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74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包括固定柱,固定柱为圆形的柱,且固定柱的内部为空心,固定柱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灯源罩,灯源罩位椭圆形的照明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这时便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启动灯源罩,灯源罩便可以通过内部电源使灯源通电照明,这时灯源便可以将光源照向灯源罩的上方,这时便可以通过调节移动环的上下移动使反光片进行向上方张开扩大,反光片为反光材料,随着反光片的面积增大,反光片将灯源照来的光源进行反光,从大圆机下方便可以被均匀照亮,且随着移动环的调节还可以使大圆机照亮的面积进行调节,这样反光片就达到了使光源可以对大圆机均匀照亮,从而提高了操作员对机器控制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
技术介绍
针织大圆机,学名针织圆形纬编机(或者叫做针织圆纬机)。由于针织大圆机的成圈系统(企业里称作进纱路数或成圈路数,简称路数)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所以发展很快。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针织大圆机的照明装置采用直射式,只能对一个方向进行照明,而大圆机体积大,结构复杂,其关键部件分布在圆形设备的四周,因而现有照明设备无法将灯光同时照射在各个关键部件上,从而影响了操作员对整机的控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为圆形的柱,且固定柱的内部为空心,所述固定柱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灯源罩,灯源罩为椭圆形的照明设备,所述灯源罩的上方壁面摄影孔洞,孔洞位圆形的孔,且孔洞总共有四组,且孔洞的内部为空心,所述孔洞的内部均贯穿有灯源,灯源为圆形的灯源结构,所述灯源的下端与灯源罩的内部自身电源相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上端贯穿有移动杆,移动杆为圆形的杆,所述移动杆的外圆处活动套接有移动环,移动环为圆形的环,所述移动环的上方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为凹字形的块,所述支撑块的内部为空心,且支撑块总共有三组,所述支撑块的自身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面开设有孔洞,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为圆形的杆,且支撑杆的外圆处也开设有孔洞。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块的右侧壁面贯穿有活动轴,活动轴为圆形的轴,所述活动轴的左端通过支撑块的自身内部孔洞并一直延伸至所述支撑块的左侧壁面,所述支撑杆通过自身外圆处孔洞套接在活动轴的外圆处与活动轴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外圆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环,固定环为圆形的环,所述固定环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反光片,反光片为半圆形的片,且反光片总共有三组。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与所述反光片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外圆处设有竖槽,竖槽为长方形的槽,且竖槽的内部与所述固定柱的内部相通。作为优选,所述竖槽的左侧内壁设有横槽,横槽为长方形的槽,且横槽总共有两组,所述横槽的内部下端壁面分别设有凹槽,凹槽为弧形的槽,所述固定柱的内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为圆形的杆。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柱内部的移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圆处下方设有卡杆,卡杆为圆形的杆,且卡杆的后端贯穿所述竖槽并延伸至固定柱的外侧。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在使用时,当固定柱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编制机构的顶部时,这时便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启动灯源罩,灯源罩便可以通过内部电源使灯源通电照明,这时灯源便可以将光源照向灯源罩的上方,这时便可以通过调节移动环的上下移动使反光片进行向上方张开扩大,反光片为反光材料,随着反光片的面积增大,反光片将灯源照来的光源进行反光,从大圆机下方便可以被均匀照亮,且随着移动环的调节还可以使大圆机照亮的面积进行调节,这样反光片就达到了使光源可以对大圆机均匀照亮,从而提高了操作员对机器控制性的效果。(2)、该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当我们将移动环进行上下调节时,反光片便会通过支撑杆进行向上向下的扩张,当反光片调节至一定角度时,这时便可以通过拉动卡杆,使整体移动杆向上或向下移动,当移动杆向下时,反光片就会离机器本体更近,从而反光片离灯源就更近,这时反光片对机器下方照亮的亮度便会增大,当移动杆调节至一定位置时,便可以旋转卡杆使卡杆卡子啊凹槽上,这时移动杆就会被固定,这样连接杆就达到了分散和聚焦灯源的亮度,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反光片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杆局部剖视图。图例说明:1固定柱、2灯源罩、3孔洞、4灯源、5移动杆、6移动环、7支撑块、8活动轴、9支撑杆、10固定环、11反光片、12竖槽、13横槽、14凹槽、15连接杆、16卡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固定柱1,所述固定柱1为圆形的柱,且固定柱1的内部为空心,所述固定柱1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灯源罩2,灯源罩2为椭圆形的照明设备,所述灯源罩2的上方壁面开设有孔洞3,孔洞3位圆形的孔,且孔洞3总共有四组,且孔洞3的内部为空心,所述孔洞3的内部均贯穿有灯源4,灯源4为圆形的灯源结构,所述灯源4的下端与灯源罩2的内部自身电源相连接,所述固定柱1的上端贯穿有移动杆5,移动杆5为圆形的杆,所述移动杆5的外圆处活动套接有移动环6,移动环6为圆形的环,所述移动环6的上方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7,支撑块7为凹字形的块,所述支撑块7的内部为空心,且支撑块7总共有三组,所述支撑块7的自身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面开设有孔洞,且所述支撑块7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为圆形的杆,且支撑杆9的外圆处也开设有孔洞,所述支撑块7的右侧壁面贯穿有活动轴8,活动轴8为圆形的轴,所述活动轴8的左端通过支撑块7的自身内部孔洞并一直延伸至所述支撑块7的左侧壁面,所述支撑杆9通过自身外圆处孔洞套接在活动轴8的外圆处与活动轴8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杆5的外圆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0,固定环10为圆形的环,所述固定环10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反光片11,反光片11为半圆形的片,且反光片11总共有三组,所述支撑杆9的上端均与所述反光片11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1的外圆处设有竖槽12,竖槽12为长方形的槽,且竖槽12的内部与所述固定柱1的内部相通,所述竖槽12的左侧内壁设有横槽13,横槽13为长方形的槽,且横槽13总共有两组,所述横槽13的内部下端壁面分别设有凹槽14,凹槽14为弧形的槽,所述固定柱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为圆形的杆,所述连接杆15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柱1内部的移动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外圆处下方设有卡杆16,卡杆16为圆形的杆,且卡杆16的后端贯穿所述竖槽12并延伸至固定柱1的外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固定柱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编制机构的顶部时,这时便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启动灯源罩2,灯源罩2便可以通过内部电源使灯源4通电照明,这时灯源4便可以将光源照向灯源罩2的上方,这时便可以通过调节移动环6的上下移动使反光片11进行向上方张开扩大,反光片11为反光材料,随着反光片11的面积增大,反光片11将灯源4照来的光源进行反光,从大圆机下方便可以被均匀照亮,且随着移动环6的调节还可以使大圆机照亮的面积进行调节,这样反光片11就达到了使光源可以对大圆机均匀照亮,从而提高了操作员对机器控制性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包括固定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灯源罩(2),所述灯源罩(2)的上方壁面开设有孔洞(3),且孔洞(3)总共有四组,所述孔洞(3)的内部均贯穿有灯源(4),所述灯源(4)的下端与灯源罩(2)的内部自身电源相连接,所述固定柱(1)的上端贯穿有移动杆(5),所述移动杆(5)的外圆处活动套接有移动环(6),所述移动环(6)的上方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7),且支撑块(7)总共有三组,所述支撑块(7)的自身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面开设有孔洞,且所述支撑块(7)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包括固定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灯源罩(2),所述灯源罩(2)的上方壁面开设有孔洞(3),且孔洞(3)总共有四组,所述孔洞(3)的内部均贯穿有灯源(4),所述灯源(4)的下端与灯源罩(2)的内部自身电源相连接,所述固定柱(1)的上端贯穿有移动杆(5),所述移动杆(5)的外圆处活动套接有移动环(6),所述移动环(6)的上方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7),且支撑块(7)总共有三组,所述支撑块(7)的自身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面开设有孔洞,且所述支撑块(7)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针织机的照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7)的右侧壁面贯穿有活动轴(8),所述活动轴(8)的左端通过支撑块(7)的自身内部孔洞并一直延伸至所述支撑块(7)的左侧壁面,所述支撑杆(9)通过自身外圆处孔洞套接在活动轴(8)的外圆处与活动轴(8)活动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在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利川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