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63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包括用于支撑轮式车辆且表面设有四个通孔的支撑台、沿通孔的开口方向滑动设置在通孔内并用于支撑轮式车辆的车轮的四个支撑板,以及用于安装在铁路平车上且支撑支撑板并带动支撑板升降的支撑驱动组件;其中,支撑台的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安装在铁路平车上的支撑杆;在使用时,将轮式车辆移动至支撑台上并使轮式车辆的车轮分别移动至支撑板上,通过支撑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下降,使轮式车辆的车体向下移动,进而降低车体的高度,减少了由于车体过高所造成的不便性;相较于现有技术,降低了用于支撑车轮的承载面和用于驱动承载面升降的驱动组件的强度要求,更加适用于市场推广和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
本技术属于交通运输装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轮式车辆采用铁路平车运输,具体是在铁路平车上设置围台,在围台上设置可升降的承载面。将轮式车辆运输至承载面上后,使承载面下沉,从而使轮式车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降低,以避免有些线路限高所导致不能通过的问题;同时,沉下去的承载面能够被围台围住,从而达到防止轮式车辆滑出承载面的情况。为了保证轮式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前述承载面一般采用较为厚实的板面结构,而采用该结构一方面需要付出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加大了驱动承载面升降所需的驱动力;因此,在对此结构进行制作时,需要在加大承载面强度和驱动组件的强度方面投入大量的金钱和资源,不利于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输轮式车辆所采用的承载面和驱动组件强度过高,导致制作成本过高而不利于市场推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包括:支撑台,用于支撑轮式车辆,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安装在铁路平车上的支撑杆,上部设有四个用于供轮式车辆的车轮升降的通孔,各所述通孔分别与轮式车辆的各车轮一一对应;支撑板,具有四个,各所述支撑板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各所述支撑板分别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内,用于支撑所述车轮;以及支撑驱动组件,用于安装在铁路平车的上部,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并且带动所述支撑板升降。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还包括用于沿着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铁路平车上部的加强件,以及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加强件连接的第一液压缸;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一液压缸均设有四个,各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液压缸用于固定安装在铁路平车上;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通孔的下方伸出时,所述加强件用于支撑所述支撑台;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平齐时,所述第一液压缸能够驱动所述加强件移动至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加强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底面平齐且所述加强件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包括:移动板,用于滑动设置在所述铁路平车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顶部设有上表面与所述升降台的底面平齐的加强板;固定板,用于固定设置在所述铁路平车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所述加强板滑动插入的容置孔。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插接的避让孔。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支撑板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滑道,所述支撑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道相互匹配的导向滑块。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导向滑道的顶端采用封口结构,在所述导向滑块的顶端与所述导向滑道的顶端抵接时,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铁路平车上部的驱动件,且所述驱动件设置有四个,各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一一对应,各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四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双杆气缸,所述双杆气缸的缸体用于固定在所述铁路平车上,且所述双杆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动力输出方向相同的第二液压缸,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均用于固定在所述铁路平车上,且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两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支撑台支撑轮式车辆并使轮式车辆的车轮移动至支撑板的上方,通过支撑驱动组件使支撑板向下滑动,支撑板带动轮式车辆向下移动,从而使轮式车辆的高度降低,以减小由于轮式车辆高度较高所导致的运输限制,保证了轮式车辆的运输效率。并且,由于支撑驱动组件所支撑和驱动的承载面为四个支撑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支撑整个轮式车辆的承载面,四个支撑板的制作成本较低,并且支撑驱动组件所受到的压力较小,降低了支撑板和支撑驱动组件的制作成本,并且起到延长支撑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能够保证轮式车辆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效率,并且保护了支撑驱动组件,降低了支撑板和支撑驱动组件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支撑板与支撑台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台;11、通孔;12、导向滑道;13、支撑杆;2、支撑板;21、导向滑块;22、防滑齿槽;3、加强件;31、第一液压缸;32、移动板;321、加强板;322、避让孔;33、固定板;331、容置孔;41、双杆气缸;42、第二液压缸;100、铁路平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进行说明。所述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包括支撑台1、支撑板2和支撑驱动组件。支撑台1用于支撑轮式车辆,底面连接有用于固定安装在铁路平车100上的支撑杆13,支撑台1的上部设置有四个沿着竖直方向贯穿支撑台1的通孔11,且四个通孔11用于供轮式车辆的车轮升降,通孔11的位置与轮式车辆的各车轮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在轮式车辆移动至支撑台1上时,轮式车辆的各车轮能够分别固定在通孔11处并沿着通孔11升降。支撑板2设有四个,并且四个支撑板2与四个通孔11一一对应,各支撑板2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对应的通孔11内。支撑板2用于支撑轮式车辆的车轮,具体地,在轮式车辆移动至支撑台1上时,轮式车辆的四个车轮能够被四个支撑板2支撑;随着支撑板2的升降,轮式车辆作出方向和距离相同的升降。支撑驱动组件用于安装在铁路平车100的上部,且支撑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板2连接,用于支撑支撑板2并且带动支撑板2升降。使用时,支撑板2具备两个状态:通过支撑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2上升,在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支撑台1的上表面共面时停止驱动,此时支撑板2处于支撑状态;以及,通过支撑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2下降,在轮式车辆的车底盘与支撑台1的上表面抵接(或者即将抵接)时停止驱动,此时支撑板2处于悬置状态,轮式车辆的车轮下降至由支撑板2和通孔11形成的空间之中,通孔11的内壁挡在轮式车辆的车轮四周,使车轮无法移动。在装载轮式车辆时,首先将支撑板2调整为支撑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台,用于支撑轮式车辆,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安装在铁路平车上的支撑杆,上部设有四个用于供轮式车辆的车轮升降的通孔,各所述通孔分别与轮式车辆的各车轮一一对应;/n支撑板,具有四个,各所述支撑板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各所述支撑板分别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内,用于支撑所述车轮;以及/n支撑驱动组件,用于安装在铁路平车的上部,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并且带动所述支撑板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用于支撑轮式车辆,底部连接有用于固定安装在铁路平车上的支撑杆,上部设有四个用于供轮式车辆的车轮升降的通孔,各所述通孔分别与轮式车辆的各车轮一一对应;
支撑板,具有四个,各所述支撑板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各所述支撑板分别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内,用于支撑所述车轮;以及
支撑驱动组件,用于安装在铁路平车的上部,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并且带动所述支撑板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还包括用于沿着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铁路平车上部的加强件,以及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加强件连接的第一液压缸;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一液压缸均设有四个,各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液压缸用于固定安装在铁路平车上;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通孔的下方伸出时,所述加强件用于支撑所述支撑台;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平齐时,所述第一液压缸能够驱动所述加强件移动至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加强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底面平齐且所述加强件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承载面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
移动板,用于滑动设置在所述铁路平车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顶部设有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底面平齐的加强板;
固定板,用于固定设置在所述铁路平车上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宝刚许秀峰万涛武进雄刘涛梁涛张宝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