);所述手柄(1)、圆管(2)、调节管(3)、连接管(14)、中间管(5)和前端针(6)依次首尾连接;所述调节管(3)圆周表面设置有调节器(4);所述圆管(2)、调节管(3)、连接管(14)和中间管(5)中间均设置有通孔(9),所述通孔(9)中间设置有金属丝(10);所述金属丝(10)下端设置有连接丝(12);所述连接丝(12)与牵引装置(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装置(7)和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7)设置在推送器下侧;所述推送器包括手柄(1)、圆管(2)、调节管(3)、连接管(14)、中间管(5)和前端针(6);所述手柄(1)、圆管(2)、调节管(3)、连接管(14)、中间管(5)和前端针(6)依次首尾连接;所述调节管(3)圆周表面设置有调节器(4);所述圆管(2)、调节管(3)、连接管(14)和中间管(5)中间均设置有通孔(9),所述通孔(9)中间设置有金属丝(10);所述金属丝(10)下端设置有连接丝(12);所述连接丝(12)与牵引装置(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3)中间设置有弹性层(15),所述弹性层(15)中间设置有通孔(9);所述金属丝(10)贯穿弹性层上(15)的通孔(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冲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