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包括底座、电机、搅拌叶、搅拌箱和连接管,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搅拌箱,且搅拌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箱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端搅拌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箱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制作箱,且制作箱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下方制作箱内部设置有通槽体,且通槽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制作箱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该纺丝装置冷却效果,实现了该纺丝装置便于拆卸,而且实现了该纺丝装置便于收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丝装置
,具体为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纺丝装置的种类也越来也多样化,而纺丝装置是一种将纤维溶液转变成丝条形状所需要的装置,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此类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冷却效果低下,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2)传统的此类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不便拆卸,从而使其适用性低下;(3)传统的此类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收料效果低下,从而使其实用性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冷却效果低下、不便更换和不便于收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电机、搅拌叶、搅拌箱和连接管,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搅拌箱,且搅拌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箱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端搅拌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箱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制作箱,且制作箱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下方制作箱内部设置有通槽体,且通槽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制作箱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冷却槽、灌输口、伸缩杆以及网篮,所述冷却槽的内部设置有网篮,且网篮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伸缩杆,所述冷却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制作箱一侧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挤出板、挡块、螺母柱以及螺丝柱,所述挤出板底端制作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顶端固定链接有螺母柱。优选的,所述螺母柱顶端设置有螺丝柱,且螺丝柱与螺母柱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槽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灌输口,且灌输口的一端延伸至制作箱外部。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推杆、推板、通孔以及活动槽,所述推杆的一侧设置有推板,且推板一侧网篮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优选的,所述推杆外部冷却槽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一端延伸至制作箱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不仅提高了该纺丝装置冷却效果,实现了该纺丝装置便于拆卸,而且实现了该纺丝装置便于收料;(1)通过网篮在伸缩杆的配合下可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由于网篮的移动带动丝条在冷却槽内部的冷却液内,从而冷却槽内部的冷却液可对丝条近一步进行冷却,提高了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冷却效果;(2)通过将挤出板放置于挡块的上方,并将挤出板与螺母柱之间进行卡合,再通过螺丝柱进行固定,从而可对挤出板进行安装拆卸,实现了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便于拆卸;(3)通过伸缩杆将网篮进行上推时,此时再通过推杆的作用将推板对丝条进行推动,然而丝条在推板的推动下从通孔内流出,并且流入到收集箱的内部,实现了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便于收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出料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机;3、搅拌叶;4、进料口;5、搅拌箱;6、连接管;7、制作箱;8、安装机构;801、挤出板;802、挡块;803、螺母柱;804、螺丝柱;9、通槽体;10、冷却风机;11、冷却机构;1101、冷却槽;1102、灌输口;1103、伸缩杆;1104、网篮;12、出料机构;1201、推杆;1202、推板;1203、通孔;1204、活动槽;13、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包括底座1、电机2、搅拌叶3、搅拌箱5和连接管6,底座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搅拌箱5,且搅拌箱5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4,搅拌箱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机2,该电机2的型号可为Y90S-2,电机2顶端搅拌箱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3,搅拌箱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6,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制作箱7,且制作箱7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机构8,安装机构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挤出板801、挡块802、螺母柱803以及螺丝柱804,挤出板801底端制作箱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块802,且挡块802顶端固定链接有螺母柱803,螺母柱803顶端设置有螺丝柱804,且螺丝柱804与螺母柱803螺纹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将挤出板801通过螺母柱803放置到挡块802的上方,再通过螺丝柱804与螺母柱803的相互配合下,将挤出板801与挡块802之间进行固定,实现了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便于拆卸;安装机构8下方制作箱7内部设置有通槽体9,且通槽体9的两侧均设置有冷却风机10,该冷却风机10的型号可为CD3006,制作箱7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冷却机构11,冷却机构1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冷却槽1101、灌输口1102、伸缩杆1103以及网篮1104,冷却槽1101的内部设置有网篮1104,且网篮110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伸缩杆1103,该伸缩杆1103的型号可为TJC-C1,冷却槽110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灌输口1102,且灌输口1102的一端延伸至制作箱7外部;具体地,如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由伸缩杆1103将网篮1104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然而在网篮1104下移时可由冷却槽1101内部的冷却液对丝条进行二次冷却,当冷却一定时间段时伸缩杆1103将网篮1104推起,提高了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冷却效果;冷却机构11的内部设置有出料机构12,出料机构1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推杆1201、推板1202、通孔1203以及活动槽1204,推杆1201的一侧设置有推板1202,该推杆1201的型号可为DYTZB1000-500,且推板1202一侧网篮1104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1204,推杆1201外部冷却槽110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通孔1203,且通孔1203的一端延伸至制作箱7外部;具体地,如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由推杆1201的作用下使得推板1202对丝条进行推移,而推移的丝条可通过通孔1203流入到收集箱13的内部,实现了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便于收料,制作箱7一侧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13,电机2、冷却风机10、伸缩杆1103以及推杆1201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挤出板801通过螺母柱803放置到挡块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包括底座(1)、电机(2)、搅拌叶(3)、搅拌箱(5)和连接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搅拌箱(5),且搅拌箱(5)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搅拌箱(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顶端搅拌箱(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3),所述搅拌箱(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制作箱(7),且制作箱(7)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机构(8),所述安装机构(8)下方制作箱(7)内部设置有通槽体(9),且通槽体(9)的两侧均设置有冷却风机(10),所述制作箱(7)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冷却机构(11),所述冷却机构(1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冷却槽(1101)、灌输口(1102)、伸缩杆(1103)以及网篮(1104),所述冷却槽(1101)的内部设置有网篮(1104),且网篮(110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伸缩杆(1103),所述冷却机构(11)的内部设置有出料机构(12),所述制作箱(7)一侧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包括底座(1)、电机(2)、搅拌叶(3)、搅拌箱(5)和连接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搅拌箱(5),且搅拌箱(5)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搅拌箱(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顶端搅拌箱(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3),所述搅拌箱(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制作箱(7),且制作箱(7)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机构(8),所述安装机构(8)下方制作箱(7)内部设置有通槽体(9),且通槽体(9)的两侧均设置有冷却风机(10),所述制作箱(7)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冷却机构(11),所述冷却机构(1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冷却槽(1101)、灌输口(1102)、伸缩杆(1103)以及网篮(1104),所述冷却槽(1101)的内部设置有网篮(1104),且网篮(110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伸缩杆(1103),所述冷却机构(11)的内部设置有出料机构(12),所述制作箱(7)一侧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挤出板(801)、挡块(8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旭东,吴祥新,卓帅,王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逸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