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179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其包括待机单元和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电容C47、电阻R303、开关管Q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C19和电容C39,所述开关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03的一端、电容C47的一端以及待机单元连接,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7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19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并联,电容C39的一端与开关管Q7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稳压二极管ZD1把电压稳定,从而使得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使得初级侧信号部分得以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待机稳压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结构
,尤其是指一种待机稳压电路。
技术介绍
PC电源是将交流电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量并给主机配件供电的设备。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存在损耗,衡量损耗的一个指标就是转换效率。转换效率是电源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或者具体地讲,是各组直流输出功率之和与输入有功功率的比值。理想状况下电源可以将全部的交流电能量转化为直流输出而不存在耗散,然而实际上开关电源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损耗,因而转换效率便成为了衡量开关电源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电源的输入电压VCCin电压从5Vsb电压的新增绕组而来,电压不够稳定,如没有足够稳定的电压,在负载高频动态变化的时候,Vcc电压超过IC的工作电压,会引起宕机或重启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待机稳压电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稳压二极管ZD1把电压稳定,从而使得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使得初级侧信号部分得以稳定工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包括待机单元和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机单元和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电容C47、电阻R303、开关管Q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C19和电容C39,所述开关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03的一端、电容C47的一端以及待机单元连接,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7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19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并联,所述电容C39的一端与开关管Q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机单元和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电容C47、电阻R303、开关管Q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C19和电容C39,所述开关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03的一端、电容C47的一端以及待机单元连接,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7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19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并联,所述电容C39的一端与开关管Q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单元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3以及绕组T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型号为EM8564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单元还包括二极管D23、电阻R46、电容C34、电阻R64、二极管D10、二极管D19、二极管D22、电阻R82、电容C47和光耦U9,所述二极管D23的阴极与稳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3的阳极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和绕组T3的一次侧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电源管理芯片U3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稳压二极管ZD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旭东许文才尚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迅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