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88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包括涡轮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涡轮两端的两个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还连接有散热器、节流器和冷媒发生器,所述制冷压缩机与所述散热器、所述节流器和所述冷媒发生器形成闭合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具有将风能转化为机械动能并运用于制冷装置,并且能够应用于多元场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制冷装置一般使用内燃机或者电力驱动,非常受限于环境的影响,某些偏远地区或者移动的车辆上不方便配备内燃机或者供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具有将风能转化为机械动能并运用于制冷装置,并且能够应用于多元场景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包括涡轮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涡轮两端的两个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还连接有散热器、节流器和冷媒发生器,所述制冷压缩机与所述散热器、所述节流器和所述冷媒发生器形成闭合回路。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涡轮包括呈圆柱形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相互成90°或180°,所述外壳的内部轴线处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沿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叶轮上环形阵列设有六个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轮上环形阵列设有六个第二叶片,相邻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呈30°夹角设置,所述动力输出轴贯穿所述外壳的两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两端均呈密闭状态,在两根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侧壁处分别安装有第一制冷剂进口和第一制冷剂出口,在两根所述第一空心管之间阵列设有若干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空心管贯通连接。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冷媒发生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两端均呈密闭状态,在两根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侧壁处分别安装有第二制冷剂进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在两根所述第二空心管之间阵列设有若干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空心管贯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可以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做功,主要应用在制冷领域,具体可以应用于移动车辆的制冷或者风力较大的地区的冷凝制取淡水。具体地,空气从涡轮的进气口进入,从排气口排出,带动涡轮的动力输出轴转动,由此风能成功转化为转动动能,减速机对输入的转动动能进行减速调节后将其传输给制冷压缩机做功,制冷压缩机与散热器和冷媒发生器形成闭合回路,回路里存在冷凝剂,制冷压缩机吸入来自冷媒发生器的低温低压的冷凝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凝剂气体,该高温高压的冷凝剂气体经过散热器的散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凝剂液体,然后流经节流阀,节流成低温低压的冷凝剂液体,然后低温低压的冷凝剂液体在冷媒发生器中吸收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成为低温低压的冷凝剂气体,低温低压的冷凝剂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后,释放了热量,空气温度下降。如此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反复循环,制冷剂不断带走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降低了室内的温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提供的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能够在多种环境下为制冷设备提供动力;2、涡轮的内部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有利于涡轮的启动,并且能够较大程度的将风能转化为转动动能;3、散热器由多根第一通管阵列排列设置,增大了比表面积,散热效果更好,并且降低了制冷压缩机的功率,减少了驱动力;4、冷媒发生器由多根第二通管阵列排列设置,增大了比表面积,制冷效果更好,并且降低了制冷压缩机的功率,减少了驱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动力输出轴及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制冷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冷媒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应用于冷链箱式货车的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涡轮;11、外壳;111、进气口;112、排气口;12、动力输出轴;121、第一叶轮;1211、第一叶片;122、第二叶轮;1221、第二叶片;20、减速机;30、制冷压缩机;31、第四制冷剂进口;32、第四制冷剂出口;40、散热器;41、第一空心管;42、第二空心管;50、节流器;51、第三制冷剂进口;52、第三制冷剂出口;60、冷媒发生器;61、第二空心管;611、第二制冷剂进口;612、第二制冷剂出口;62、第二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包括涡轮10和分别设置于涡轮10两端的两个减速机20,减速机20的输出端连接有制冷压缩机30,具体为减速机20的输出端与制冷压缩机30的电机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用联轴器或者用链轮或者用法兰连接,制冷压缩机30还连接有散热器40、节流器50和冷媒发生器60,制冷压缩机30、散热器40、节流器50和冷媒发生器60通过铜管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涡轮10包括呈圆柱形的外壳11,外壳11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相互成90°,外壳11的内部轴线处设有动力输出轴12,动力输出轴12上安装有第一叶轮121和第二叶轮122,第一叶轮121和第二叶轮122沿动力输出轴12的轴线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叶轮121上环形阵列设有六个第一叶片1211,所述第二叶轮122上环形阵列设有六个第二叶片1221,相邻所述第一叶片1211与所述第二叶片1221呈30°夹角设置,动力输出轴12贯穿外壳11的两端与减速机20的输入端连接。散热器4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空心管41,第一空心管41的两端均呈密闭状态,在两根第一空心管41的侧壁处分别安装有第一制冷剂进口411和第一制冷剂出口412,在两根第一空心管41之间阵列设有若干第一通管42,第一通管4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空心管41贯通连接。冷媒发生器6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二空心管61,第二空心管61的两端均呈密闭状态,在两根第二空心管61的侧壁处分别安装有第二制冷剂进口611和第二制冷剂出口612,在两根第二空心管61之间阵列设有若干第二通管62,第二通管6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空心管61贯通连接。节流器50包括第三制冷剂进口51和第三制冷剂出口52。制冷压缩机30包括第四制冷剂进口31和第四制冷剂出口32。制冷压缩机30、散热器40、节流器50和冷媒发生器60通过铜管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具体为,第四冷凝剂出口(制冷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凝剂进口(散热器的进口),第一冷凝剂出口(散热器的出口)连接第三冷凝器进口(节流器的进口),第三冷凝器出口(节流器的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涡轮两端的两个减速机;/n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还连接有散热器、节流器和冷媒发生器,所述制冷压缩机与所述散热器、所述节流器和所述冷媒发生器形成闭合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涡轮两端的两个减速机;
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还连接有散热器、节流器和冷媒发生器,所述制冷压缩机与所述散热器、所述节流器和所述冷媒发生器形成闭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空气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包括呈圆柱形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相互成90°或180°,所述外壳的内部轴线处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沿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叶轮上环形阵列设有六个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轮上环形阵列设有六个第二叶片,相邻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呈30°夹角设置,所述动力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辉程黎黎刘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云智云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