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沉嵌入式曝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69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沉嵌入式曝气管,包括通气管和套接在该通气管外侧上的微纳米曝气管,该通气管在沿其长度方向上依序布设有多组气孔,每组气孔径向设置于通气管的管壁上,该通气管沿其长度方向被依序定义为第一段气管、第二段气管和第三段气管,每段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符合各自规律的气孔,使得整根曝气管从前段至后段均能够产生大致均匀分布的微纳米级气泡,以解决现有的曝气管无法同时满足较高氧传质效率和水面下水体溶解氧浓度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沉嵌入式曝气管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行业的曝气装置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半沉嵌入式曝气管。
技术介绍
利用鼓风机将空气通过曝气管输送到水中,再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是提供水中溶解氧的常用方法。现有的曝气管分为穿孔曝气管和微纳米曝气管。穿孔曝气管是在曝气管两侧开孔径为毫米或厘米级的小孔,曝气时气体从两侧小孔喷出,实现充氧和水力扰动的目的;但是穿孔曝气管的气孔孔径较大,形成的气泡也较大,不利于氧在水中的传质,而且由于氧传质阻力随管道长度增加,气泡主要集中在曝气管的前段释放,后段气泡将大大减少。微纳米曝气管由微孔材料制成管体,压缩空气通过管壁上的微纳米气孔溢出,形成直径为微纳米级的气泡,微纳米级别的气泡在水中的传质效率远远大于普通穿孔管曝气。但利用微纳米曝气管充氧过程中,能耗较大,相同的能耗前提下,作用面积远小于普通穿孔管曝气。现有水体修复常用曝气装置一般分为表面曝气型和底部曝气型,对于天然河道,常用的表面曝气装置无法满足河面以下溶解氧的浓度要求,而常用的穿孔管和曝气盘等底部曝气方式又容易导致底泥上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沉嵌入式曝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和套接在该通气管外侧上的微纳米曝气管,该通气管在沿其长度方向上依序布设有多组气孔,每组气孔径向设置于通气管的管壁上,该通气管沿其长度方向被依序定义为第一段气管、第二段气管和第三段气管,每段气管都具有靠近进气端的首端以及相对的末端,且第一段气管的首端为进气端;其中,/n气孔在第一段气管上具有第一密度,该第一密度在第一段气管上呈从其首端往末端方向逐渐增大的第一曲线分布,且该第一曲线近似符合正态分布曲线的爬升部分;/n气孔在第三段气管上具有第三密度,该第三密度在第三段气管上呈从其首端往末端方向均布的直线分布;/n气孔在第二段气管上具有第二密度,该第二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沉嵌入式曝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和套接在该通气管外侧上的微纳米曝气管,该通气管在沿其长度方向上依序布设有多组气孔,每组气孔径向设置于通气管的管壁上,该通气管沿其长度方向被依序定义为第一段气管、第二段气管和第三段气管,每段气管都具有靠近进气端的首端以及相对的末端,且第一段气管的首端为进气端;其中,
气孔在第一段气管上具有第一密度,该第一密度在第一段气管上呈从其首端往末端方向逐渐增大的第一曲线分布,且该第一曲线近似符合正态分布曲线的爬升部分;
气孔在第三段气管上具有第三密度,该第三密度在第三段气管上呈从其首端往末端方向均布的直线分布;
气孔在第二段气管上具有第二密度,该第二密度在第二段气管上呈从其首端往末端方向逐渐变小的第二曲线分布,该第二曲线近似符合正态分布曲线的下降部分,且该第二曲线起始于第一曲线的最高处,终止于与直线的相交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华彭燕燕陈宙郑运鸿张有锋袁钰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