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吹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48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吹风装置,属于电风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上盖、壳体下盖和风轮。壳体上盖与壳体下盖围设成容纳风轮的腔体,风轮的出气端与出风口连通,风轮的转轴朝向壳体上盖的顶部,风轮与壳体上盖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负压区与进风口连通,风轮转动,风轮与壳体上盖内顶面之间形成负压区,进而为外部空气进入壳体上盖内部提供动力,在壳体上盖侧面设置进风口将外部空气导入负压区,并通过壳体上盖上的出风口将空气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型吹风装置在壳体上盖的侧面设置进风口,当吹风装置佩戴在手上时可避免袖子遮挡进风口,保证进风口的进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吹风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风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小型吹风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炎热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在户外或交通工具上人们越来越喜欢随身携带穿戴式小风扇,可以增加空气流动起到降温或透气的效果。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穿戴式风扇为端面设置进风口,侧面设置出风口,进风口容易被袖子遮挡,进风口处存在风量外溢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穿戴式风扇使用不便且能量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吹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穿戴式风扇使用不便且能量损失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小型吹风装置,包括:壳体上盖,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下盖,与所述壳体上盖相互扣合固定,所述壳体上盖与所述壳体下盖围设成腔体;和风轮,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风轮的出气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轮的转轴朝向所述壳体上盖的顶部,所述风轮与所述壳体上盖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所述负压区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两相对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另两相对侧之一。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三个侧面,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另一个侧面。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风轮包括:涡轮扇叶,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下盖上,沿所述涡轮扇叶的周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下盖固定连接;所述风轮的出气端设置于所述挡板上;和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涡轮扇叶转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向所述负压区的第一导风板,当所述第一导风板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风轮的轴向依次排布。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当所述第二导风板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风轮的轴向依次排布。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或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10°小于9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下盖底端铰接有调节支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下盖设置有卡座,所述壳体下盖与所述卡座扣合固定,所述调节支架铰接设置于所述卡座底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下盖底端设置有用于缠绕于手腕的佩戴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小型吹风装置的壳体上盖与壳体下盖围设成容纳风轮的腔体,风轮的出气端与出风口连通,风轮的转轴朝向壳体上盖的顶部,风轮与壳体上盖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负压区与进风口连通,在风轮的转动下,风轮与壳体上盖内顶面之间形成负压区,进而为外部空气进入壳体上盖内部提供动力,在壳体上盖侧面设置进风口将外部空气导入负压区,并通过壳体上盖上的出风口将空气排出。本技术的小型吹风装置在壳体上盖的侧面设置进风口,当吹风装置佩戴在手上时可避免袖子遮挡进风口,保证进风口的进风量;同时本技术装置内部形成风道,避免了吸入的空气碰撞装置内部结构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了出风口的出风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壳体上盖与壳体下盖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壳体上盖与壳体下盖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壳体上盖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壳体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上盖;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壳体下盖;3、风轮;31、挡板;311、出气端;32、涡轮扇叶;4、开关;5、第一导风板;6、第二导风板;7、负压区;8、调节支架;9、佩戴组件;10、USB插口;11、卡座;12、凸块;13、挡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2和图3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壳体上盖与壳体下盖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的壳体上盖剖开的结构示意图且图7中两侧的箭头具体示出了小型吹风装置内部风道的风向,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7,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进行说明。小型吹风装置包括壳体上盖1、壳体下盖2和风轮3。壳体上盖1侧面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壳体下盖2与壳体上盖1相互扣合固定,壳体上盖1与壳体下盖2围设成容纳风轮3的腔体,风轮3的出气端311与出风口102连通,风轮3的转轴朝向壳体上盖1的顶部,风轮3与壳体上盖1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7,负压区7与进风口101连通。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盖1的不同侧面,风轮3转动,使风轮3与壳体上盖1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7,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101进入上述负压区7,并通过风轮3的出气端311和出风口102将空气排出,在本技术装置内部形成一个风道;壳体上盖1侧面还设置有开启风轮3电机的开关4和USB插口10。本技术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壳体上盖1与壳体下盖2围设成容纳风轮3的腔体,风轮3的出气端311与出风口102连通,风轮3的转轴朝向壳体上盖1的顶部,风轮3与壳体上盖1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7,负压区7与进风口101连通,风轮3转动,风轮3与壳体上盖1内顶面之间形成负压区7,进而为外部空气进入壳体上盖1内部提供动力,在壳体上盖1侧面设置进风口101将外部空气导入负压区7,并通过壳体上盖1上的出风口102将空气排出。本技术的小型吹风装置在壳体上盖1的侧面设置进风口101,当吹风装置佩戴在手上时可避免袖子遮挡进风口101,保证进风口101的进风量;同时本技术装置内部形成风道,避免了吸入的空气碰撞装置内部结构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了出风口102的出风效率,若要求一定出风量,则可降低风轮3的功率,本技术装置体积相对于现有的穿戴式风扇更小。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吹风装置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3和图6,壳体上盖1为底端开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型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上盖,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n壳体下盖,与所述壳体上盖相互扣合固定,所述壳体上盖与所述壳体下盖围设成腔体;和/n风轮,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风轮的出气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轮的转轴朝向所述壳体上盖的顶部,所述风轮与所述壳体上盖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所述负压区与所述进风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上盖,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壳体下盖,与所述壳体上盖相互扣合固定,所述壳体上盖与所述壳体下盖围设成腔体;和
风轮,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风轮的出气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轮的转轴朝向所述壳体上盖的顶部,所述风轮与所述壳体上盖的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区;所述负压区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两相对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另两相对侧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三个侧面,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盖另一个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包括:
涡轮扇叶,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下盖上,沿所述涡轮扇叶的周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下盖固定连接;所述风轮的出气端设置于所述挡板上;和
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涡轮扇叶转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博锋简德荣汪超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