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62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8
[课题]提供如下方案:使用包含Si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包含LiFSI的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即使为电池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抑制引起电池劣化的放热反应的发生。[解决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含: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其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分隔件,其浸渗有电解液,在如下方面具有特征: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的Si材料,前述电解液含有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和除前述LiFSI以外的无机锂盐,前述电解液中的前述LiFSI的浓度(mol/L)相对于前述无机锂盐的浓度(mol/L)的比率(LiFSI/无机锂盐)为1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变暖,迫切期望减少二氧化碳量。汽车业界中,对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引入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量的降低备受期待,积极进行了把握它们的实用化的关键的发动机驱动用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开发。作为发动机驱动用二次电池,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中使用的民生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相比,要求具有极其高的功率特性和高的能量。因此,现实的全部电池中具有最高的理论能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备受关注,现在急速地推进了开发。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具有如下构成:将正极集电体的两面涂布有正极活性物质等正极合剂的正极、与负极集电体的两面涂布有负极活性物质等负极合剂的负极隔着电解质层(保持了电解质的分隔件)连接,并收纳于电池壳体。以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中,已经使用有在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成本方面有利的碳/石墨系材料。然而,碳/石墨系的负极材料中,通过锂离子对石墨晶体中的吸藏/释放而进行充放电,因此,存在如下缺点:无法得到由作为最大锂导入化合物的L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含:/n正极,其是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n负极,其是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和/n电解质层,其是使电解液浸渗于分隔件而成的,/n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含有硅、且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的Si材料,/n所述电解液含有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和除所述LiFSI以外的无机锂盐,所述电解液中的所述LiFSI的浓度(mol/L)相对于所述无机锂盐的浓度(mol/L)的比率(LiFSI/无机锂盐)为1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9 JP 2018-074973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含:
正极,其是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
负极,其是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和
电解质层,其是使电解液浸渗于分隔件而成的,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含有硅、且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的Si材料,
所述电解液含有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和除所述LiFSI以外的无机锂盐,所述电解液中的所述LiFSI的浓度(mol/L)相对于所述无机锂盐的浓度(mol/L)的比率(LiFSI/无机锂盐)为1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所述Si材料在所述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井将太郎山内昇草地雄树佐藤一堀江英明中岛勇辅庄司直史土田和也住谷孝治畠添拓实浅野重人安东信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