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包括设置在门上的门锁、门上的把手及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锁轴,所述的门锁,门把手和锁轴可分别放置血管采集模块、近红外光源模块、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和门锁模块,门锁模块在门上;血管识别处理模块,血管采集模块和近红外光源模块可按一定组合分别位于门、锁轴和把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和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
本技术涉及智能门锁领域,特别是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
技术介绍
血管生物识别是一种通过特定光谱照射人体某一部位(手指、手掌、手背等),光谱被该部位血管中的血红蛋白等物质吸收,从而使得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成像端阴影成像的技术。血管生物识别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活体识别、非接触识别等优点。基于血管识别的智能门锁,解决了钥匙遗失,被盗,携带不便等现实问题。在开锁的过程中比普通锁更加安全,已被注册的用户通过转动门把手即可自动识别用户信息进行解锁,而未被注册的陌生人则无法进入。与本专利最相近似的实现方案是一种基于局部手背静脉识别的智能门锁及门禁系统。包括血管采集模块、支架、处理系统、门把手、控制开关。首先采集手背的静脉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图片上传到处理系统中增强处理,同时和数据库中现有的样本进行对比和识别,若是合法用户,发出解锁信号,十秒后,门锁恢复闭合;若为非法用户,则继续采集信息。目前已有基于血管识别的智能门锁,但在操作结构上不够优化,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够实现,一般先要将手放入识别装置,识别装置进行身份确认,然后通过手动来打开门锁,存在操作复杂、不人性化等问题。同时,现有智能门锁的识别装置的放置位置一般在前面板,具有开模复杂,制作成本高,不可复用等缺点;在前面板的识别装置还需要对手指位置进行严格的定位,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基于血管识别的智能门锁存在结构复杂,开锁过程多步,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更加优化的基于血管生物识别的门锁/门禁解决方案。将血管识别模块同门锁/门控的把手相结合,采用模块化设计使智能锁更容易安装,并使得门锁在开启的过程中更加快速、便捷,并提供更加精准的手指定位结构使得成像更加清晰,识别率更高。本技术将常规的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门锁的使用步骤:先识别-然后开锁步骤简化为识别开锁同时进行,简化了开锁的流程,提高了开锁的安全性。同时,本技术将血管识别模块进行模块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门锁、门、用户使用习惯和制作成本进行合理的组合安装。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目前产品没有将血管识别模块同门锁把手相结合,开锁的过程较为复杂,且手指的定位不够精准。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血管的门把手识别装置,使得开锁的步骤缩减为一步,转动(拉开)把手即可实现开锁开门。也解决了目前血管识别门锁制作成本与单一,使用习惯单调等问题。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包括设置在门上的门锁、门上的把手及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锁轴,所述的门锁,门把手和锁轴可分别放置血管采集模块、近红外光源模块、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和门锁模块,门锁模块在门上;血管识别处理模块,血管采集模块和近红外光源模块可按一定组合分别位于门、锁轴和把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产品来调整组合,提高对产品的防护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门锁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门锁结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门锁结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门锁的系统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的其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其一实施例的右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门锁结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门锁结构右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近红外光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0-1和图10-2是本技术的血管采集模块电源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0-3是本技术的血管采集模块COMS传感器电路图;图10-4是本技术的血管采集模块OV7670图像传感器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包括门1、设置在门上的门锁2、门上的把手3及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锁轴4,门锁,门把手和锁轴可分别放置血管采集模块10、近红外光源模块40、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和门锁模块30,门锁模块设置在在门上;血管识别处理模块,血管采集模块和近红外光源模块可按一定组合分别位于门、锁轴和把手上,门把手上设置有定位槽7,用于固定手指的位置。血管采集模块10包括图像传感器11、近红外镜头12;近红外光源模块40包括一组近红外LED灯41;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包括处理器21和输入输出模块22;门锁模块30包括单片机31、开关执行模块32与其它附加电路33。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中,处理器21与输入输出模块22相连;在门锁模块30中,单片机31分别与开关执行模块32和附加电路33相连。近红外LED灯41与门锁上的门把手相连接;血管采集模块10与处理器21相连接;处理器21与输入输出模块22相连;输入输出模块与门锁模块30的开关执行模块相连。所述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用于处理血管采集模块10采集到的图像,血管采集模块10是通过图像传感器11以及近红外镜头12对采集对象,如手指进行拍照,拍照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模板匹配判断,并将结果输出到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的处理器21,处理器21对图片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输入输出模块22发送到门锁模块30。如上,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的处理器21得到匹配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反馈到门锁模块30,若反馈的信息匹配正确,则门锁模块的开关执行模块32输出开锁指令;若反馈的信息匹配错误,开关执行模块32不输出开锁指令。门锁模块30的指令集存储在门锁模块的单片机31中,单片机31驱动开关执行模块32执行开锁或者不开锁。门把手内侧为与手指一一对应的波浪形外形,方便手握住门把。根据上述结构,在本技术的优选具体实施例中,血管采集模块10和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的电路部分包括存储器AL422B,型号为STC89C51的处理器,摄像模块OV7670及外围电路构成,其中,AL422B存储器用于存放图像传感器11拍摄的完整的血管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发出采集指令时候,摄像头拍摄到的血管图片,向存储器AL422B写入数据,处理器STC89C51对存储器AL422B存储的图片数据进行处理,并比对预先存储的血管图像数据,并将比对的结果传送到处理系统。如图4所示,门锁模块30是一种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31,获取血管识别处理模块20,得到匹配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反馈,决定是否发出开锁信号,若信息匹配正确,则门锁模块的开关执行模块执行开锁动作;若信息匹配错误,则不执行开锁,血管采集模块10可继续采集血管图片,直到采集到匹配的血管图片为止。如图9所示,近红外光电路由血管识别模块控制,当成像的环境和成像对象变化时,血管识别模块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包括设置在门上的门锁、门上的把手及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锁轴,所述的门锁,门把手和锁轴可分别放置血管采集模块、近红外光源模块、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和门锁模块,门锁模块设置在门上,所述血管采集模块包括图像传感器、近红外镜头;近红外光源模块包括一组近红外LED灯;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模块;门锁模块包括处理器、开关执行模块与其它附加电路;其特征在于,血管识别处理模块,血管采集模块和近红外光源模块可按一定组合分别位于门、锁轴和把手上,门把手上设置有定位槽,用于固定手指的位置,其中:/n近红外LED灯与图像传感器的镜头以一定角度安装,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镜头焦点落在门锁、门把手以及锁轴合围的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包括设置在门上的门锁、门上的把手及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锁轴,所述的门锁,门把手和锁轴可分别放置血管采集模块、近红外光源模块、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和门锁模块,门锁模块设置在门上,所述血管采集模块包括图像传感器、近红外镜头;近红外光源模块包括一组近红外LED灯;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模块;门锁模块包括处理器、开关执行模块与其它附加电路;其特征在于,血管识别处理模块,血管采集模块和近红外光源模块可按一定组合分别位于门、锁轴和把手上,门把手上设置有定位槽,用于固定手指的位置,其中:
近红外LED灯与图像传感器的镜头以一定角度安装,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镜头焦点落在门锁、门把手以及锁轴合围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在血管采集模块中,近红外镜头与图像传感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在血管识别处理模块中,处理器与输入输出模块相连;在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泽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启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