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56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包括机壳、立柱、活动板、一号转杆、上安装板和二号转杆,机壳的下端四角处焊接有四组支腿,机壳的下方设置有松泥机构,松泥机构包括一组下安装板和若干组松泥辊,松泥辊固定设置在下安装板的下端面,松泥辊包括棒体、多层橡胶护套和套筒,多层橡胶护套包裹在棒体的下端部,套筒套接在棒体的上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通过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同步转动,带动滚动导轮做圆周运动,让横向活动框和纵向活动框交替受力,带动松泥机构运动,完成一个矩形往返运动,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松动泥土或者碎土的采挖装置分为两种,一种是逐点连续旋切式的采挖装置,利用到了滚动的泥爪,泥爪抓入泥土时会与包裹在泥土里的马蹄频繁接触,从而加大马蹄损伤的几率;第二种是高压水枪采挖装置,利用到了水压的原理,水压冲击会使泥土飘移,成块的泥土累积,导致松土不够均匀,影响马蹄下一步的收集和过滤,且高压水流以及水流携带的具有动能的泥沙会对马蹄造成损伤,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针对以上的弊端,我们提出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泥爪与马蹄直接接触、杜绝高压水流以及水流携带的具有动能的泥沙冲击马蹄,从而降低马蹄损伤的概率,有效保护产品,可以使松泥辊适应不同泥地的软硬度,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立柱(7)、活动板(8)、一号转杆(14)、上安装板(17)和二号转杆(20),所述机壳(1)的下端四角处焊接有四组支腿(2),所述机壳(1)的下方设置有松泥机构(3),所述松泥机构(3)包括一组下安装板(5)和若干组松泥辊(6),所述松泥辊(6)固定设置在下安装板(5)的下端面,所述松泥辊(6)包括棒体(61)、多层橡胶护套(62)和套筒(63),所述多层橡胶护套(62)包裹在棒体(61)的下端部,所述套筒(63)套接在棒体(61)的上端部,所述棒体(61)内贯穿套筒(63)的两侧面活动设置有插销(64),所述套筒(6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蹄收获用仿人工采挖自动松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立柱(7)、活动板(8)、一号转杆(14)、上安装板(17)和二号转杆(20),所述机壳(1)的下端四角处焊接有四组支腿(2),所述机壳(1)的下方设置有松泥机构(3),所述松泥机构(3)包括一组下安装板(5)和若干组松泥辊(6),所述松泥辊(6)固定设置在下安装板(5)的下端面,所述松泥辊(6)包括棒体(61)、多层橡胶护套(62)和套筒(63),所述多层橡胶护套(62)包裹在棒体(61)的下端部,所述套筒(63)套接在棒体(61)的上端部,所述棒体(61)内贯穿套筒(63)的两侧面活动设置有插销(64),所述套筒(63)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供插销(64)移动的上下活动槽(65),所述套筒(63)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66),所述弹簧(66)的底部和插销(64)的两端部固定,所述弹簧(66)的上端围绕套筒(63)一圈活动设置有弹簧压环(67),所述套筒(63)的外侧靠近弹簧压环(67)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8);
所述机壳(1)的一侧面开设有驱动装置安装槽(4),两组所述立柱(7)对称焊接在下安装板(5)的上端面且位于机壳(1)的内部,所述活动板(8)设置在两组立柱(7)上,所述活动板(8)和立柱(7)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直线轴承(9),所述活动板(8)的两端部对称焊接有四组连杆(10),所述连杆(10)上套有杆槽(11),所述杆槽(11)开设在机壳(1)的内壁上。所述活动板(8)的侧面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横向活动框(12)和第二横向活动框(13),所述一号转杆(14)贯穿设置在第一横向活动框(12)和第二横向活动框(13)的内部,所述一号转杆(14)位于第一横向活动框(12)和第二横向活动框(13)内部的位置处均套接有滚动导轮(15),所述第一横向活动框(12)和第二横向活动框(13)的内部开设有供滚动导轮(15)活动的限位槽(16);
所述上安装板(17)焊接在两组立柱(7)的顶部,所述上安装板(17)的上端面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纵向活动框(18)和第二纵向活动框(19),所述二号转杆(20)贯穿设置在第一纵向活动框(18)和第二纵向活动框(19)的内部,所述一号转杆(14)和二号转杆(20)的一端均连接有弯头(21),所述二号转杆(20)通过弯头(21)连接有主动轴(22),所述一号转杆(14)通过弯头(21)连接有从动轴(23),所述主动轴(22)上安装有主动齿轮(24),所述从动轴(23)上安装有从动齿轮(25),所述主动齿轮(24)和从动齿轮(25)处于同一垂线上并在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年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禧来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