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93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布局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设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部的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叶轮,所述电机装设在叶轮内部,所述电机一端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叶轮内部装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侧均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通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叶轮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为多段式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流体泄漏,涡流损失,提升流体效率,提升风扇整体性能,有效缩减了风扇的体积,运转更加平稳,振动小,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布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致使单位体积内的芯片发热量越来越大,风扇作为主要的散热元件,性能的提升显得更为重要,在风扇中主要的做功部件叶轮的性能优化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风扇有三种:轴流风扇、离心风扇、横流风扇。轴流风扇风量大但静压低;离心风扇风量小,静压高;横流风扇轴向更长,流量相对较大但是静压低,适合使用在阻抗比较低的消费电子产品中。现有的横流风扇如图1所示,马达100装设在横流风扇的一侧,增大了横流风扇的整体体积,不符合现在体积小且风力大的要求,第三轴承110装设在马达100内部,第四轴承120装设在横流风扇的另一侧,第三轴承110和第四轴承120之间的距离太长,造成横流风扇的振动大、噪音强和风扇运行不稳定,不太适合使用在小型的消费电子产品中,设计一款解决上述缺点的新型风扇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布局结构,降低流体泄漏,涡流损失,提升流体效率,提升风扇整体性能,有效缩减了风扇的体积,新型风扇运转更加平稳,振动小,寿命更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布局结构,包括第一壳体,装设在第一壳体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装设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部的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叶轮,所述电机装设在叶轮内部,所述电机一端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叶轮内部装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侧均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通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叶轮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为多段式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出风口沿着叶轮外侧面转动方向的切向设置,所述叶轮包括第一离心叶轮、第二横流叶轮和第三离心叶轮,所述电机装设在第一离心叶轮内部,所述第二轴承装设在第三离心叶轮中部,所述第三离心叶轮套设在第二轴承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覆在第一离心叶轮周围,所述第二壳体包覆在第三离心叶轮周围,所述第二横流叶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横流叶轮外侧为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呈C型设计。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心叶轮设有沿圆周阵列布置的第一叶片,所述第二横流叶轮设有沿圆周阵列布置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三离心叶轮设有沿圆周阵列布置的第三叶片。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装设在第二壳体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外壳,以及装设在第一外壳一侧固定连接的电机座,所述电机装设在电机座上,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电机座上,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座的中部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离心叶轮套设在第一轴承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装设在第一壳体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外壳,以及装设在第二外壳一侧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端盖上,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在第二外壳与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电机装设在叶轮内部,有效缩减了风扇的体积,可以适合使用在小型的消费电子产品中,并且可以保证叶轮运转平稳。2、本专利技术叶轮由第一离心叶轮、第二横流叶轮和第三离心叶轮组成,可以充分发挥各段叶轮的流体性能优势,从而降低流体泄漏,涡流损失,提升流体效率,提升风扇整体性能。3、本专利技术将第一轴承放置在电机一侧,第二轴承放置在第三离心叶轮中部,使得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距离缩短,由于叶轮总长度较长,缩短轴承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叶轮运转更加平稳,振动更小,寿命更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横流风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布局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布局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布局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布局结构的叶轮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包括有: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电机、4-叶轮、91-第一轴承、92-第二轴承、5-第一进风口、6-第二进风口、7-第三通风口、8-出风口、41-第一离心叶轮、42-第二横流叶轮、43-第三离心叶轮、44-第一叶片、45-第二叶片、46-第三叶片、11-第一外壳、12-电机座、111-第一安装孔、21-第二外壳、22-端盖、211-第二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本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本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2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布局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装设在第一壳体1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2,装设在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内部的电机3,以及与电机3传动连接的叶轮4,所述电机3装设在叶轮4内部,所述叶轮4的长度和叶轮4的直径比值大于或等于1.2,将电机3装设在叶轮4内部还可以保证叶轮4运转的平稳性,同时有效缩减了新型风扇的整体体积,可以适合使用在小型的消费电子产品中。所述电机3一端装设有第一轴承91,所述叶轮4内部装设有第二轴承92,所述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支撑电机3和叶轮4的转动,保证运动的平稳。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5,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6,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口7,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侧均设置有出风口8,所述第一进风口5、第二进风口6、第三通风口7和出风口8分别与叶轮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风口8沿着叶轮4外侧面转动方向的切向设置,气流由左侧的第一进风口5、中部的第三通风口7和右侧的第二进风口6吸入横流风扇的叶轮4中,所述电机3驱动叶轮4使叶轮4中的气流从出风口8排出。所述叶轮4为多段式结构,所述叶轮4包括第一离心叶轮41、第二横流叶轮42和第三离心叶轮43,所述第一离心叶轮41使得气流从第一进风口5流入第一离心叶轮41中,沿着第一外壳11旋转从出风口8流出,气流流入的方向和流出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横流叶轮42使得气流从第三通风口7流入第二横流叶轮42中,沿着轴向旋转从出风口8流出,气流流入的方向和流出的方向在同一平面中,所述第三离心叶轮43使得气流从第二进风口6流入第三离心叶轮43中,沿着第二外壳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装设在第一壳体(1)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2),装设在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内部的电机(3),以及与电机(3)传动连接的叶轮(4),所述电机(3)装设在叶轮(4)内部,所述电机(3)一端装设有第一轴承(91),所述叶轮(4)内部装设有第二轴承(92),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5),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6),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口(7),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侧均设置有出风口(8),所述第一进风口(5)、第二进风口(6)、第三通风口(7)和出风口(8)分别与叶轮(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4)为多段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装设在第一壳体(1)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2),装设在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内部的电机(3),以及与电机(3)传动连接的叶轮(4),所述电机(3)装设在叶轮(4)内部,所述电机(3)一端装设有第一轴承(91),所述叶轮(4)内部装设有第二轴承(92),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5),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6),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口(7),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侧均设置有出风口(8),所述第一进风口(5)、第二进风口(6)、第三通风口(7)和出风口(8)分别与叶轮(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4)为多段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8)沿着叶轮(4)外侧面转动方向的切向设置,所述叶轮(4)包括第一离心叶轮(41)、第二横流叶轮(42)和第三离心叶轮(43),所述电机(3)装设在第一离心叶轮(41)内部,所述第二轴承(92)装设在第三离心叶轮(43)中部,所述第三离心叶轮(43)套设在第二轴承(92)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包覆在第一离心叶轮(41)周围,所述第二壳体(2)包覆在第三离心叶轮(43)周围,所述第二横流叶轮(42)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所述第二横流叶轮(42)外侧为第三通风口(7),所述第三通风口(7)呈C型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自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