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其结构包括底座、第一检视门、箱体、密封板、控温器、空调仓、第二检视门、第三检视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控制内外差温度实现防凝露目的,在箱体凹槽壁上设有控温器,框体安装结构不变,通过护套之中的电源线相连接感温模块,感温模块与反馈线组合直接获取外部温度,通过读取模块将反馈线输出的信号送至处理板之中,处理板对空调仓当前温度与通过反馈线传输的室外温度进行处理,完成的指令由温度设定信号线输出相连接空调仓接电端,进而调整控制空调仓导出温度,能够有效降低内外温差和出现受潮几率,进而提高逆变站电路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
本技术是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属于逆变站箱防护
技术介绍
逆变站是一种能将直流电逆变转换呈交流电的一种电气电力设备,是现今用电站不可缺少的设备,逆变站在建设时需要配置箱体来进行防护。逆变站箱放置在昼夜温差变化大,在夜间环境由于温差升高,水气饱和度较高,从而在逆变站箱四周形成凝露,极容易导致逆变站出现受潮现象,进而造成电路损坏,使得逆变站的使用安全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以解决逆变站箱放置在昼夜温差变化大,在夜间环境由于温差升高,水气饱和度较高,从而在逆变站箱四周形成凝露,极容易导致逆变站出现受潮现象,进而造成电路损坏,使得逆变站的使用安全性下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其结构包括底座、第一检视门、箱体、密封板、控温器、空调仓、第二检视门、第三检视门,所述箱体上设有位于左侧壁上的页接式第一检视门,所述,所述箱体上设带有散热孔的空调仓,所述箱体上设有位于右前壁间隔处的第二检视门、第三检视门,所述空调仓安装在间隔密封板下层的壁面上,所述密封板焊接固定在箱体顶部壁面上,所述箱体组合底座立体垂接于安装面上,所述箱体上设有内嵌于一侧凹槽壁处的控温器。进一步地,所述控温器包括框体、电源线、护套、感温模块、反馈线、读取模块、处理板、温度设定信号线,所述框体上设导接壁孔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反馈线串接在护套之中,所述护套接头嵌设在感温模块后壁上,所述反馈线外接读取模块其中一端口,所述读取模块上设内嵌式处理板,所述处理板端口相连温度设定信号线,所述温度设定信号线外接在空调仓电控端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视门、第三检视门之间的安装线宽度固定不变。进一步地,所述空调仓安装在间隔第三检视门的上方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检视门相较第二检视门与第一检视门的安装线间距最短。进一步地,所述读取模块是读取外部感温的数值参数。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板是根据空调仓当前温度与通过反馈线传输的室外温度进行处理。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为了控制内外差温度实现防凝露目的,在箱体凹槽壁上设有控温器,框体安装结构不变,通过护套之中的电源线相连接感温模块,感温模块与反馈线组合直接获取外部温度,通过读取模块将反馈线输出的信号送至处理板之中,处理板对空调仓当前温度与通过反馈线传输的室外温度进行处理,完成的指令由温度设定信号线输出相连接空调仓接电端,进而调整控制空调仓导出温度,能够有效降低内外温差和出现受潮几率,进而提高逆变站电路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温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第一检视门-2、箱体-3、密封板-4、控温器-5、框体-30、电源线-31、护套-32、感温模块-33、反馈线-34、读取模块-35、处理板-36、温度设定信号线-37、空调仓-6、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其结构包括底座1、第一检视门2、箱体3、密封板4、控温器5、空调仓6、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所述箱体3上设有位于左侧壁上的页接式第一检视门2,所述,所述箱体3上设带有散热孔的空调仓6,所述箱体3上设有位于右前壁间隔处的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所述空调仓6安装在间隔密封板4下层的壁面上,所述密封板4焊接固定在箱体3顶部壁面上,所述箱体3组合底座1立体垂接于安装面上,所述箱体3上设有内嵌于一侧凹槽壁处的控温器5,所述控温器5包括框体30、电源线31、护套32、感温模块33、反馈线34、读取模块35、处理板36、温度设定信号线37,所述框体30上设导接壁孔的电源线31,所述电源线31与反馈线34串接在护套32之中,所述护套32接头嵌设在感温模块33后壁上,所述反馈线34外接读取模块35其中一端口,所述读取模块35上设内嵌式处理板36,所述处理板36端口相连温度设定信号线37,所述温度设定信号线37外接在空调仓6电控端上,所述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之间的安装线宽度固定不变,所述空调仓6安装在间隔第三检视门8的上方处,所述第三检视门8相较第二检视门7与第一检视门2的安装线间距最短,所述读取模块35是读取外部感温的数值参数,所述处理板36是根据空调仓6当前温度与通过反馈线34传输的室外温度进行处理。本专利所说的温度设定信号线37是输出由处理板36对空调仓6当前温度与通过反馈线34传输的室外温度进行处理完成的指令,相连接空调仓6与读取模块35的接电端。例如:在进行使用时,为了控制内外差温度实现防凝露目的,在箱体3凹槽壁上设有控温器5,框体30安装结构不变,通过护套32之中的电源线31相连接感温模块33,感温模块33与反馈线34组合直接获取外部温度,通过读取模块35将反馈线34输出的信号送至处理板36之中,处理板36对空调仓6当前温度与通过反馈线34传输的室外温度进行处理,完成的指令由温度设定信号线37输出相连接空调仓6接电端,进而调整控制空调仓6导出温度,能够有效降低内外温差和出现受潮几率,进而提高逆变站电路的使用安全性。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逆变站箱放置在昼夜温差变化大,在夜间环境由于温差升高,水气饱和度较高,从而在逆变站箱四周形成凝露,极容易导致逆变站出现受潮现象,进而造成电路损坏,使得逆变站的使用安全性下降,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感温箱体外部温度的同时调节控制内部导气温度,能够有效降低内外温差和出现受潮几率,进而提高逆变站电路的使用安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其结构包括底座(1)、第一检视门(2)、箱体(3)、密封板(4)、控温器(5)、空调仓(6)、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其特征在于:/n所述箱体(3)上设有位于左侧壁上的页接式第一检视门(2),所述,所述箱体(3)上设带有散热孔的空调仓(6),所述箱体(3)上设有位于右前壁间隔处的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所述空调仓(6)安装在间隔密封板(4)下层的壁面上,所述密封板(4)焊接固定在箱体(3)顶部壁面上,所述箱体(3)组合底座(1)立体垂接于安装面上,所述箱体(3)上设有内嵌于一侧凹槽壁处的控温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其结构包括底座(1)、第一检视门(2)、箱体(3)、密封板(4)、控温器(5)、空调仓(6)、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3)上设有位于左侧壁上的页接式第一检视门(2),所述,所述箱体(3)上设带有散热孔的空调仓(6),所述箱体(3)上设有位于右前壁间隔处的第二检视门(7)、第三检视门(8),所述空调仓(6)安装在间隔密封板(4)下层的壁面上,所述密封板(4)焊接固定在箱体(3)顶部壁面上,所述箱体(3)组合底座(1)立体垂接于安装面上,所述箱体(3)上设有内嵌于一侧凹槽壁处的控温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差防凝露的逆变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器(5)包括框体(30)、电源线(31)、护套(32)、感温模块(33)、反馈线(34)、读取模块(35)、处理板(36)、温度设定信号线(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漳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品派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