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479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包括车架、旋转装置、动力输出装置、拉紧夹持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工作转盘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多个挖笋刀;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安装在车架上,通过套筒与工作转盘转动连接;所述拉紧夹持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其驱动端穿过所述套筒后与所述挖笋刀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携带方便,可适应于较陡峭的地形,可站立操作,操作时将竹笋定位到两组挖笋刀中间,启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挖笋刀旋转,拨开周围土壤,再通过拉紧夹持装置将挖笋刀夹住竹笋,最后旋转挖笋刀拔出竹笋,自动化挖笋,有效提高挖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林采收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
技术介绍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目前竹笋生长区域主要在山上,地势较为陡峭,中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大多数农户多采用人工采用锄头挖掘竹笋,费事费力,效率较低,劳动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包括车架、旋转装置、动力输出装置、拉紧夹持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工作转盘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多个挖笋刀;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安装在车架上,通过套筒与工作转盘转动连接;所述拉紧夹持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其驱动端穿过所述套筒后与所述挖笋刀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包括底板、固定把杆、连接板、电池箱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把杆固定连接在底板末端,所述固定把杆下端两侧与分别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固定固定有车轮固定轴,所述车轮固定轴两侧通过轴承与车轮连接,所述固定把杆中端与电池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把杆下端处与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池、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电池为电机供电,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车架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通过套筒与工作转盘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的与第二齿轮之间传动系数大于1。进一步的,所述拉紧夹持装置包括把手、连接轴、螺纹连接座、连接块和连杆,每个所述挖笋刀通过连杆与连接块枢接,所述连接轴穿过工作转盘后与工作转盘同轴布置,所述连接轴的下端与连接块通过轴承相连,所述螺纹连接座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连接轴上具有外螺纹,螺纹连接座上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轴穿过螺纹连接座,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所述把手固定在连接轴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直径小于套筒内径。进一步的,所述挖笋刀的刀身为弧形,刀身自上到下的厚度逐渐变小。进一步的,所述挖笋刀上端两侧分别有两组连杆连接轴,所述挖笋刀顶端设有U型槽,槽内设有挖笋刀固定轴。进一步的,所述工作转盘中间设有圆孔,所述工作转盘固定安装在套筒下端,所述工作转盘下表面设有挖笋刀固定板,所述挖笋刀固定板下端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挖笋刀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中下处设有螺纹段,所述连接轴中下处带有螺纹段的长度大于挖笋刀固定板下端处条形孔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通过固定把手带动车轮行走,由于体积及质量较小,可适应大部分坡度较陡的山地竹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传动系数大于1,从而降低挖笋刀旋转转速,提高其转矩。控制电机从而通过传动装置控制挖笋刀转动切入土壤,可直接站立操作旋转把手夹持住竹笋,再通过电机控制挖笋刀旋转从而轻松拔出竹笋,更好的保证操作者的安全,使整机操作更加便捷,提高挖笋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图;图2是车架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传动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拉紧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挖笋刀的立体结构图;图中,车架1、车轮2、第三轴承3、电机安装板4、第一齿轮5、挖笋刀6、工作转盘7、第二齿轮8、螺纹连接座9、连接轴10、电机11、电机驱动器12、电池13、挖笋刀刀身61、挖笋刀固定轴62、连杆连接轴63、筋板64、U形槽65、第一轴承71、套筒72、挖笋刀固定板73、把手101、连杆102、连接块103、第二轴承104、固定把杆111、电池箱112、车轮固定轴113、连接板114、底板115、圆筒116、固定板117。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的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中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本说明书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包括车架、旋转装置、动力输出装置、拉紧夹持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工作转盘7,所述工作转盘7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工作转盘7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多个挖笋刀6;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安装在车架上,通过套筒72与工作转盘7转动连接;所述拉紧夹持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其驱动端穿过所述套筒72后与所述挖笋刀6相连。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包括底板115、固定把杆111、连接板114、电池箱112和固定板117,所述固定把杆111固定连接在底板115末端,所述固定把杆111下端两侧与分别与连接板114焊接,所述连接板114上固定焊有车轮固定轴113,所述连接板114也起着防止车轮2溅起的泥土到前端工作部件上的作用,所述车轮固定轴113两侧通过第三轴承3与车轮2连接,所述固定把杆111中端与电池箱112焊接,所述固定把杆111下端处与固定板117焊接,所述固定板117上固定连接有电机安装板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池13、电机驱动器12、电机11、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8,所述电池箱112放置有电池13,所述电机安装板4与电机11固定连接,电池13为电机11提供工作电压,电池13和电机11均与电机驱动器12相连,电机驱动器12上还连接直流电机开关,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所述第一齿轮5与电机11转轴刚性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8啮合,第一齿轮5的与第二齿轮8之间传动系数大于1,可减低执行部件的转速并提高转矩,所述第二齿轮8与套筒72的一端刚性连接,所述套筒72外径与第二齿轮8和工作转盘7内孔相同,所述底板11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旋转装置、动力输出装置、拉紧夹持装置,/n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工作转盘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多个挖笋刀;/n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安装在车架上,通过套筒与工作转盘转动连接;/n所述拉紧夹持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其驱动端穿过所述套筒后与所述挖笋刀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旋转装置、动力输出装置、拉紧夹持装置,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工作转盘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多个挖笋刀;
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安装在车架上,通过套筒与工作转盘转动连接;
所述拉紧夹持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其驱动端穿过所述套筒后与所述挖笋刀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底板、固定把杆、连接板、电池箱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把杆固定连接在底板末端,所述固定把杆下端两侧分别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固定有车轮固定轴,所述车轮固定轴两侧通过轴承与车轮连接,所述固定把杆中端与电池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把杆下端处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池、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电池为电机供电,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车架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通过套筒与工作转盘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传动系数大于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便携自走式挖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恒杨自栋章云赵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