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7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漏领域,具体涉及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盖、过滤网、地漏壳体和防臭芯子,翻板上的密封件外周设有排水韧带,排水韧带和密封本体之间形成V/U形槽,当水从上往下流且水流较小时,排水韧带向内收缩,形成排水间隙,此时翻转打开幅度很小,减小部件磨损;当水从上往下流且水流较大时,排水韧带向内收缩,且翻板打开,排水速度快;当水从下往上反溢时,V/U形槽内形成水压,对排水韧带形成压力,贴紧芯子壳体内壁,起到密封和防臭的作用,即使复位力减弱时,只要翻板在反溢水流力作用下嵌入芯子壳体内时,也能通过排水韧带与芯子壳体内壁的摩擦力进行密封和防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臭地漏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漏领域,具体的涉及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它被安装于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等各个场所的地面。但是作为地漏的核心部件地漏芯,地漏芯的防臭、反溢功能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市面上的地漏芯大多为通过磁铁、弹簧来实现端面密封,当磁铁和弹簧经过反复使用后,磁力和弹力变弱时,由于翻板与地漏芯之间的贴合压力不够,水反溢时端面密封不足,进而造成下水管水和臭气反溢到室内,有鉴于此,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防臭地漏,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盖、过滤网、地漏壳体和防臭芯子,所述地漏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水管,所述防臭芯子设置于所述下水管内部底端,所述防臭芯子包括芯子壳体、翻板、密封件和复位机构,所述翻板枢设于芯子壳体的出水口,所述翻板在复位机构作用下贴合芯子壳体的出水口,翻板借由密封件与芯子壳体的出水口密封,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和设置于密封本体外周的排水韧带,所述排水韧带和密封本体之间设有槽口向外开设的水压槽。优选的,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翻板上,所述水压槽的槽口向下开设,所述出水口上方的芯子壳体内壁设有内密封沿,所述翻板上翻时密封件顶面与内密封沿贴合密封,排水韧带贴合芯子壳体内侧壁。优选的,所述水压槽设置于所述密封件的侧壁,水压槽的槽口向侧面开设,所述密封件固设于芯子壳体出水口底端或翻板顶端。优选的,所述水压槽的截面形状为V型、U型或圆弧形。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磁性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固设于所述翻板上,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固设于所述芯子壳体底部。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或O型圈,所述弹簧或O型圈两端分别与翻板和芯子壳体连接。优选的,所述翻板包括翻板本体和连接片,所述密封件固设于所述翻板本体上,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翻板本体固接、另一端固设有转轴,所述芯子壳体底部设有与转轴配合的卡孔,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固设于所述连接片上,所述芯子壳体底部的出水口设有固定封板,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嵌入固定封板,所述固定封板底部固设有两个转轴臂,所述卡孔设置于所述转轴臂上,所述卡孔的一侧设有开口槽,所述转轴卡设于所述卡孔内,所述转轴上设有转轴筋条,所述封板底部固设有用于对转轴筋条进行限位的主体筋条。优选的,所述防臭芯子还包括外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圈套设于芯子壳体进水端外壁,芯子壳体顶部设有外沿,所述外沿架设于下水管内部底端,芯子壳体顶端枢设有提手,所述上壳体内设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与下水管连通,所述面盖设置于进水腔内,所述过滤网设置于下水管顶部,所述上壳体的俯视面形状为正方形、圆形或长条形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包括中间的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四周的环形部,所述弧形部到环形部平滑过渡,弧形部向上凸起,环形部内设有环形槽,所述弧形部上设有内滤水孔,内滤水孔的内部设有凸条,所述弧形部中间分布有挡料凸点,所述环形部的环形槽内设有沿着环向分布的条形滤水孔,所述的条形滤水孔内向上延伸形成挡料凸杆,所述环形部上设有提板。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包括位于中间的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四周的环形部,所述弧形部枢设于环形部中间,所述弧形部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增大,弧形部的顶部为弧面,所述面盖的底部中间设有与弧形部顶端配合的弧面凹孔,所述的弧形部内部中空,弧形部的底面沿着环向固设有旋流叶片,弧形部的侧壁设有凹槽,所述环形部上分布有导水孔,导水孔内向上延伸有档杆,环形部的底部设有导流片,由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臭地漏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翻板上的密封件外周设有排水韧带,排水韧带和密封本体之间形成水压槽,当水从上往下流且水流较小时,排水韧带向内收缩,形成排水间隙,此时翻转打开幅度很小,减小部件磨损;当水从上往下流且水流较大时,排水韧带向内收缩,且翻板打开,排水速度快;当水从下往上反溢时,水压槽内形成水压,对排水韧带形成压力,贴紧芯子壳体内壁,起到密封和防臭的作用,即使复位力减弱时,只要翻板在反溢水流力作用下嵌入芯子壳体内时,也能通过排水韧带与芯子壳体内壁的摩擦力进行密封和防臭。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排水状态示意图。图4为防臭芯子4的结构图。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过滤网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具体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具体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11为具体实施例三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12为具体实施例三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13为具体实施例四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14为具体实施例四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15为具体实施例五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16为具体实施例五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的立体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至7所示,本专利技术防臭地漏,包括面盖1、过滤网2、地漏壳体3和防臭芯子4。地漏壳体3包括上壳体31和下水管32,防臭芯子4设置于下水管32内部底端,防臭芯子4包括芯子壳体41、翻板42、密封件43和复位机构,翻板42枢设于芯子壳体41的出水口,翻板42在复位机构作用下贴合芯子壳体41的出水口,翻板42借由密封件43与芯子壳体41的出水口密封,密封件43包括密封本体431和设置于密封本体431外周的排水韧带432,排水韧带432和密封本体431之间设有槽口向外开设的水压槽433。本实施例中,密封件43设置于翻板42上,水压槽433的槽口向下开设,出水口上方的芯子壳体41内壁设有内密封沿411,翻板42上翻时密封件43顶面与内密封沿411贴合密封,排水韧带432贴合芯子壳体41内侧壁。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3和14所示,芯子壳体41内壁不设内密封沿411,密封件43位于翻板42中间,当翻板42闭合芯子壳体41出水口时,密封件43嵌入芯子壳体41出水口内,排水韧带432贴合芯子壳体41内侧壁,且此时翻板42边缘贴合芯子壳体41出水口下端面;翻板42边缘和芯子壳体41出水口下端面的贴合形成第一重密封,排水韧带432贴合芯子壳体41内侧壁形成第一重密封,双重密封性更好。本实施例中,复位机构包括第一磁性单元44和第二磁性单元45,第一磁性单元44通过胶粘固设于翻板42上,第二磁性单元45通过胶粘固设于芯子壳体41底部,第一磁性单元44和第二磁性单元45异性相吸。翻板42包括翻板本体421和连接片422,密封件43固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盖、过滤网、地漏壳体和防臭芯子,所述地漏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水管,所述防臭芯子设置于所述下水管内部底端,所述防臭芯子包括芯子壳体、翻板、密封件和复位机构,所述翻板枢设于芯子壳体的出水口,所述翻板在复位机构作用下贴合芯子壳体的出水口,翻板借由密封件与芯子壳体的出水口密封,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和设置于密封本体外周的排水韧带,所述排水韧带和密封本体之间设有槽口向外开设的水压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盖、过滤网、地漏壳体和防臭芯子,所述地漏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水管,所述防臭芯子设置于所述下水管内部底端,所述防臭芯子包括芯子壳体、翻板、密封件和复位机构,所述翻板枢设于芯子壳体的出水口,所述翻板在复位机构作用下贴合芯子壳体的出水口,翻板借由密封件与芯子壳体的出水口密封,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和设置于密封本体外周的排水韧带,所述排水韧带和密封本体之间设有槽口向外开设的水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翻板上,所述水压槽的槽口向下开设,所述出水口上方的芯子壳体内壁设有内密封沿,所述翻板上翻时密封件顶面与内密封沿贴合密封,排水韧带贴合芯子壳体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槽设置于所述密封件的侧壁,水压槽的槽口向侧面开设,所述密封件固设于芯子壳体出水口底端或翻板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槽的截面形状为V型、U型或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包括翻板本体和连接片,所述密封件固设于所述翻板本体上,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翻板本体固接、另一端固设有转轴,所述芯子壳体底部设有与转轴配合的卡孔,所述芯子壳体底部的出水口设有固定封板,所述固定封板底部固设有两个转轴臂,所述卡孔设置于所述转轴臂上,所述卡孔的一侧设有开口槽,所述转轴卡设于所述卡孔内,所述转轴上设有转轴筋条,所述封板底部固设有用于对转轴筋条进行限位的主体筋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磁性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固设于所述翻板上,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固设于所述芯子壳体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兵辉王进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锋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