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33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名称为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属于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气囊因易发生形变而贴合导致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和气体存留在电池本体内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所述的气囊本体为矩形体封闭结构的气囊本体;所述气囊本体的下部为电池本体容纳区,上部为气体容纳区;所述气囊本体的顶部设有导管,保证外界与气囊只能通过导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其气囊本体在烘烤阶段、电池注液阶段和电池化成阶段能保持一定形状,满足水蒸汽排出和产生的气体可随时抽除要求的特点,主要用于软包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气囊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
本技术属于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
,具体为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软包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个气囊结构,此结构在电池制作中的作用或影响很多,例如烘烤时水分排出会经过此结构,注液时电解液会经过此结构到达电池本体,化成时此结构存储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等。目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气囊韧性不足,易发生形变,现有气囊结构存在烘烤时发生贴合导致水分无法及时排出,注液时气囊贴合导致电解液无法注入,气囊存储空间不足导致气体存留在电池本体内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池制作的合格率和电池性能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方案对气囊进行改造,提高电池制作的合格率,提升电池性能的一致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本体为矩形体封闭结构的气囊本体;所述气囊本体的下部为电池本体容纳区,上部为气体容纳区;所述气囊本体的顶部设有导管,保证外界与气囊只能通过导管相通。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气囊本体在装入电芯前包括相同的两片均冲坑的铝塑膜,在装入电芯后热封在一起成为气囊。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开口端气囊本体和单面体的材质均为铝塑膜,单开口端气囊本体与单面体之间的单面体连接处采用热封连接;所述导管与气囊本体热封连接。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导管一部分位于气囊本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气囊本体外。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位于气囊本体内的导管部分与位于气囊本体外的导管部分长度相等。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导管的硬度大于气囊本体的硬度。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导管由聚丙烯制成;所述导管壁厚为0.3~0.5mm,内径为5~10mm。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导管壁厚为0.3~0.5mm,内径为5~10mm。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导管的长度为3~5cm,其长度的二分之一位于气囊本体内部,另二分之一位于气囊本体外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导管相对气囊本体(铝塑膜)具备一定的刚性,在较小的气压或其他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形状;2、电池烘烤时,水分变成水蒸汽通过导管排出,电池注液时,电解液可通过导管注入,电池化成时,产生的气体可随时通过导管抽除;3、提高了电池制作的合格率,提升了电池性能的一致性。本技术具有其气囊本体在烘烤阶段、电池注液阶段和电池化成阶段能保持一定形状,满足水蒸汽排出和产生的气体可随时抽除要求的特点,主要用于软包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气囊结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中:1.气囊本体;2.导管;3.电池本体容纳区;4.气体容纳区;5.电芯;6.单面体连接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1,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所述新型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其包括气囊本体1和导管2。气囊本体1包括电池本体容纳区3和气体容纳区4,气体容纳区4位于电池容纳区3上方,导管2的一端位于气体容纳区4内,另一端伸出气体容纳区4,位于气囊本体1正上方。本体容纳区3用于安置电芯5,气体容纳区4用于注液、连接导管、存储气体以及电池封印。气囊本体1为矩形,在装入电芯5前包括相同的两片均冲坑的铝塑膜,在装入电芯5后热封在一起成为气囊。气囊本体1也可以是一片带冲坑的铝塑膜和另一片未冲坑的铝塑膜热封在一起。两片均冲坑的铝塑膜的连接处6采用热封连接,形成密封结构,导管2与顶面热封连接,有且仅有通过导管2实现与外部的输送。导管2由聚丙烯(PP)制成;管壁厚为0.3~0.5mm,管内径为5~10mm,管长度为3~5cm,其中1.5~2.5cm位于气囊内部,在气囊顶封时部分区域与气囊热封连接。导管2的硬度大于气囊本体1铝塑膜的硬度,导管2相对铝塑膜具备一定的刚性,在较小的气压或其他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形状。电池烘烤时,原材料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通过导管2排出;电池注液时,导管2可作为注液口,电解液经过导管2流向电池内部,注完液后,热封部分气囊外部的导管2;电池化成时,可切除气囊外部导管2的热封区域,与外部抽真空设备相连接,化成产生的气体可通过导管被抽除。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本体为矩形体封闭结构的气囊本体(1);所述气囊本体(1)的下部为电池本体容纳区(3),上部为气体容纳区(4);所述气囊本体(1)的顶部设有导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本体为矩形体封闭结构的气囊本体(1);所述气囊本体(1)的下部为电池本体容纳区(3),上部为气体容纳区(4);所述气囊本体(1)的顶部设有导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本体(1)在装入电芯(5)前包括相同的两片均冲坑的铝塑膜,在装入电芯(5)后热封在一起成为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端气囊本体和单面体的材质均为铝塑膜,单开口端气囊本体与单面体之间的单面体连接处(6)采用热封连接;所述导管(2)与气囊本体(1)热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2)一部分位于气囊本体(1)内,另一部分位于气囊本体(1)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许晓婵娄勇刚张宝华孙光忠
申请(专利权)人: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