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76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可以包括设置在护目镜与医护人员面部之间的面部护垫本体和覆盖鼻部的用于过滤进入鼻部空气的鼻罩,鼻罩连接在面部护垫本体下方,面部护垫本体包括鼻骨护区及连接在鼻骨护区上下两端的额头护区和颧骨护区,鼻骨护区两侧留有眼部区域的开口;使防护装备对护目镜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面部造成压力性损伤,同时鼻罩能够对鼻部进行独立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
技术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护工作中医护人员采用二级防护,需要在面部佩戴护目镜,由于护目镜框架长期与面部压力接触,容易造成面部压力性损伤,在现有条件下医护人员使用水胶体敷料和薄形泡沫敷料放置在面部以防护压力性损伤,但由于现有的水胶体敷料和薄形泡沫敷料为长方形,使用前需要医护人员结合自己的脸型来进行修剪,具有工作复杂和浪费时间的问题,同时造成了敷料浪费的问题,而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繁重,预先裁剪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医护人员进食饮水时需将口罩摘下,使口鼻同时暴露在空气中,增加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防护装备针对护目镜与皮肤接触的区域进行防护,避免面部造成压力性损伤,同时对鼻部进行独立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包括设置在护目镜与医护人员面部之间的面部护垫本体和覆盖鼻部的用于过滤进入鼻部空气的鼻罩,鼻罩连接在面部本体下方,面部护垫本体包括鼻骨护区及连接在鼻骨护区上下两端的额头护区和颧骨护区,鼻骨护区两侧留有眼部区域的开口。优选的,鼻罩上设置有褶皱,鼻罩能够在褶皱展开后将鼻部覆盖。优选的,褶皱为折叠条,折叠条方向为横向。优选的,鼻罩为医用外科口罩材质,包括具有阻水作用的外层、具有过滤作用的中层和近鼻侧有吸湿作用的内层。优选的,额头护区、颧骨护区和/或鼻骨护区设置有撕开轮廓线,撕开轮廓线沿额头护区、颧骨护区和/或鼻骨护区的边缘设置,撕开轮廓线数量至少为一条,撕开轮廓线为断续切割或连续不切透的切割痕迹。优选的,相邻撕开轮廓线之间的间距相等或不相等,当相邻撕开轮廓线间距不相等时,外侧撕开轮廓线至内侧撕开轮廓线间距逐渐增大。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防护口罩固定带造成压力性损伤的耳后护垫,两个耳后护垫与额头护区、颧骨护区和/或鼻骨护区通过撕开轮廓线相连。优选的,鼻罩上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粘接层用于将鼻罩固定在鼻部。优选的,鼻罩下方延伸有压边区,压边区位于鼻部与口部之间的区域。优选的,压边区上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具有鼻骨护区、额头护区和颧骨护区的面部护垫本体,保护了面部与护目镜接触的区域,避免佩戴护目镜时造成的压力性损伤;通过设置鼻罩的方式,保证了单独对鼻部的防护效果,避免口罩摘除后鼻部和口部同时暴露在空气中,降低了感染的风险;通过在面部护垫本体上设置耳后护垫的方式,使耳后护垫能够对耳朵后部进行保护,避免口罩固定带对耳朵后部造成压力性损伤;通过在额头护区、颧骨护区和/或鼻骨护区设置撕开轮廓线的方式,使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自身脸型对面部护垫本体进行修剪;通过在鼻罩上设置粘接层和/或压边区的方式,提高了鼻罩在鼻部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预防皮肤感染,增加医护人员穿戴防护装备时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整体结构图;图2为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设置压边区的结构图;其中,1-面部护垫本体,101-鼻骨护区,102-颧骨护区,103-额头护区,2-鼻罩,201-褶皱,202-压边区,3-耳后护垫,4-撕开轮廓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防护装备针对护目镜与皮肤接触的区域进行防护,避免面部造成压力性损伤,同时对鼻部进行独立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效果。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3。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包括设置在护目镜与医护人员面部之间的面部护垫本体1和覆盖鼻部且与面部护垫本体1连接的鼻罩2,面部护垫本体1包括鼻骨护区101及连接在鼻骨护区101上下两端的额头护区103和颧骨护区102,由于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护目镜框架与皮肤紧密接触容易造成面部压力性损伤,因此设置在护目镜与医护人员面部之间的面部护垫本体1能够对面部形成缓冲保护,避免护目镜对医护人员面部造成压力性损伤,同时,鼻骨护区101两侧留有眼部区域的开口,便于眼部观察;鼻罩2连接在面部护垫本体1的下方,以保证鼻罩2对鼻部的独立防护效果,避免口罩摘除后鼻部和口部同时暴露在空气中,降低了感染的风险。使用时,鼻骨护区101、额头护区103和颧骨护区102对应放置在鼻梁、额头和颧骨部位,同时将鼻罩2放置在鼻部上方,佩戴护目镜后,颧骨护区102和额头护区103被护目镜压紧,避免面部产生压力性损伤,鼻罩2覆盖在鼻部,以对鼻部呼吸的空气进行过滤。实施例二如图1和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防护装备还具有以下特点:鼻骨护区101、额头护区103和颧骨护区102的面积与护目镜和面部接触的面积相同或大于接触的面积,以保证面部被充分防护;面部护垫本体1采用透明软质材料,并且面部护垫本体1与皮肤接触的一侧具有粘附层,粘附层为具有粘附性且易撕除不伤害皮肤的材料,避免面部护垫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错位移动。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护效果,如图1所示,鼻罩2上方与鼻骨护区101连接,且左右两侧与颧骨护区102连接,鼻罩2与鼻骨护区101和颧骨护区102紧密连接,以使颧骨护区102被护目镜压紧后能够将鼻罩2两侧压紧固定,进而保持鼻罩2的固定效果;鼻罩2上还设置有折叠条式褶皱201,折叠条方向为横向,褶皱201用于将鼻罩2的部分面积折叠,使鼻罩2在未使用时保持为平面状态,减少鼻罩2包装时占据的空间,而褶皱201展开后形成为立体空间结构,增大鼻罩2的包容空间,以将鼻部覆盖,同时褶皱201端部固定在鼻罩2侧边,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护目镜与医护人员面部之间的面部护垫本体和覆盖鼻部的用于过滤进入鼻部空气的鼻罩,所述鼻罩连接在所述面部护垫本体下方,所述面部护垫本体包括鼻骨护区及连接在所述鼻骨护区上下两端的额头护区和颧骨护区,鼻骨护区两侧留有眼部区域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护目镜与医护人员面部之间的面部护垫本体和覆盖鼻部的用于过滤进入鼻部空气的鼻罩,所述鼻罩连接在所述面部护垫本体下方,所述面部护垫本体包括鼻骨护区及连接在所述鼻骨护区上下两端的额头护区和颧骨护区,鼻骨护区两侧留有眼部区域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罩上设置有褶皱,鼻罩能够在所述褶皱展开后将鼻部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为折叠条,所述折叠条方向为横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罩为医用外科口罩材质,包括具有阻水作用的外层、具有过滤作用的中层和近鼻侧有吸湿作用的内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护目镜接触区和鼻部的防护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护区、所述颧骨护区和/或所述鼻骨护区设置有撕开轮廓线,所述撕开轮廓线沿所述额头护区、所述颧骨护区和/或所述鼻骨护区的边缘设置,所述撕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魏丽丽高俊茹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