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及雨水收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10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其包括圆形井筒(3)、方形井筒(1)和插接于所述方形井筒(1)和所述圆形井筒(3)之间的连接井筒(2),所述方形井筒(1)包括多个上下承插的井筒模块(10),所述连接井筒(2)与位于所述方形井筒(1)最上端的井筒模块(10)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拼装式水井包括相承插连接的方形井筒、连接井筒和圆形井筒,方形井筒由多个井筒模块插接而成,并提供一种利用了上述组合拼装式水井的雨水收集池。在安装时,通过插接的方式就能够完成水井的安装,连接井筒以及单个井筒模块质量轻,安装更为方便,且可通过增减井筒模块的方式控制整个组合拼装式水井的高度,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及雨水收集池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池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及应用有该组合拼装式水井的雨水收集池。
技术介绍
雨水收集池是雨水收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池的设计是否规范影响着整个雨水收集系统的运行。另外雨水蓄水池还有净化雨水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蓄水池作为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一部分,其工程规模是雨水收集工程可行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传统的雨水蓄水池有混凝土蓄水池、玻璃钢蓄水池和不锈钢蓄水池。早期人们使用混凝土蓄水池收集利用雨水,它具有结构稳定、承载力强的优点,但是混凝土蓄水池成本较高且后期难以维护,一旦出现渗漏难以修补。玻璃钢、不锈钢蓄水池防渗做的较好,但同样造价较高,后期清洗维护费用高。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由雨水收集模块组装而成的蓄水池,这种组装而成的蓄水池具有施工快速方便、结构稳定、后期易于维护的优点。雨水收集模块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的一部分,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单元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地下储水池。雨水收集模块通常是PP材质,具有成本低、储水量大且承载力强的优点。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为了便于雨水收集模块的叠放、安装,雨水收集模块通常是长方体形状的,其拼合形成的用于安装出水井的空间是方形的,而雨水收集池的出水井通常是圆柱形的,使得出水井与雨水收集模块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不利于连接、固定出水井,出水井稳定性差;另外,现有的出水井均是一个整体,体积庞大且重量重,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其稳定性高,安装、施工方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其包括圆形井筒,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还包括方形井筒和插接于所述方形井筒和所述圆形井筒之间的连接井筒,所述方形井筒包括多个上下承插的井筒模块,所述连接井筒与位于所述方形井筒最上端的井筒模块插接。进一步地,所述井筒模块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端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开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的第一内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井筒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端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于所述圆形井筒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部截面呈圆形,与所述圆形井筒的内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井筒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支撑所述圆形井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一加强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二加强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块环绕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外周,形成环状的整体。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池,其安装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拼装式水井。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池包括储水池以及覆盖在所述储水池外部的覆土层,所述储水池包括雨水收集模块构成的骨架,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安装于所述骨架内,且其圆形井筒延伸至所述覆土层外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组合拼装式水井包括相承插连接的方形井筒、连接井筒和圆形井筒,方形井筒由多个井筒模块插接而成,在安装时,通过插接的方式就能够完成水井的安装,连接井筒以及单个井筒模块质量轻,安装更为方便,且可通过增减井筒模块的方式控制整个组合拼装式水井的高度,适用范围广;2.本技术中,方形井筒和连接井筒均成方形,可以与雨水收集模块紧密贴合,减少了组合拼装式水井与雨水收集模块之间的间隙,使得雨水收集池整体更为稳固、可靠;3.井筒模块和连接井筒均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一加强块和横向布置的第二加强块,使得水井整体的强度更高,承载能力更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拼装式水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井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井筒模块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井筒模块与井筒模块之间以及井筒模块和连接井筒之间的插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连接井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连接井筒的半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连接井筒与圆形井筒的插接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雨水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对应于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拼装式水井,其包括上下承插的方形井筒1、连接井筒2和圆形井筒3。方形井筒1包括多个上下承插的井筒模块10。如图2和图3所示,井筒模块10包括第一主体部100和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00上端的第一插接部101。第一主体部100开设有第一内腔102,第一插接部101开设有与第一内腔102连通的第二内腔103。第一主体部100和第一插接部101的截面均呈方形,以与雨水收集模块形成的方形的安装空间紧密配合。第一插接部101的尺寸小于第一主体部100,在安装时,参考图4,第一插接部101插设于第一内腔102内,与第一主体部100的第一内表面100a配合。同时,位于上端的井筒模块10的第一主体部100与位于下端的井筒模块10的第一主体部100相抵接。可以根据实际的雨水收集池的高度增减井筒模块10的数量,从而调整方形井筒1的高度,适应性更强。圆形井筒3为现有技术中的标准件,其有多种直径不同的规格,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圆形井筒3通常自雨水收集池延伸至地表外部,以方便人们取水。连接井筒2用于连接方形井筒1和圆形井筒3,其安装于方形井筒1最上端的井筒模块10上,并支撑圆形井筒3。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井筒2包括第二主体部200、设置于第二主体部200上端的第二插接部201以及连接于第二主体部200和第二插接部201之间的支撑台202。第二主体部200开设有第三内腔203。第二插接部201开设有与第三内腔203相连通的第四内腔204。第二主体部200与第一主体部100结构一致,截面均成方形,而第二插接部201为圆管状,用于与圆形井筒3的内孔30配接。参考图4,连接井筒2与方形井筒1连接时,方形井筒1的第一插接部101插设于第三内腔203内且与第二主体部200的第二内腔200a配接,同时第二主体部200与第一主体部100抵接,由第一主体部100支撑。参考图7,连接井筒2与圆形井筒3连接时,连接井筒2的第二插接部201插设在圆形井筒3内,且与圆形井筒3的第三内表面3a配接,圆形井筒3下端与支撑台202相抵接,由支撑台202支撑。为加强方形井筒1和连接井筒2的强度,提高其承载能力,如图2和图5所示,在第一主体部100和第二主体部200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一加强块100b和水平布置的第二加强块100c。第一加强块100b的数量和第二加强块100c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主体部100和第二主体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其包括圆形井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还包括方形井筒(1)和插接于所述方形井筒(1)和所述圆形井筒(3)之间的连接井筒(2),所述方形井筒(1)包括多个上下承插的井筒模块(10),所述连接井筒(2)与位于所述方形井筒(1)最上端的井筒模块(10)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拼装式水井,其包括圆形井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还包括方形井筒(1)和插接于所述方形井筒(1)和所述圆形井筒(3)之间的连接井筒(2),所述方形井筒(1)包括多个上下承插的井筒模块(10),所述连接井筒(2)与位于所述方形井筒(1)最上端的井筒模块(10)插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模块(10)包括第一主体部(100)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00)上端的第一插接部(101),所述第一主体部(100)开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01)配合的第一内腔(102)。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井筒(2)包括第二主体部(200)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0)上端的第二插接部(201),所述第二主体部(2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01)配合的第三内腔(203),所述第二插接部(201)插设于所述圆形井筒(3)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201)截面呈圆形,与所述圆形井筒(3)的内孔(30)配合。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拼装式水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华蔡敏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蕊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