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19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其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挡雨板,所述挡雨板包括有第一遮挡板、第二遮挡板和第三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一端安装于墙体上,所述第二遮挡板滑动安装于第一遮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三遮挡板滑动安装于第二遮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远离墙体一端均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一端抵接第二遮挡板和第三遮挡板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及时的对雨棚上表面的积雪进行清理,减小挡雨板的承重,延长挡雨板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
技术介绍
雨棚通常是安装在建筑物出入口处用来挡雨、挡雪、防高空落物的一种建筑设施,是建筑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组件。参见附图1,现有的雨棚包括有挡雨板2,且挡雨板2一端固定安装于出入口上方的墙体1上,挡雨板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墙体1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同时,在挡雨板2的下表面靠近倾斜的下端处朝向墙体1延伸设有支撑杆8支撑于墙体1。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出现雨雪天气时,则挡雨板2的上表面会堆积较多的积雪,并且挡雨板2一般安装于高处,因此难以及时的对挡雨板2上表面的积雪进行清理,对挡雨板2的承重强度和支撑杆8的支撑强度要求较大,并且积雪在挡雨板2上表面堆积过多或过久时,使挡雨板2容易折断、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使能够及时的对雨棚上表面的积雪进行清理,减小挡雨板的承重,延长挡雨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挡雨板,所述挡雨板包括有第一遮挡板、第二遮挡板和第三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一端安装于墙体上,所述第二遮挡板滑动安装于第一遮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三遮挡板滑动安装于第二遮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远离墙体一端均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一端抵接第二遮挡板和第三遮挡板的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雨雪天气挡雨板的上表面堆积满积雪时,可将第一遮挡板收入第二遮挡板内,则第一遮挡板上的积雪掉落,并且同时第二遮挡板上的刮板刮擦第一遮挡板上表面的积雪,使附在第一遮挡板上表面的少量积雪彻底被刮擦掉,使雪不会在第二遮挡板内部化成水流到挡雨板下方;第二遮挡板收入第一遮挡板内,则第二遮挡板上的积雪掉落,第一遮挡板上的刮板刮擦第二遮挡板上表面的积雪,使附在第二遮挡板上表面的积雪彻底被刮落,从而减少了挡雨板上表面积雪的堆积,减小了挡雨板的承重,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遮挡板、第二遮挡板和第三遮挡板均呈圆弧形,所述第三遮挡板远离墙体一端的下表面朝向墙体延伸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遮挡板上,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墙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挡雨板上表面的积雪时,只需转动转动杆,使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逐渐朝向第一遮挡板收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固定于转动杆上与墙体连接一端的从动轮,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有安装于从动轮下方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于墙体下端的主动轮转动即可带动转动杆转动收起第一遮挡板,使操作人员可站于较低处就能操作挡雨板的收起动作,使清理积雪更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传动比的原理,增大从动轮的转速,使转动杆转动更快,进而使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的收起更快。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电机,所述主动轮通过电机驱动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使在收起挡雨板时不需人工操作,工作效率高且省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遮挡板的上表面还凹陷设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从第三遮挡板的中间位置朝向两侧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天气雨水初停时,挡雨板上表面残留的雨水会沿挡雨板的弧面滑向远离墙体的一端滴落,容易掉落到进出人员的头上,因此在第三遮挡板上设置排水渠,使滑入第三遮挡板上的雨水沿排水渠向两侧滑动滴落,使其不会滴落到进出人员头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体上开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遮挡板一端嵌入安装槽内且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遮挡板安装于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内,使雨水不易从第一遮挡板与墙体的安装处进入挡雨板的内部造成漏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内铺设有防水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垫使第一遮挡板和墙体安装处的缝隙密封效果更好,增加防漏水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出现雨雪天气挡雨板的上表面堆积满积雪时,可将第一遮挡板收入第二遮挡板内,则第一遮挡板上的积雪掉落,并且同时第二遮挡板上的刮板刮擦第一遮挡板上表面的积雪,使附在第一遮挡板上表面的少量积雪彻底被刮擦掉,使雪不会在第二遮挡板内部化成水流到挡雨板下方;第二遮挡板收入第一遮挡板内,则第二遮挡板上的积雪掉落,第一遮挡板上的刮板刮擦第二遮挡板上表面的积雪,使附在第二遮挡板上表面的积雪彻底被刮落,从而减少了挡雨板上表面积雪的堆积,减小了挡雨板的承重,延长其使用寿命;2.通过转动杆和传动机构之间的配合,使操作人员站于较低的底面上就能够完成挡雨板收起的动作,使其上表面积雪的清理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雨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雨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遮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雨棚收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在A处体现转动杆安装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墙体;11、安装槽;12、连接块;2、挡雨板;21、第一遮挡板;211、安装块;22、第二遮挡板;23、第三遮挡板;231、排水渠;3、防水垫;4、刮板;5、转动杆;51、连接杆;6、传动机构;61、从动轮;62、主动轮;63、传动带;64、电机;7、置物台;8、支撑杆;9、膨胀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2和附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1上的挡雨板2,挡雨板2包括一端安装于墙体1上的第一遮挡板21和滑动安装于第一遮挡板21内的第二遮挡板22,还包括有滑动安装于第二遮挡板22内的第三遮挡板23。第一遮挡板21、第二遮挡板22和第三遮挡板23均呈弧形,且第一遮挡板21靠近墙体1的一端固定设有安装块211,同时在墙体1上凹陷开设有安装槽11,即安装块211嵌入安装槽11内并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使第一遮挡板21稳固的安装于墙体1上。并且,安装块211的上下表面与安装槽11之间的还铺设有防水垫3,防止雨水从安装槽11内流入到挡雨板2的下方。另外附图3和附图4,第一遮挡板21和第二遮挡板22内部都中空设置,且第一遮挡板21远离墙体1的侧面敞口设置,并且第二遮挡板22一端从第一遮挡板21的敞口伸入第一遮挡板21内且可在其内部滑动。同时,第一遮挡板21远离墙体1的侧面上且位于其敞口的上方还固定有刮板4,且刮板4一端固定于第一遮挡板21上,刮板4的另一端倾斜朝向第二遮挡板22的上表面延伸且与第二遮挡板22的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1)上的挡雨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2)包括有第一遮挡板(21)、第二遮挡板(22)和第三遮挡板(23),所述第一遮挡板(21)一端安装于墙体(1)上,所述第二遮挡板(22)滑动安装于第一遮挡板(21)的内部,所述第三遮挡板(23)滑动安装于第二遮挡板(22)的内部,所述第一遮挡板(21)和第二遮挡板(22)远离墙体(1)一端均设有刮板(4),所述刮板(4)一端抵接第二遮挡板(22)和第三遮挡板(23)的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1)上的挡雨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2)包括有第一遮挡板(21)、第二遮挡板(22)和第三遮挡板(23),所述第一遮挡板(21)一端安装于墙体(1)上,所述第二遮挡板(22)滑动安装于第一遮挡板(21)的内部,所述第三遮挡板(23)滑动安装于第二遮挡板(22)的内部,所述第一遮挡板(21)和第二遮挡板(22)远离墙体(1)一端均设有刮板(4),所述刮板(4)一端抵接第二遮挡板(22)和第三遮挡板(23)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21)、第二遮挡板(22)和第三遮挡板(23)均呈圆弧形,所述第三遮挡板(23)远离墙体(1)一端的下表面朝向墙体(1)延伸设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遮挡板(23)上,所述转动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墙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有固定于转动杆(5)上与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玮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润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