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88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箱,包括箱体,与所述箱体配合的盖体、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盖体之间的顶部隔板;其中,所述箱体包括用于围合的周侧板和与所述周侧板连接的底板;在所述周侧板内侧平行设置支撑板,所述周侧板与所述支撑板由支撑柱连接;所述周侧板和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围合成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一腔室;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围合成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二腔室;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配合并支撑所述顶部隔板;所述顶部隔板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一面设有第一置物槽。上述冷源分布在保温箱的四周、顶部和底部,对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生物制品或其它产品进行立体全方位的保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箱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制品的的保温箱。
技术介绍
生物制品尤其是疫苗等包含活性蛋白的产品对温度极其敏感,在长途运输尤其是空运时,或偏远地区的运输此类商业产品无法获得较好的冷链保温保护,造成产品效力损害、产品报废。保温性能好的保温箱对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现有保温箱冷源分布不均,内部温度分布均匀可能会造成局部产品受损而不易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箱,包括箱体1,与所述箱体1配合的盖体2、设置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的顶部隔板3;其中,所述箱体1包括用于围合的周侧板11和与所述周侧板11连接的底板12;在所述周侧板11内侧平行设置支撑板13,所述周侧板11与所述支撑板13由支撑柱14连接;所述周侧板11和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底板12围合成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一腔室4;所述支撑板13和所述底板12围合成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二腔室;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配合并支撑所述的顶部隔板3;所述顶部隔板3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一面设有第一置物槽6。优选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有容纳冷源的第二置物槽5;所述第二置物槽5包括从所述底板12向上依次设置的:设置于第二置物槽5中心区域的第一冷源置放槽5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源置放槽51周边的第二镂空支架层52;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具有向所述第一冷源置放槽51开口的镂空隔槽521;设置在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周边的第三阶梯层53;所述第三阶梯层53高于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设置在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和所述第三阶梯层53区域的第四支撑墩54,所述第四支撑墩54间隔设置,并高于所述第三阶梯层53。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4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箱体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箱体1在两侧面相交处设有支撑柱14;所述箱体1包括首尾连接的4个周侧板11和平行设置的4个支撑板13,在所述支撑板13和所述周侧板11上设有间隔支柱15,所述间隔支柱15与所述箱体1的支撑柱14之间形成第一腔室4;所述支撑柱14的顶面高于所述顶部隔板3;所述周侧板11和所述盖体2通过凸缘16和凹槽21配合密封。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槽6、第二置物槽5或第一腔室4与待放置的冷源外形相配合。优选的、所述保温箱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制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保温箱具有下述优点:1)在箱体1周边的第一腔室4,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第一置物槽6都可以放置冷源,例如各类硬冰和软冰;上述冷源分布在保温箱的四周、顶部和底部,对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生物制品或其它产品进行立体全方位的保温。2)在第一冷源置放槽51的空气经过镂空隔离槽与第三阶梯层53形成的流动通道对设置在第四支撑墩54上的生物制品进行保温,使得第一冷源置放槽51的空气在其周边与整个第二腔室内部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箱体的立体线条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盖体的立体线条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部隔板的立体线条图。其中,1.箱体;11.周侧板;12.底板;13.支撑板;14.支撑柱;15.间隔支柱;16.凸缘;2.盖体;21.凹槽;3.顶部隔板;4.第一腔室;5.第二置物槽;51.第一冷源置放槽;52.第二镂空支架层;521.镂空隔槽;53.第三阶梯层;54.第四支撑墩;6.第一置物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与所述箱体1配合的盖体2、设置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的顶部隔板3;其中,所述箱体1包括用于围合的周侧板11和与所述周侧板11连接的底板12;在所述周侧板11内侧平行设置支撑板13,所述周侧板11与所述支撑板13由支撑柱14连接;所述周侧板11和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底板12围合成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一腔室4;所述支撑板13和所述底板12围合成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二腔室;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配合并支撑所述顶部隔板3;所述顶部隔板3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一面设有第一置物槽6。这样在箱体1周边的第一腔室4,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第一置物槽6都可以放置冷源,例如各类硬冰和软冰;上述冷源分布在保温箱的四周、顶部和底部,对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生物制品或其它产品进行立体全方位的保温。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有容纳冷源的第二置物槽5;所述第二置物槽5包括从所述底板12向上依次设置的:设置于第二置物槽5中心区域的第一冷源置放槽5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源置放槽51周边的第二镂空支架层52;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具有向所述第一冷源置放槽51开口的镂空隔槽521;设置在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周边的第三阶梯层53;所述第三阶梯层53高于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设置在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和所述第三阶梯层53区域的第四支撑墩54,所述第四支撑墩54间隔设置,并高于所述第三阶梯层53。这样在第一冷源置放槽51的空气经过镂空隔离槽与第三阶梯层53形成的流动通道对设置在第四支撑墩54上的生物制品进行保温,使得第一冷源置放槽51的空气在其周边与整个第二腔室内部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4间隔设置。这样第一腔室4间隔可以灵活设置保证保温的同时,兼顾强度。优选的,所述箱体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箱体1在两侧面相交处设有支撑柱14;所述箱体1包括首尾连接的4个周侧板11和平行设置的4个支撑板13,在所述支撑板13和所述周侧板11上设有间隔支柱15,所述间隔支柱15与所述箱体1的支撑柱14之间形成第一腔室4;所述支撑柱14的顶面高于所述顶部隔板3;所述周侧板11和所述盖体2通过凸缘16和凹槽21配合密封。这样在周边的第一腔室4的冷源和位于顶部隔板3的第一置物槽6中的冷源可以在盖体2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热量交换和空气流通,保证外围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槽6、第二置物槽5或第一腔室4与待放置的冷源外形相配合。这样可以将冷源整齐规整的码放,并使其相互间相对固定,减少晃动和碰撞。具体可以将冷源外形的边缘设有凸起和/或凹槽21与上述第一置物槽6、第二置物槽5或第一腔室4上对应的凹槽21和/或凸起相配合。优选的,所述保温箱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制成的。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在第一腔室4,第一冷源置放槽51放置数量和形状适合的冷源,然后,将待保温的生物制品放置于第二腔室位于第一冷源置放槽51上方的空间;在顶部隔板3的上侧第一置物槽6放置数量和形状合适的冷源,然后将顶部隔板3放置在支撑板13的顶部,由支撑板13配合并支撑;此时,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与所述箱体(1)配合的盖体(2)、设置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的顶部隔板(3);/n其中,所述箱体(1)包括用于围合的周侧板(11)和与所述周侧板(11)连接的底板(12);/n在所述周侧板(11)内侧平行设置支撑板(13),所述周侧板(11)与所述支撑板(13)由支撑柱(14)连接;/n所述周侧板(11)和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底板(12)围合成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一腔室(4);/n所述支撑板(13)和所述底板(12)围合成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二腔室;/n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配合并支撑所述的顶部隔板(3);/n所述顶部隔板(3)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一面设有第一置物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与所述箱体(1)配合的盖体(2)、设置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的顶部隔板(3);
其中,所述箱体(1)包括用于围合的周侧板(11)和与所述周侧板(11)连接的底板(12);
在所述周侧板(11)内侧平行设置支撑板(13),所述周侧板(11)与所述支撑板(13)由支撑柱(14)连接;
所述周侧板(11)和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底板(12)围合成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一腔室(4);
所述支撑板(13)和所述底板(12)围合成开口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二腔室;
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配合并支撑所述的顶部隔板(3);
所述顶部隔板(3)朝向所述箱体顶部的一面设有第一置物槽(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有容纳冷源的第二置物槽(5);
所述第二置物槽(5)包括从所述底板(12)向上依次设置的:设置于第二置物槽(5)中心区域的第一冷源置放槽(51);
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源置放槽(51)周边的第二镂空支架层(52);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52)具有向所述第一冷源置放槽(51)开口的镂空隔槽(521);
设置在所述第二镂空支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群孙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