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22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包括:采样导流罩、冲击凿岩器等;多组冲击凿岩器倾斜安装在采样导流罩上,样品导流结构安装在采样导流罩下端中部;主气体喷嘴安装在样品导流结构上,喷嘴方向向上;样品容器安装在采样导流罩上端,与采样导流罩连通;多个周边气体喷嘴沿周向均匀分布在采样导流罩底端;设定周边气体喷嘴的喷气角度,与主气体喷嘴同时喷气产生气旋激励表面样品向上运动,同时形成气帘密封,防止气体向采样导流罩外部泄漏,主气体喷嘴对激励起来的颗粒进行接力传送,使样品进入样品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采样装置可以适应探测器附着与接触采样,具有采样时间短、星表适应性强、可重复采样、采样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岩采样装置,属于深空探测

技术介绍
小行星是人类了解太阳系起源演变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因此对小行星进行采样返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小行星种类繁多,表面地质特性缺乏认知,且小行星表面引力极其微弱,很难实现附着固定,这就要求小行星采样技术具有地质特性适应性强、反作用力低、采样迅速等特点。在月球与火星上常用的采样技术包括钻取、机械臂铲挖、研磨和抓取等,但采样反作用力大且采样时间长,不适用于小行星。另外小行星表面可能存在强度较高的巨型岩石结构,这给采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日本隼鸟号(Hayabusa)2005年对糸川小行星进行了采样,采用了射弹撞击后容纳回收的方法,但采样量极其微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地外天体反作用力大、地质特性适应性低、采样时间长等缺点,专利技术了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采样装置可以适应探测器附着与接触采样,具有采样时间短、星表适应性强、可重复采样、采样可靠的特点。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导流罩(1)、冲击凿岩器(2)、样品导流结构(3)、样品容器(4)、周边气体喷嘴(5)、主气体喷嘴(6)、出口滤网(7);/n多组冲击凿岩器(2)倾斜安装在采样导流罩(1)上,左右对称布置,驱动采用气动或火工作动;样品导流结构(3)安装在采样导流罩(1)下端中部;主气体喷嘴(6)安装在样品导流结构(3)上,喷嘴方向向上;样品容器(4)安装在采样导流罩(1)上端,与采样导流罩(1)连通;出口滤网(7)设置在样品容器(4)两侧壁面上,气流通过出口滤网(7)排出,并将样品留在样品容器(4)内;多个周边气体喷嘴(5)沿周向均匀分布在采样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导流罩(1)、冲击凿岩器(2)、样品导流结构(3)、样品容器(4)、周边气体喷嘴(5)、主气体喷嘴(6)、出口滤网(7);
多组冲击凿岩器(2)倾斜安装在采样导流罩(1)上,左右对称布置,驱动采用气动或火工作动;样品导流结构(3)安装在采样导流罩(1)下端中部;主气体喷嘴(6)安装在样品导流结构(3)上,喷嘴方向向上;样品容器(4)安装在采样导流罩(1)上端,与采样导流罩(1)连通;出口滤网(7)设置在样品容器(4)两侧壁面上,气流通过出口滤网(7)排出,并将样品留在样品容器(4)内;多个周边气体喷嘴(5)沿周向均匀分布在采样导流罩(1)底端;设定周边气体喷嘴(5)的喷气角度,与主气体喷嘴(6)同时喷气产生气旋激励表面样品向上运动,同时形成气帘密封,防止气体向采样导流罩(1)外部泄漏,主气体喷嘴(6)对激励起来的颗粒进行接力传送,使样品进入样品容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采样导流罩(1)的上端为圆弧形壳体,下端为平面开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外天体的快速破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样品导流结构(3)为杆状,横截面呈三角形状,样品导流结构(3)两端分别与采样导流罩(1)下端内壁连接,对破碎溅射的颗粒进行折射导向,实现定向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婷赵曾殷参尹忠旺孙启臣张加波李君李炳辉于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