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92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传输辊道,炉体包括烘干区、烧结区和冷却区,各传输辊道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传输电池片长度的一半。各传输辊道通过同一条主轴驱动,且相邻的传输辊道之间还通过皮带互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电池片传输过程中,始终至少有两根传输辊道承载,增强传输稳定性,且在保证传输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增大传输辊道间距,使电池片尽可能多地接受传输辊道下方灯管的辐射,提高电池片的烧结质量。同一条主轴驱动、相邻传输辊道的互锁,两种方式协同配合,保证了各传输辊道转动的同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属于光伏太阳电池

技术介绍
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作为传统链式烧结炉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能耗低、产能大、运行平稳的特点,它是用辊道代替不锈钢网带传输电池片,在烧结炉的运行方向上依次设有烘干区、烧结区和冷却区来完成太阳电池的烧结过程。在不同区域布置不同密度的加热灯管,以此来控制各区域温度。在太阳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中,烧结工艺主要用于烘干印刷在硅片表面的浆料,烧掉从浆料中挥发出的有机溶剂,同步烧结太阳电池硅片的正反面,使印刷至硅片上浆料中的金属电极与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烧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烧结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池片的质量。印刷有电极的硅片通过辊道传输,依次经过烧结炉的不同炉温区,完成预热排胶、升温、烧结和降温的电极烧结过程。现有烧结炉存在如下问题:1、各传输辊道之间的间距不合理,如果间距过大,则传输不稳定,电池片容易从辊道掉落;如果间距过小,则造成辊道下方的灯管对电池片的辐射不均匀,影响电池片的烧结效果。2.现有传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传输辊道,炉体包括烘干区(1)、烧结区(2)和冷却区(3),其特征在于:各传输辊道(4)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传输电池片长度的一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传输辊道,炉体包括烘干区(1)、烧结区(2)和冷却区(3),其特征在于:各传输辊道(4)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传输电池片长度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传输辊道(4)之间的间距为50~1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传输辊道(4)之间的间距为60~9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传输辊道(4)通过同一条主轴(9)驱动,驱动方式采用皮带或磁力轮中的任何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传输辊道(4)之间还通过皮带(5)互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炉体烘干区(1)和/或烧结区(2)的传输辊道(4)上设有支撑体(6),支撑体(6)成对设置在传输辊道(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6)设有单层、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承载面(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面(8)为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不同承载面(8)的倾斜角度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新型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8)的倾斜角α为10°~4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辊道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向东曹程鹏黄英明袁瑒路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晟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淄博金晟光伏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金晟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