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相变蓄热的碳纤维供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热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相变蓄热的碳纤维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能的需求不断的增长,特别是各大电网的峰谷差日趋增大,由于夜间用电量少,造成了电力的大量损失,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类谷电价格政策,通过改变低谷时段电价吸引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既减少了电力损失又降低了高峰时段的电力负荷,从而实现了削峰填谷、调峰扩容的目的。因此使用电能供暖能够对谷电的充分利用,既能减少电力的损失,又能实现经济的供暖。在传统的集中供暖中,采用统一管道进行供暖,由于房屋结构的差异,导致其热量分布不均。在同一栋楼内,边户、顶户等由于散热较快,供暖温度经常不达标,而中间户、阳面户等已温度过高,经常出现开窗放热的现象,因而导致能源的大量浪费。传统的供热、蓄热不能实现精准的量化控制。并且传统的蓄热,会导致在蓄热阶段,温度大幅升高,影响供热效果。因此,如果更好的实现节能供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相变蓄热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采集器、碳纤维供热节能单元,所述碳纤维供热节能单元包括碳纤维控制器和碳纤维供热单元,所述碳纤维控制器连接所述碳纤维供热单元,所述碳纤维采集器与所述碳纤维控制器连接,所述碳纤维采集器通过所述碳纤维控制器采集所述碳纤维供热单元的工作参数,所述碳纤维供热单元包括由混凝土和相变蓄热材料混和而成的相变蓄热保温层、碳纤维线形成的碳纤维发热层、用于接地屏蔽的接地屏蔽模块、反射热量的反射层、用于隔热的绝热层,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由混凝土和相变材料颗粒混和形成,所述碳纤维发热层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中或者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下面并与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15 CN 20191097850621.基于相变蓄热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采集器、碳纤维供热节能单元,所述碳纤维供热节能单元包括碳纤维控制器和碳纤维供热单元,所述碳纤维控制器连接所述碳纤维供热单元,所述碳纤维采集器与所述碳纤维控制器连接,所述碳纤维采集器通过所述碳纤维控制器采集所述碳纤维供热单元的工作参数,所述碳纤维供热单元包括由混凝土和相变蓄热材料混和而成的相变蓄热保温层、碳纤维线形成的碳纤维发热层、用于接地屏蔽的接地屏蔽模块、反射热量的反射层、用于隔热的绝热层,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由混凝土和相变材料颗粒混和形成,所述碳纤维发热层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中或者设置在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下面并与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紧密接触,所述反射层、所述绝热层位于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和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下部,所述反射层将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和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热量向上反射以防止热量向下散失,所述接地屏蔽模块连接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并进行接地保护,所述反射层在所述绝热层上,所述相变蓄热保温层吸收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热量形成显热和相变潜热进行蓄存,所述碳纤维控制器在蓄热时间段中控制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加热形成显热和相变潜热进行蓄热,所述碳纤维控制器根据设置供热需要的保持温度以及通过蓄热释放热量的实时温度进行调节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变蓄热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屏蔽模块为接地屏蔽层,所述接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层和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变蓄热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松林,朱若男,綦升辉,张小梅,易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嘉洁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