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12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包括顶板、底板、前面板和后框架,顶板的两侧边分别与前面板侧边和后框架侧边连接,底板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对面侧边和后框架对面侧边连接,形成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面对向设置有两组风扇,风扇靠近箱体中心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导轨架,导轨架靠近箱体中心的一面均设置多个并排的导轨,后框架上设置有LRM底座,LRM底座穿过后框架,底板靠近风扇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B,腰形孔B与M12螺纹钉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测试机箱面板上设置与螺纹钉M12配合使用的腰形孔,方便测试机箱在振动测试时与振动台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箱,具体涉及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
技术介绍
电子行业生产出来各种标准模块,要对标准模块的各种性能进行测试,比如高低温度测试,振动测试等。通常会把标准模块固定在机箱里面,方便进行测试。现有机箱的各个面板都是整块的,取放模块的过程,要求打开整块面板才能操作。打开整块面板,直接导致机箱中风量的变化大,温度变化大,致使测试结果不准确。另一方面在对标准模块做振动测试过程,现在技术中常常将机箱和振动台直接焊在一起,也导致的机箱的可操作性受到折扣。机箱如何与振动台固定,才能更好利于实验,避免产生共振等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测试机箱与振动台的固定焊接方式,致使测试机箱操作不方便,另外现有测试机箱需要打开整块面板取放标准模块,导致标准模块测试结果不准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解决如何方便的固定测试机箱和振动台,以及如何减少盖合面板带给来的风量和温度的变化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包括顶板2、底板1、前面板3和后框架4,顶板2的两侧边分别与前面板3侧边和后框架4侧边连接,底板1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3对面侧边和后框架4对面侧边连接,形成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面对向设置有两组风扇5,所述风扇5靠近所述箱体中心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导轨架6,所述导轨架6靠近所述箱体中心的一面均设置多个并排的导轨,所述后框架4上设置有LRM底座41,LRM底座41穿过所述后框架4,所述底板1靠近所述风扇5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B11,所述腰形孔B11与M12螺纹钉配合使用。本技术在现有机箱的基础上,在底板1靠近所述风扇5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B11,腰形孔B11是用于振动试验时,将本技术测试机箱固定到振动台上。由于振动台螺纹孔使用的是M12螺纹钉,故将腰形孔B11的尺寸设置为与M12螺纹钉配合使用的尺寸。提高了测试机箱和振动台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的,所述前面板3包括前左面板31、前中面板32和前右面板33,所述前左面板31两侧边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所述前右面板33两侧边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前中面板32位于所述前左面板31和所述前右面板33之间,所述前中面板32一侧与所述顶板2或所述底板1铰接。优选的,所述前中面板32一侧与所述顶板2或所述底板1通过合页铰接。另外,所述前右面板33上设置标准模块的电源指示灯,通过电源指示灯方便检测和观察标准模块的通电情况。将前面板2分成三块面板,位于两侧的面板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中间面板的一侧与底板或者顶板铰接。取放标准模块时,两侧的面板固定不动,仅盖合中间面板,就能实现取放的操作。减小了取放标准模块过程,对机箱内风量、温度等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的,所述后框架4远离机箱的一面上设置测试插槽,所述测试插槽用于插入测试模块7,可以通过测试模块7来测试本技术机箱的各种性能参数,比如温度、散热情况等。进一步的,所述后框架4设置有风扇及指示灯的过线孔,方便通电线路的布局。进一步的,将所述顶板2、所述底板1、所述前面板3和所述后框架4的厚度均设置为15~20mm。测试机箱要满足高低温及振动试验要求,高温时要求风扇能兼顾机箱内的所有模块,不能出现个别模块吹不到风的情况,振动试验时机箱不要出现共振的情况,机箱各结构件基板厚度建议15~20mm。风冷测试机箱的重量控制在15kg以内最好。进一步的,所述标准模块上设置有起拔器和锁紧条。优选的,所述起拔器型号为QBQI-G-AL或QBQI-G-004。进一步的,所述顶板2靠近所述风扇5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A21,腰形孔A21大小设置成方便手握的尺寸,用做提手,方便机箱的提取。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测试机箱面板上设置与螺纹钉M12配合使用的腰形孔,方便测试机箱在振动测试时与振动台的固定。另外测试机箱的前面板分成三个部分,通过中间部分的盖合来取放标准模块,减少了测试机箱内部的风量和温度等环境的变化,提高了标准模块测试结果的准确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施例正面爆炸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侧面爆炸图;图3为测试机箱各面板重量表。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底板,11-腰形孔B,2-顶板,21-腰形孔A,3-前面板,31-前左面板,32-前中面板,33-前右面板,4-后框架,41-LRM底座,5-风扇,6-轨道架,7-测试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包括顶板2、底板1、前面板3和后框架4,顶板2的两侧边分别与前面板3侧边和后框架4侧边连接,底板1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3对面侧边和后框架4对面侧边连接,形成箱体。箱体的内侧面对向设置有两组风扇5,每组风扇有多个处于同一平面并排的风扇,风扇5靠近箱体中心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导轨架6,导轨架6靠近箱体中心的一面均设置多个并排的导轨,两个导轨架上的导轨一一对应,用于标准模块的插入。后框架4上设置有LRM底座41,LRM底座41穿过后框架4,顶板2靠近风扇5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A21,腰形孔A21设计成提手,方便机箱的提取。底板靠近风扇5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B11,由于振动台螺纹孔为M12,故将腰形孔B11设计成与M12螺纹钉配合使用的尺寸,方便做振动测试时机箱与振动台的固定。前面板3包括前左面板31、前中面板32和前右面板33,前左面板31两侧边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前右面板33两侧边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前中面板32位于前左面板31和前右面板33之间,前中面板32一侧与顶板2或底板1铰接。将前面板2分成三块面板,位于两侧的面板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中间面板的一侧与底板或者顶板铰接。取放标准模块时,两侧的面板固定不动,仅盖合中间面板,就能实现取放的操作。相比现有机箱取放标准模块时打开整个前面板,减小了取放标准模块过程中,对机箱内风量、温度等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实施例前中面板32一侧底板1通过合页铰接。前右面板33设置标准模块的电源指示灯,用于指示标准模块的通电情况。后框架4远离机箱的一面上设置测试插槽,测试插槽用于插入测试模块7,通过测试模块对测试机箱中的标准模块进行测试。后框架4设置有风扇及指示灯的过线孔。顶板2、底板1、前面板3和后框架4的厚度均设置为15~20mm。测试机箱要满足高低温及振动试验要求,高温时要求风扇能兼顾机箱内的所有模块,不能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2)、底板(1)、前面板(3)和后框架(4),顶板(2)的两侧边分别与前面板(3)侧边和后框架(4)侧边连接,底板(1)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3)对面侧边和后框架(4)对面侧边连接,形成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面对向设置有两组风扇(5),所述风扇(5)靠近所述箱体中心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导轨架(6),所述导轨架(6)靠近所述箱体中心的一面均设置多个并排的导轨,所述后框架(4)上设置有LRM底座(41),LRM底座(41)穿过所述后框架(4),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风扇(5)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B(11),所述腰形孔B(11)与M12螺纹钉配合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2)、底板(1)、前面板(3)和后框架(4),顶板(2)的两侧边分别与前面板(3)侧边和后框架(4)侧边连接,底板(1)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3)对面侧边和后框架(4)对面侧边连接,形成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面对向设置有两组风扇(5),所述风扇(5)靠近所述箱体中心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导轨架(6),所述导轨架(6)靠近所述箱体中心的一面均设置多个并排的导轨,所述后框架(4)上设置有LRM底座(41),LRM底座(41)穿过所述后框架(4),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风扇(5)的两侧分别设置腰形孔B(11),所述腰形孔B(11)与M12螺纹钉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3)包括前左面板(31)、前中面板(32)和前右面板(33),所述前左面板(31)两侧边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所述前右面板(33)两侧边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前中面板(32)位于所述前左面板(31)和所述前右面板(33)之间,所述前中面板(32)一侧与所述顶板(2)或所述底板(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准模块风冷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红李余凡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鸿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